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解析了曹操平定狭义上的中原地区,即河南大部和山东西部,实力大增,迎汉献帝于许都后又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部下兵精将勇,并且从公元196年,东汉建安元年开始令军士屯田,流民领取土地耕种,成为汉末割据势力中正统号召力最大、各项基础最完备、战斗力最强的诸侯,并且击败了李傕郭汜的西凉势力,削弱了吕布、刘备,阻止了袁术的扩张努力,破坏了几家诸侯的联合与联姻。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他的下一步任务是扩大势力范围,进一步削弱和消灭其它的割据势力,因此曹操暂时接纳了刘备的依附,而且给予援助,令刘备屯兵于豫州,今安徽亳州一带,兵锋直指小沛,威胁吕布的西北面,自己则想要起兵征讨吕布,彻底消灭这一周边战斗力最强的对手。但此时张济引兵攻南阳战死,其侄子张绣接替统帅西凉军一部,与刘表结盟,有攻击许都的意图,曹操被迫安抚吕布,先征讨张绣,此举同时也可以消除刘表北伐的念头,这时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战略眼光,刘备的存在,使得吕布不敢轻易西进,自己则可以腾出手来,先清理分散势力。
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暂时投降了曹操,但曹操老毛病又犯了,与张济遗孀邹氏混在一起,有点乐不思蜀的意思。张绣大怒,与贾诩商议后先分兵立寨,包围了曹操军,再灌醉典韦,派胡车儿混入军中,盗取典韦双戟,夜间发难进兵,典韦没了双戟,只能以腰刀迎战众军,甚至提着尸体抵抗,杀死数十人,但再勇猛的战将,如果手中没有长兵器,面对如林长枪,也是无可奈何,典韦中了大量箭伤和枪伤而死。曹操借典韦抵挡逃走,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被杀死,恰巧此时夏侯惇部下劫掠民众,于禁带兵镇压,青州兵诬告于禁造反,曹操大惊,但肯定不是百分百相信,所以亲自带兵前去察看,于禁此时显示了名将风范,不理会诽谤,先整兵安营,再引兵攻击张绣军,在众将协助下,大败张绣军,从此于禁深得曹操信任,后期被派去迎战关羽。曹操虽然击败张绣,但自身也有损失,如果深入追击,则会遇到刘表张绣联军的抵抗,因此先回许都。
吕布在曹操利诱下,再次拒绝了与袁术的联姻,又轻信陈珪陈登父子,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此时淮南的袁术称帝,攻打吕布,袁术这个人,反复无常,又刚愎自用,手下并无名将,唯一的优势是兵员粮草较为充足,于是贸然出兵,看似七路大军,其实乌合之众。吕布在陈登的建议下,先暗通杨奉韩暹,自己直击张勋,在杨奉韩暹的协助下,先后击败张勋、纪灵,又一鼓作气,大败袁术,加上关羽领兵助战,大获全胜。
曹操回许都后,得知袁术缺粮,于是果断决定乘其虚弱攻之,袁术号称兵精粮足,但仅仅和刘备、吕布大战数场就到了乏粮的地步,可以看出粮食储备也很有限,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夹击袁术,直抵寿春。首次交战,袁术手下大将桥蕤,三回合被夏侯惇刺死,袁术军败回寿春城,结合张勋、纪灵的表现,袁术手下并没有善战的大将,兵精也无从谈起。
这里我们稍稍总结一下,曹操在平定中原核心地区后,看似强敌环伺,但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兵精将勇,作战经验丰富,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优势十分明显,辖区也是自古以来的产粮区。在以实力做后盾的基础上,曹操集团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经常以天子之名联合几方诸侯,集中打击另一路诸侯,曹操的对手中,袁绍雄踞北方,但始终避免和曹操直接对抗,曹操只需要防着袁绍即可;刘备声望高,但势力弱小,尚且构不成威胁,因此暂时吸纳联合;吕布对曹操的威胁最大,因为吕布军战斗力强,手下大将不少,而且反复无常,曹操最艰难的阶段就是和吕布鏖战之时,但在削弱吕布,破坏其联盟后,曹操已经是游刃有余;其余张鲁、刘璋、孙策距离尚远,构不成直接威胁。因此曹操在平定中原一线后,战略目标定在了汉江和淮河一线,直逼长江一线,也就是南线的各路势力,汉江和淮河一线,刘表没有什么野心,曹操不来打他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剩下袁术、吕布,就可以联合一个,打击一个。
袁术在杨大将的建议下,留下部分兵力守寿春,自己过淮河暂避锋芒。这里又有了一个问题,寿春对应现在的寿县,临近淮南市,袁术过淮河,就又到了淮北,直面刘备吕布的势力,所以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当时的寿春在淮河以北,结合曹操联军没有渡河的描写,是比较合理的,而淮南也是袁术的大本营;另一种是袁术退到淮河以北,因为吕布和刘备都在寿春,淮北空虚,还可以抢粮。
