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考试的目的,到底是为了选拔人才,还是稳固统治?

考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到古代的科举,小到如今的中考和高考。历来中国人都将考试看成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是平民阶级上升到

考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到古代的科举,小到如今的中考和高考。历来中国人都将考试看成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是平民阶级上升到上层阶级的一种通道。我们也是从小都被老师和校长教育说,高考虽然不是最好的出路,但却是人生之中最为公平的出路。

可是历史之中的考试难道就真的这样公平吗?其实从科举考试刚刚出现的时候,唐朝皇帝李世民就说出来了科技考试的本质是什么,他看到无数学子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打破了过去贵族门阀推荐自家子弟当官的局面,他十分的高兴。

对魏征炫耀说:天下人才都到我的笼子里面了啊!

其实这句话说的很多,科举考试在当时来说就是一个笼络人才的工具。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皇帝笼络天下人才,不然天下人才就要被门阀家族垄断了,人才大权掌握不到皇帝手中,皇帝自己都不放心,只有大权掌握到皇帝手中,皇帝才会放心。

其他的选拔人才,平民拥有了一个公平的上升通道,得以突破阶级的限制其实都是次要的,这些都是附属性质,只有将天下人才笼络到皇帝手中,这才是硬道理,这背后其实隐藏的也是稳固统治。

古人说的好听,最先开始造反的都是那些吃不上饭,饿死的农民,历朝历代,农民造反都是最先开始的,但到最后成功的果实往往都不属于农民。

秦末农民起义最先开始的是陈胜吴广,但最后果实却是属于刘邦,汉末农民起义是黄巾军,但最后确实刘备曹操孙权。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最先开始,但不一定可以笑到最后,因为农民起义有局限性。

必须要有读书人的帮助才会成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秀才加上农民和地方上的豪杰,那就可以很快的推翻掉一个王朝。历史之中的刘邦其实也就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喜欢种地的农民,但得到了萧何张良等读书人之后就不一样了,创立了汉王朝。

元末的朱元璋也是一个吃不饱饭,家人都饿死的农民,最后得到了淮西读书人的帮助,不仅是干翻了张士诚,更是打败了霸主陈友谅,最后建立起来了三百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看到了读书人的重要性,所以建立明朝之后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恢复被蒙古人废除掉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将天下人才用官职和钱财以及名声笼络到自己的身边,不要让他们闲下来,不要让他们有歪心思去造反。

科举考试你以为真的是公平的吗?其实这些统治阶级对于科举考试的属性是再清楚不过的了,科举考试为了保证公平,往往都会出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

古代和当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古代的朱元璋,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上榜人员没有一个是北方人,惊的朱元璋都以为考官作弊了,但作弊的这样明显,考官和科举主考官是傻子吗?显然不是,那个时候的北方人才凋零,考不赢南方读书人已成定局。

最后朱元璋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其实也是为了安抚大家的人心,才将考试分为了南北榜,南方人考一张试卷,北方人考一张试卷,南方读书人设置一个状元,北方人设置一个状元,录取同样的人数,这样大家都才会满意。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科举考试第一名状元本应该是江南才子赵翼,这是主考官根据本人水准定下来的名额,但乾隆运用自己手中权力查看籍贯的时候发现,中举的人前十名之中有六个人都是来自于江南地区,一下子吓醒了,和当年的朱元璋一样流下了冷汗。

直接大笔一挥,将状元定位了陕西考生王杰,还留下圣旨:本朝状元,江浙已占十之七八,今当使西土振奋。干的漂亮啊,乾隆位了安抚西北人心,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直接更改了状元的名额。

你敢说这样的科举考试不公平吗?但运用权力去修改公平,从而让大家看起来觉得考试是公平的,这样好像又是一种公平,我们是因为大清灭亡了,才看到解密出来的许多史料和圣旨,当时的人可是看不到这些的。

所以科举考试之中的公平其实都是为了让大家看起来觉得公平,一旦考试制度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碰撞的时候就会什么都不是,古代可以发挥权力更改状元名次,可以额外的增加北方人数,现代也是可以增加分数,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考卷,甚至于出现极少部分的特供人才直接上985,211大学。

评论列表

骑着锅缸去旅游牵着锅缸去打猎
骑着锅缸去旅游牵着锅缸去打猎 14
2025-06-21 07:55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看才能,也要看三观,不然被公知间谍混渗透进国家机器,岂不是很危险?
飞鱼漫剪
飞鱼漫剪 5
2025-06-17 08:52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同样也是为了传播知识,发一个比方,等你老了,某个推销员介绍,这款产品药效十分惊人,采用数十种提炼萃取,数百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有好几种种极为重要的生命元素,一氧化二氢,这玩意可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没上过学的人觉得很高大上,至于上过小学的会骂一声傻逼,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学习吸收知识,是将来不别人忽悠,对于上层人来说,读书考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活在当下 回复 06-19 03:52
那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啊?

蒋中华
蒋中华 4
2025-06-17 09:40
它的潜台词是高考各省录取分数线不一致就是不公平的表现。
北斗星虹
北斗星虹 3
2025-06-17 07:56
有理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