众力资讯网

“黑丝、短裙、跪衣架”女网红又传热门擦边短视频?网友:没下限!

熟悉少女的小伙伴都知道,少女可是走在互联网前沿的冲浪手。因此有什么瓜什么新潮流什么新闻,俺都能很快知道。小伙伴们也能从少

熟悉少女的小伙伴都知道,少女可是走在互联网前沿的冲浪手。

因此有什么瓜什么新潮流什么新闻,俺都能很快知道。

小伙伴们也能从少女这里知道各种奇葩的事情。

也就像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件一样......

最近呀,少女在某音上又看到了一种新的但非常奇怪的视频。

视频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女生从上往下的俯视视角。

屏幕的内容也只有大腿到膝盖的部位。

她们没有衣着不整,也没有过于暴露,就是穿着正常的小裙子,然后跪在摞起的衣架上。

少女一开始看到的时候一脸懵圈,这“跪衣架”是什么新的时尚形式吗?

俺只听过跪搓衣板、遥控器和榴莲,这跪衣架是什么新活儿?

我又接着看了下去,发现她们的真实目的,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讨好自己的男粉丝和男友......

底下还配有很多种文案,共同之处就是“事实证明女生也是可以跪衣架的”。

只要你点进去“女生也可以跪衣架”这个词条,就可以看到满屏的女孩跪衣架视频。

而她们也几乎都是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模仿跟拍。

基本都是穿着尽可能短的裙子,统一搭配着肉眼可见的丝袜。

接着故意露出两截大腿,慢慢的跪倒在衣架上。

整个过程,虽然不算擦边,那也算是香艳了。

甚至有的女网红在跪下的一瞬间,不由自主的发出莫名的声音......

其实想想就知道,跪衣架也是很痛的。

可为什么她们要忍着疼痛拍下视频呢?

少女也不懂这种视频为什么会火起来,一开始以为就是一个人火了会带着其他人效仿。

但是我细品了下这个词条,就猜到了这个词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

因为文案中的一个“也”字,强调了女生也可以跪衣架。

那咱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之前都是男生在跪衣架。

那少女就进一步想到,这就是男生之前犯了错之后跪搓衣板的衍生物......

懂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个错可大可小,比如回家晚了,忘记重要恋爱纪念日等等。

看到现在的跪衣架、少女又想起来了很久之前同样被网红们跟风的“受伤妆”“忠犬妆”。

无疑都是想以此博得男粉丝或男友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而这,又牵扯到了娇妻文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娇妻文学”就在互联网翻红了。

不过,在“娇妻文学”成为互联网的“宠儿”之前,曾经历过三波进化。

分别是玛丽苏文学、凡尔赛文学以及娇妻文学。

所谓玛丽苏文学,或许是小伙伴们最熟悉的一种。

它具体代指年少时看的言情小说及台湾省言情偶像剧。

里面的必备要素就是有钱、霸道、对女主一心一意甜宠的霸总。

现在许多的小说甚至影视剧,都脱胎于此。

在那些玛丽苏的国度中,男女主人设基本都有种跨越阶级的感觉。

比如穷学生和富二代,普通上班族和公司老总,小透明和大明星。

本身并不非常重视逻辑,只要男主帅,剧情甜,结局圆满he,大家就爱看。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叫“蒙淇淇”的网友出圈了。

她的微博上在默默记录生活日常。

可内容上,她通篇都用了一种“超前”的文字风格,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自己与男友的日常。

但与那些动不动就是奢侈品和世界旅行的“炫富型娇妻”不同。

她所记录的故事都相当质朴、甚至有些令人难以理解。

别人把小说当消遣看,她把小说当日子过。

后来就被网友们称为“凡尔赛文学”。

有人认为,这类文字令人不适的共同源头,在于它们一种自我催眠式的风格。

就像是一边吃着难吃的东西,还一边斜眼看着别的人吃不到难吃的东西。

再后来,一位ID为“徐徐入月来”的女孩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恋爱日常。

对广大网友口中的“普信男”极度爱慕,并深受男友“宠爱”。

就演化出了娇妻文学,把自己依附于男性的进化版的玛丽苏。

她或许并不是娇妻文学的开创者,却是娇妻文学的集大成者。

我们甚至经常能看到一些小说和影视剧中,女性角色们依附于男性。

以各种“巧合”来“偶遇”男主,一切以男性为主的“娇妻”形象。

表面上看是甜宠,但背后实则是地位上的不等。

可魔幻的演化之路还没完。

娇妻文学后,又来了一个火遍全网的“娇夫文学”。

那何谓娇夫文学呢?

在娇夫的世界里,他们往往有个霸道彪悍的妻子,不过他们从不抱怨,反而乐在其中。

当下班回家,男人们会自觉承担家务,让自己的“悍妻”无活可干。

如果自己平时挨揍了,他们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会主动跪下挨打......

而乐在其中的网友,把娇夫们视为“男老婆”、“男德楷模”。

所提之处还皆是赞美。

这让少女一度非常纳闷,难道真是性别对调一下,这背后的风评就风评天差地别?

回顾这一切,无论是“黑丝跪衣架”也好,还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文学”也罢,它们背后都折射出了很多东西。

当网上流行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借互联网的东风迅速风靡。

一直到之后被效仿,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但是大家在效仿之前,可以自己想想背后有没有什么含义,不能唯流量论。

如果一味追求流量,那么优质内容何时才能冲出重围?

另外,各种各样“文学”的背后,其实是与现实生活、真实经历、事实逻辑的脱节。

如果任其恣意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歪曲大众审美的严重后果。

互联网固然是一片轻松和自由的乐土,可行走在其中,我们反而要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