曹操军号称十七万,粮食耗费巨大,又赶上干旱,粮草快要耗尽,不得已改用小斛发放粮食,引起士兵不满,于是曹操又显示了奸雄的手段,嫁祸给军粮官王垕,斩杀后号令三军。因形式紧急,曹操亲自领兵攻城,杀掉消极避战的裨将,一举破城,杀掉生擒袁术将领,声威大震。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粮食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也是军队的根本,粮食决定了曹操扫除各路诸侯的时间进度,也是曹操击败袁绍的关键。曹操本想乘胜剿灭袁术,但一者粮食不足,二者张绣又来袭扰,不得不退兵。但曹操的连环计很厉害,让孙策牵制刘表,刘备牵制吕布,令杀掉李傕郭汜的段煨等镇守长安,自己则引军再攻张绣。
在进兵的途中,曹操严令部下兵将,不得扰民割麦,可见此时曹操已经有了坚定的统一全国的志向,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声望,其间发生了著名的“马踏青苗,割发权代首”的故事,极大的整肃了军纪。首战曹军不出意料的击败了张绣,但接下来,曹操遇到了兵法堪比自己的贾诩。
曹操观察张绣的城池数日,贾诩也观察了曹操几天,看出曹操打算声东击西,从城墙损坏处攻城,曹操夜间进兵,中了贾诩张绣的埋伏,大败一阵。而贾诩的战略眼光也很高,马上劝张绣联合刘表,截击曹操后路,刘表在面临曹操兵锋威胁的情况下,出兵夹击,曹操故意缓缓而行,设下伏兵,待张绣刘表联军追击时,大破联军,两方对峙。前面讲过,曹操用兵,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计不成二计生,连环设计之下,强如贾诩也会中计。
此时袁绍有攻打许都之意,曹操心慌,下令退兵,张绣刘表要追,贾诩算定曹操必有埋伏,劝阻张绣,但张绣刘表不听,执意追击,被曹操后队击败,贾诩见状,让张绣刘表再追,刘表害怕不肯,张绣单独追击,大获全胜,贾诩的智谋,堪比曹操,只是没有操守底线,曾经助纣为虐。曹操回军后,袁绍放弃了打许都的念头,转而攻击公孙瓒,想要统一河北。此时郭嘉和曹操已经从战略上给袁绍下了定义,也就是不足为惧,因为袁绍的目光局限于河北,并没有争夺中原,一统天下的雄心,反而可以趁他攻打公孙瓒,彻底铲除威胁最大的吕布军。
陈宫意外截获曹操书信后,吕布率军攻打刘备,曹操想要出兵,却又犹豫的时候,荀攸、郭嘉都力主进兵,于是曹操派夏侯兄弟等领兵先行,夏侯惇战败高顺,却被曹性射中眼睛,于是又有了夏侯惇拔矢啖睛的典故,虽然刺死曹性,却仍是大败,高顺、吕布集中兵力,攻打刘备三寨。刘备军哪里是吕布的对手,三寨皆败,刘备失了小沛,部下溃散,只得投靠曹操,十分狼狈,曹操也为之下泪,但心里恐怕是幸灾乐祸,难得刘备被进一步削弱。
曹操在吕布周围安插的另一枚棋子,陈登父子,把吕布哄得团团转,疏远了谋士陈宫,陈登四处造谣,引得吕布军自己打自己,连丢小沛和徐州,大势已去,但吕布、陈宫、张辽、高顺、臧霸及部分西凉军犹在,是曹操从稳固中原到扩张势力进程中一直存在的心腹之患,曹操岂能容吕布缓过气来,势必除之而后快,于是曹操先派刘备挡住袁术来援路径,立即起兵攻下邳。吕布不能坐大,除了没有志向,反复无常外,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不听陈宫的计谋,反而对暗中帮助曹操的陈登父子言听计从,退守下邳后,再次拒绝了陈宫的城内城外分别驻军,互相支援,以及后来的断粮之计,困守孤城,离失败被擒也就不远了。
当然吕布在部下的劝说下也不是没想过自救,试图再次联合袁术,但二人都是反复无常之人,必须有人质取信,吕布军几次护送结亲之女不成,只得死守下邳。曹操久攻不下,有些打退堂鼓,荀攸劝阻退兵,郭嘉献水攻计,形势危急之时,吕布和部将的矛盾凸显出来,杖击侯成后,促使众将下了归降曹操的决心,里应外合之下,生擒吕布、张辽、高顺、陈宫。吕布被擒后,想要投降曹操,求助于刘备,但吕布的表态很有问题,他对曹操说了一句“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这绝对犯了大忌,熟悉三国的看官都知道,吕布先后服侍丁原、董卓,都是以义子的身份,也就是副手,然而却亲手杀掉二人,谁听了这句话都得犯疑,加上他依附刘备时又夺取徐州,实乃反复小人,而此时也没有做曹操重要助手的资本,他的价值只剩下勇猛善战,加上曹操爱才,所以才问了刘备一句。刘备是什么人?世之枭雄!哪里还用别人提醒,直接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直接锁死吕布性命。如果曹操接纳吕布,其实利大于弊,杀掉高顺、陈宫后,吕布已经没有了聚集文武人才的可能,对曹操构不成威胁,而如果有吕布的相助,各路诸侯的先锋大将也将失去优势,特别是刘备手下的关张二人,刘备岂能让曹操如虎添翼,不动声色间除了大患,这一环节曹操失分,刘备得分!当然曹操对吕布、张顺、陈宫也是恨到了心里,怒杀高顺,虚情假意但坚决的杀掉陈宫,对吕布则是先勒死,后枭首,因为如果不是吕布势力的存在,曹操统一全国、自立为帝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剿灭群雄的进程也会快很多!
