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正月,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曹魏,一举攻入陇右地区,曹魏的安定、天水、南安三郡望风而降。但就在第一次北伐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时,镇守街亭要道的马谡被魏将张郃击溃,让诸葛亮的北伐大军面临着退路被断的巨大风险。于是,只能带着占领区的老百姓狼狈撤军返回汉中。后来战后总结时发现,马谡没有按照战前部署当道下寨,而是选择了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这才导致街亭很轻易就被张郃攻占。那么,马谡也是熟读兵书的人,为何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事实上,马谡也是有样学样。汉中之战时,刘备就带着蜀军主力驻守在山上,从而成功耗尽了曹操的耐心,最终全据汉中。退一步说,就算刘备打的是消耗战,与街亭之战完全不同。但是,在定军山之战中,黄忠也是率军守在山上,看到夏侯渊来了,于是猛虎下山率军居高临下冲击魏军,斩杀了夏侯渊这位名将,立下史诗级战功。那既然蜀汉的先辈们可以这样做,马谡为啥又做不得呢?
所以,顺着这个逻辑想,马谡的思路并不是守住街亭而已,他要的是击败张郃!没错,一个初次领军的文职参谋,要击败横行天下多年的顶尖名将张郃!当然,这也并非不可能,夷陵之战中,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就用一把火差点把蜀汉的老兵油子兼开国皇帝刘备烧死。所以,诸葛亮派马谡去街亭是镇守,为北伐大军兜底。可马谡听到的却是自己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只要在街亭之战中斩杀张郃,那就可以名震天下了!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马谡率军来到街亭。他发现,眼下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按照诸葛亮的战前部署,当道下寨修筑防御工事。这样一来,自己只是个纯粹的工具人,功劳指定没多少。但要是在平地上和张郃的骑兵对攻,那就是纯纯送人头。所以,马谡的想法是破解张郃的骑兵优势。于是,第二条路就出现了——上山安营!毕竟,骑兵战斗力再强,总不能驱动战马从山下跑到山顶来冲锋吧!
再说,山地作战一直都是蜀军的强项。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让王平率领一支偏师策应主力部队,牵制和干扰张郃。事实上,最后正是靠着王平击鼓而进,吓退了魏军,让蜀军成功从街亭之战脱身,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战后,王平因此成了唯一立功受赏的蜀将,可见马谡的军事指挥并非一无是处。
那么,水源的问题为啥马谡不考虑呢?这个事儿其实有些冤枉马谡。现实当中,别说饱读诗书的战将,就连一般人出门在外都知道水源是第一位的,要不然不被渴死也会萎靡不振。事实上,马谡的应对办法是到了街亭之后,第一时间派遣士兵们囤积饮用水。就算真的遭遇魏军突袭,也可以兵分两路,一部分在前线固守,另一部分下山取水。可没想到,张郃的骑兵部队急行军很快赶到,打乱了马谡的屯水计划。更要命的是,张郃并没有选择立即进攻,而是选择围困,这下子就把蜀军的取水之路彻底断绝,街亭之战的结局也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