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人员只需说出加工要求,系统能在3秒内调用云端工艺库生成加工程序,并同步显示虚拟加工仿真,这种曾经想象中的场景已成为现实。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一家来自山东滕州的企业正以创新姿态迎接“AI+工业母机”的新时代。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一(山东)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扎根滕州14年,构建了涵盖数控机床研发、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软件的全产业链布局。
工业母机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石。当前,工业母机行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化与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而人工智能与工业母机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趋势。
01 AI技术赋能,智能制造实现新突破
北一工业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人机对话技术在制造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项技术让传统机床从依赖预设程序的“刚性控制”,转变为通过自主“感知—学习—决策—控制”闭环的智能数控系统。
操作人员只需说出加工要求,系统能在3秒内调用云端工艺库生成加工程序,并同步显示虚拟加工仿真,标注潜在干涉点。AI算法的植入实现了三大突破:工艺参数自优化功能通过分析10万+加工案例,使试切次数从8次缩减至2次,准备时间缩短75%。
振动监测系统每秒采集500组数据,将突发停机概率降低至0.3%。语音交互系统支持20种方言指令,操作响应延迟控制在0.5秒内,大大降低了设备操作门槛。
动态补偿系统解决了行业痛点,集成热变形动态补偿算法和多轴协同控制技术,即便连续加工,精度衰减也不超过0.001mm。自主研发的智能温控系统,将主轴热漂移误差控制在±0.002mm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02 车铣复合技术,攻克高端制造难题
在高端制造领域,五轴数控机床曾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北一工业凭借技术创新,成功破解了这一“卡脖子”难题。
公司推出的HMC800S倒T式三线伸缩主轴卧式加工中心采用倒T型整体铸造床身,抗扭刚度提升40%,实现15.5吨自重下的微米级振动抑制。该设备具有500mm主轴伸缩行程配合Φ110mm镗杆,可完成深径比5:1的航天发动机燃烧室加工。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集群采用动态精度补偿技术,通过激光干涉仪+热变形传感器的双闭环控制,定位精度达0.005mm。公司还开发了汽车模具专用机型,实现一体化压铸模具18小时交付周期。
车铣复合加工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次装夹实现完整加工,缩短制造工艺链条,大幅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它不仅能减少设备数量,一人可看管多台机床,还能降低管理成本。
03 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生态
北一工业构建了“院士工作站+高校实验室+用户场景”的三维创新体系。公司联合周济院士团队攻克高速主轴热伸长补偿技术,将温漂控制在±1μm。引入德国工程院院士团队优化机床应力分布模型,提升设备稳定性和精度。
在工业软件领域,北一工业聚焦于AI智慧工业制造集成云平台、5G边缘服务器、数字化生产管理软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产线远程运维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公司自主开发了工业软件,实现设备稼动率提升27%。部署5G透明工厂,远程诊断响应速度缩短至15分钟,大幅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这种创新生态的效果已经显现: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额突破1.2亿元,产品出口至德国、墨西哥等15国。
04 完善服务体系,保障客户价值
北一工业建立了“滴滴售后模式”,提供五年保修服务,网点覆盖全国,国内4小时抵达,售后人员实时定位。这种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系统,让客户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售后人员行动轨迹,位置实时更新。
在质量保障方面,公司选用国内外顶尖供应链核心部件,严选全球顶尖供应商,扎实用料经得起检验。通过严苛标准精心调校,确保交付的设备持续重载工况十年免大修,真正体现了“客户至上,品质第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