曹操收降张辽、臧霸、孙观等后,彻底消除了吕布这一心腹大患,手下将领再次得以扩大规模,并且基本上摆脱了主要靠宗族将领打仗的局限,野心也瞬间暴涨。回朝后,曹操表奏刘备功劳,注意直到此时,刘备在朝中的声名都很微弱,汉献帝为牵制曹操,认了皇叔,封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一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前面说过,刘备对自己忠义声望的维护,一直坚持到了收西川的时候,当然他也不得不坚持,因为他的各项战略资源和实力基础无法和曹操等诸侯相比。刘备被认为皇叔,再次引起曹操手下众谋士的猜忌,劝曹操早做决断,但曹操此时篡位之心渐起,也很重视自己的声望,不肯轻易杀掉刘备,对杨彪也只是免官而已。
许田围猎后,董承等人得到汉献帝密旨,谋划除掉曹操,但先期结盟的几个人,兵权很小,只有马腾是西凉太守,也不过掌控一部分西凉军,于是邀请刘备加入。曹操此时又来了一手青梅煮酒以论英雄,试探刘备,曹操是历史上少有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于一体的人,他对各路诸侯的评价极为贴切,也很有文学性,比如袁术的冢中枯骨;袁绍的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的虚名无实;孙策的借父之名,刘璋的守户之犬;堪称字字珠玑,入木三分!暗指刘备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把刘备的优点一一展露无遗,刘备则是任你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就是装傻,曹操抓不住把柄,不肯轻易下杀手,当然也是有些轻视刘备,此时的曹操,踌躇满志,用现在的话就是有些飘了,就打算一路一路的剪除各处诸侯,一个例证就是关张闻讯赶来,闯入相府,如果曹操周密布置,仅凭二人如何闯的进来?且用樊哙比喻二人,有嘲讽之意。
刘备深知汉献帝密诏的事迟早会被曹操知道,因此趁截击袁术投袁绍的机会,领兵回徐州,曹操一时不察,纵虎归山,郭嘉程昱等回来提醒,派许褚去追,刘备自然不会回来,看官会问,许褚不是勇猛无惧吗?为什么不直接拿下刘备,许褚是猛,但不是傻,关张二将前面,哪敢造次,况且刘备握有兵权,手下军士哪里分得清该听谁的。
许褚回来后,曹操虽然心里后悔,嘴上还说着漂亮话,他的一个缺点是不肯轻易认错,很自负。刘备剿灭袁术后,留在了徐州继续割据一方,曹操大怒,安排车胄除掉刘备,陈登父子此时又站在刘备一边,助关羽杀掉车胄,陈登是典型的墙头草,地方豪强,知道车胄不是刘备对手,所以帮助刘备。而刘备自知不是曹操对手,求救于袁绍,前面说过,袁绍遇大事犹豫不决,始终不肯和曹操战略决战,手下谋士也是各执己见,虽然勉强出兵,但不积极交战,荀彧、曹操对袁绍军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洞若观火,从容应对,只是决战的时机未到,于是留下防守兵力,曹操回到许都。
除掉吕布、袁术后,曹操的战略重心仍是扫清汉江、淮河一线,进一步巩固后方,留足和江南势力的缓冲区,因此招安张绣,在贾诩、刘晔的劝说下,张绣不失时机的投降曹操,中原一带的西凉军势力被彻底扫除。曹操接着招安刘表,派祢衡为使,刘表很犹豫,既不肯轻易归降,又不想出兵夹击曹操,于是曹操暂时把刘表放在一边,专心攻打刘备,与曹操相比,刘备无论是智谋还是兵将,差距太大,在袁绍不肯出兵的情况下,夜袭曹操,只一战便败北,投袁绍去了,张飞走散,关羽不得已投降曹操。
至此,曹操扫清了吕布、袁术、刘备、张绣这些盘踞在汉江、淮河一线的各路诸侯,鞭梢所指,已是长江一线的刘表、孙策,算上割据东西两川的刘璋和张鲁,已无威胁自己后方的对手,可以和最大的对手袁绍决战了,从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到公元200年与袁绍开始决战,不过四年的时间,曹操从李傕郭汜开始,剿灭众多割据势力,控制了中原、江淮等核心地区,但与之相伴的,是连年的战争,这也是《蒿里行》等作品的创作基础,也是三足鼎立的形成原因,所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贯穿《三国演义》整部小说。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志汉唐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