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反向旅游”火出圈:这届年轻人为何开始“逃离”热门景点?全球都一样!

当人潮涌向罗马许愿池、巴黎卢浮宫时,一批年轻人却悄悄钻进山西的古寺、日本的山村温泉和法国的中世纪小镇,找到了旅行的真谛。

当人潮涌向罗马许愿池、巴黎卢浮宫时,一批年轻人却悄悄钻进山西的古寺、日本的山村温泉和法国的中世纪小镇,找到了旅行的真谛。

今年国庆假期,当各大热门景区再次上演“人从众”景象时,河北姑娘陈斐却躺在沈阳法库南八虎山的绿坡上远眺蓝天。她的身旁只有正在吃草的牛群和寥寥几组登山客。

“我没有去人流如织的大景区,一路去了很多小众却有趣的地方,这里没有人群的喧嚣,能让我更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假期。”

与此同时,在日本白滨的千年古汤温泉中,在中国的茶马古道,在法国的小村庄里,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正用脚投票,加入一场席卷全球的“反向旅游”浪潮。

01 中国式“反向旅游”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反向旅游”成了当之无愧的热词。所谓“反向旅游”,就是游客不再扎堆热门景区,转而探索冷门宝藏地,在另辟蹊径中乐享一方天地。

这一趋势在数据中得到印证。美团旅行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游客“反向”涌入县域小城,寻求高性价比和差异化体验。

在江西,比起有着庐山的九江和“瓷都”景德镇,龙南是典型的“小众旅行地”。但这个假期,龙南的18家旅游饭店平均入住率却高达90.92%。

龙南小镇

大量游客来到这个被称为“世界围屋之都”的客家古邑,感受客家文化。

在四川内江市威远县,随着“反向旅游”兴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穹窿地貌区在社交媒体上被越来越多的网友分享、推荐。人们开始感叹,这座宝藏城市为何“藏得这么深”。

02 日本乡下的“土味”浪漫

不止中国,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出现了类似的旅行趋势。

比起热闹的冲绳,白滨就像是日本的海边慢生活保留地。这里是柯南里的海滨小镇,也是千年古汤、透明海水与悬崖绝景的完美结合。温泉直接开在海岸边,足汤一泡就是太平洋的咸味。

日本 白滨町

白滨位于和歌山县南部,大阪往南约2.5小时车程,是日本最早开发的温泉乡之一,历史超过千年。在现实版柯南小镇发呆一整天,太适合摆烂了。

“土味”日本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在秋田县的仁贺保市,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土味”浪漫。

正直9月稻子成熟的季节,沉重的麦穗肆意地金灿灿地铺在田野之间。一条条田埂的尽头,隐在树林之中的红色鸟居,满脸写着欲言又止的稻草人。

在仁贺保,你会觉得日本的漫画是写实的,所有的色彩都鲜明的仿佛加了滤镜。

而在京都北部的美山茅草屋之里,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日本农村聚落,以茅草屋闻名。整个村落依山傍水,数十栋茅草屋错落于田野之间,宛如穿越到江户时代的田园生活。

03 欧洲人的“避世”选择

欧洲同样不例外。今年夏天,欧洲迎来了创纪录的游客数量。罗马许愿池里里外外围着十几层游客,斗兽场外排队最少两小时;巴黎热门展馆排队更恐怖,想看蒙娜丽莎都只能透过别人的手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小众、好玩的冷门目的地成了很多欧洲旅行者的新需求。

以西班牙为例,作为著名欧洲旅游国家,去年一年赴西班牙旅游的外国游客就破纪录达到9400万人次。而有刚刚欧洲旅行回来的朋友就提到,巴塞罗那已经到处都是游客。

反倒是在计划外的巴斯克地区待了三天,真的景美、人少,主要消费也比其他城市低。

巴斯克地区是西班牙本地人都爱的夏季避暑度假目的地,酷热夏季日均气温也只有二十多度。这里因为美食而被誉为西班牙的“胃”,是当地著名的美食大区之一,地位堪比中国的广东。

法国人同样有着自己的“心头好”。每年六月,法国电视三台都会播出《法国人最爱的村庄》节目,邀请观众投票选出他们心中最能代表“法兰西灵魂”的地方。

今年的冠军是来自伊泽尔省的Saint-Antoine-l’Abbaye。这个村庄的故事开始于公元1070年——一位领主从埃及带回圣安托万的遗骨,从此这里成为无数朝圣者的终点。04 年轻人为何开始“逃离”?

“年轻人青睐‘反向旅游’,其行为本质是想要更好享受心理上的松弛。”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分析道,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全身心投入、体验,以缓解日常快节奏生活的压力。

这一观点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在快节奏与内卷的压力之下,年轻人大多被时代裹挟,生活像被潮水推着向前走。

旅行,似乎成为了年轻人为数不多可以主动掌控生活节奏的方式。

潮新闻分析认为,在旅途中,年轻人可以放下外界的眼光和标准,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假期:不必为了朋友圈打卡和炫耀而奔波于各大热门景点间排队,相反,只是在稻田间细品咖啡,在峡谷里静坐发呆。

这种选择的背后暗藏着他们对快节奏生活与社会内卷的反对。

同时,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花钱的逻辑不再是为热门或奢华盲目付费,更多的是为稀缺感和独特体验买单。

一杯民宿咖啡、一段徒步露营的体验,比人潮拥挤的热门景区更让人心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更“省钱”了,实际上是另一层面的消费升级——用有限的资源换取独特体验与心理满足。05 “反向旅游”的未来何在?

然而,“反向旅游”终究不是一个静态的现象,一旦小众城市被大规模发现,流量涌入,基础设施和商家都会跟进,价格上涨、人流聚集,它们很快可能成为新的网红景点。

像成都宽窄巷子、淄博烧烤,最初都带着些小众新鲜感,最后却都变成了人挤人的大众景点。

小众旅游地要持续成为年轻人的“反向选择”,还需不断延展文化内核、修炼配套服务内功,并持续培育独有的特色IP,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建议:“要善于从生产和生活中发现游客的兴趣点,加强提炼、升华和必要配套,便可打造不收门票的‘非景之景’。”

年轻人的“反向旅游”,从最初的“逃避”开始,却不经意间在旅行的选择和消费里慢慢变成了创造。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内卷,用新的方式找回松弛感,让假期真正属于自己。

在法国,那些被评为“最爱”的村庄,保存着当地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种慢、安静、具体的生活。一位观察者指出:“法国不缺奢侈品,也不缺宏大的历史。但它最动人的地方,也许就在这些被时间轻轻放慢的小镇。”

如今,全球的年轻人似乎在共同回答一个问题:当我们旅行时,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

是时候重新定义旅行了——它不是位置的移动,而是心灵的抵达。

你有过“反向旅游”的经历吗?去了哪些冷门却让你惊喜的地方?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