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台湾地区台北市前市长柯文哲涉京华城容积率弊案被羁押一年后,以7000万元新台币(约1643万元人民币)交保获有限保释,在岛内引发广泛讨论。有分析认为,这是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算计,意在暂时缓解大罢免大失败、执政无能、民意大跌的压力,为后续政治操作预留空间。
柯文哲虽然被裁定保释,但被限制住所、出境、出海8个月,不得与同案被告、证人有任何接触、骚扰、恐吓或探询案情的行为,并佩戴电子脚环及个案手机进行科技监控。同时每天晚上,柯文哲本人须持个案手机拍摄面部照片上传科技设备监控中心。
柯文哲被有限保释后,于9日首次到台北地方法院就京华城案出庭应讯。同时,合议庭还传唤时任台北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文化大学都市计划与开发管理学系教授徐国城出庭作证。柯文哲身穿灰色POLO衫、黑色西装裤、手提黑色公事包快步走入法院,面对媒体提问并未回应。
民众党秘书长周榆修表示,在柯文哲的案子上,可以看出赖清德怕了。媒体人吴子嘉称,赖清德现在的民调仅剩三成,已变成“跛脚”状态。他也许有能力去指挥检方,但没有能力影响法院。台中市议员江和树表示,除了要请柯文哲继续勇敢面对官司,也期待正如柯所说,2026年要继续“蓝白合”,因为没有2026,哪有2028?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下架民进党。
柯文哲作为台湾民众党前主席,一直是民进党的主要政治对手之一。京华城容积率案自爆发以来,就被外界质疑是否涉及政治打压。该案涉及台北市京华城改建项目的容积率调整争议,柯文哲被指控在任内涉嫌图利特定开发商。然而,此案的审理过程充满争议,包括证据薄弱、司法程序拖延等问题,使得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案件背后可能存在政治干预。
柯文哲被羁押期间。支持者认为他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而反对者则认为司法应独立审理,不应受政治因素影响。现在突然允许柯文哲保释,时机耐人寻味。台湾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民进党可能考虑到2026年地方选举临近,若持续打压柯文哲,反而可能激发民众党支持者的反弹,甚至促使中间选民对民进党产生反感。因此,突然保释柯文哲可能是民进党的“缓兵之计”,出于政治算计的目的。
台湾观察人士认为,民进党当局现在执政无能、经济低迷、两岸关系紧张、关税应对不力、大罢免大失败、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等问题,若继续在柯文哲案上纠缠,可能分散其应对主要危机的精力。因此,暂时让柯文哲案降温,以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柯文哲的保释并不意味着司法调查的终结。民进党当局可能仍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或在未来选举关键阶段重新炒作此案,以达到打击政治对手的目的。毕竟,台湾地区类似“选择性办案”的情况并不罕见。 台湾社会学者认为,柯文哲的保释确实存在政治操作的迹象,民进党当局出卖台湾、损害台湾民众的利益无底线,民进党为了选举、为了一党之私,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后续,柯文哲能否彻底摆脱民进党的打压,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