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时光匆匆,不经意间,我们已然步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此时,暑热的锋芒渐渐收敛,早晚时分,丝丝凉意悄然袭来,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迭。然而,午后的太阳依旧保持着它的威严,那强烈的光照,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夏热的余威。正如老话所说:“处暑天还暑,秋凉白露后”,处暑时节的气温并不会立刻降下来,真正的凉爽,或许要等到白露节气的降临。
白露,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7日到9日交节。它的到来,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仲秋时节。在这个时节,气候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空气中的水汽逐渐凝结成细小的露珠,晶莹剔透,点缀在花草树木之上,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珍珠。白露节气不仅是气候转变的重要节点,在农事活动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白露谷,寒露豆”“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等农谚,生动地描绘了白露时节的农事场景。农民朋友们忙着收割成熟的谷物,同时也开始为下一季的播种做准备,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古代,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自然气候,人们“靠天吃饭”。因此,老祖宗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观察节气交替和节气到来的时间,来预测后续的气候情况。其中,“白露在头,三九穿单衣;白露在尾,三九冻死牛”这句农谚,就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白露在头,三九穿单衣”,这里的“头”和“尾”是按照农历时间来计算的。“三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白露节气在农历月初到来,说明冷空气活动较早,那么到了数九寒冬时,天气可能就不会那么寒冷,甚至人们穿着单衣都不会觉得冷。这反映了节气与气候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白露提前到来,可能预示着整个冬季的气温相对较高。
“白露在尾,三九冻死牛”,与上一句农谚相反,如果白露在农历月尾到来,意味着白露节气来得较晚,冷空气也会推迟降临。这样一来,到了三九寒冬,天气将会异常寒冷,就连耐寒的老牛都可能难以承受。这也暗示着当年可能会是一个“冷冬”,提醒人们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今年的白露节气于9月7日下午16时51分到来。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白露被称为“八月节”,正常情况下,白露属于农历八月份的节气。但由于今年有闰六月,导致今年白露的农历时间是七月十六,既不属于月头,也不属于月尾,而是处于月中。村里的老人常说:“白露在中,瑞雪兆丰年”。白露在月中,意味着气候较为正常,预示着秋后雨水适中,既不会过多导致洪涝,也不会过少造成干旱。而且,冬季会有较大的降雪天气,厚厚的积雪就像一层天然的棉被,覆盖在农田之上,既能保持土壤的温度,防止农作物被冻伤,又能在积雪融化后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来年庄稼的生长。冬季的降雪是吉祥的象征,它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粮食将会获得大丰收。
白露节气,承载着老祖宗们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些农谚虽然没有现代科学那样精确的预测能力,但它们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而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这个白露时节,让我们关注节气变化,顺应自然规律,期待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感谢阅读文娱纪,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期待与您在文化的世界里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