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朱枫孙女朱容瑢:奶奶从富家千金到沉默的潜伏者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我是那道无名的钢铁长城!为了祖国安宁,我隐姓埋名!——引自歌曲《无名》你看过《沉默的荣耀》吗?在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我是那道无名的钢铁长城!

为了祖国安宁,

我隐姓埋名!

——引自歌曲《无名》

你看过《沉默的荣耀》吗?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一群无名英雄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前往台湾,开展地下工作。他们孤身犯险,在黑夜里潜行,将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大陆。

1950年6月10日下午4:30分,台北马町场刑场上空飘着绵绵细雨,四名中国共产党员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英勇就义。

他们分别是: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中将,时任“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四兵战部总监部总监”的陈宝仓中将,时任“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科长”的聂曦上校,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

▲从左至右: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

他们不仅是《沉默的荣耀》里机智果敢无畏的孤勇者,更是家人久盼未归的亲人。

今天,朱枫的孙女朱容瑢,为我们讲述朱枫奶奶的故事。

两次改名,坚定革命信仰

▲少年时的朱枫

我的奶奶朱枫原名朱贻萌,1905年出生于浙江镇海一个富商之家,奶奶从小就喜欢听木兰从军、秋瑾参加革命的故事,她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像秋瑾一样的女中豪杰。

1921年,16岁的奶奶到宁波女子师范学堂求学。在那里,她结识了一生挚友、宁波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陈修良,她们常在一起讨论功课、探讨时局、学习进步思想。

1925年,为了响应五卅运动,奶奶和陈修良一起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参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在老师沙孟海的提议下,奶奶正式改名朱谌之,字弥明,寓意追求真理,拥抱光明,而奶奶也用一生践行了这则人生信条。

▲1925年,朱枫参加的爱国学生运动

参加革命后,奶奶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为了工作需要,奶奶改名“朱枫”,既应和了她出生时的满山红枫,也与爷爷的名字“梅”遥相呼应。当然,奶奶的“枫”字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将一颗赤子丹心奉献给党和共产主义事业。

倾其所有,支持革命事业

▲朱枫祖宅一角

奶奶的父亲是镇海渔业行业协会的会长,母亲是继承了全部家产的报关行老板的独女,奶奶从小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家里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千大洋购置房产。然而奶奶并没有把这些财富放在心上,而是倾尽家财,支持革命事业。

▲1935年,朱枫30岁时在家乡镇海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奶奶卖掉了多年收藏的金石字画等藏品,用于支援抗战。腾出8间房产,开办“镇海技艺传习所”,接纳从上海、南京逃回的难民,让这些人学习谋生本领。

1938年,武汉新知书店经费困难,奶奶一次性捐款500大洋;

1939年,台湾抗日义勇队缺少资金,奶奶捐款800大洋;

1939年,“女八队”和“军医处”为抗战募捐,奶奶一次性捐款200银元;

1939年,桂林新知书店缺乏经费,奶奶卖掉了她母亲的遗物,一枚3克拉钻戒,筹得6400元,支援革命出版事业。

一笔笔捐款,一次次无声援助,奶奶倾尽了所有,财产捐完了就变卖家产,家产没有了就捐工资,后来浙江省第一任省长沙文汉忍不住说:“不能再让朱大姐拿钱出来了,她自己也没有多少钱了。”

深入虎穴,三入集中营

1941年,国民党悍然发动皖南事变,3000多名指战员在突围中壮烈牺牲,爷爷和部分同志被俘,集中关押在上饶集中营。

奶奶听说这件事后,心急如焚,她不仅担心生死与共的爱人,更担心那些在皖南工作时朝夕相处的战友。当她听说大家都还活着,便立刻向组织请示,孤身进入集中营打探情况。

集中营的生活非常残酷,爷爷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扔在医务室的泥土地上等死。当奶奶看到爷爷时,心都碎了,她真想冲上去抱住自己的爱人,但她不能这样做,不能暴露爷爷和自己的身份。

她化名周爱梅,假称是爷爷同乡好友的女儿,受人所托,给他送来毛背心和1000元钱。在当时,1000元不是个小数目,奶奶身上其实并没有这么多钱,但她看出了看守的贪婪,也知道爷爷能理解自己这套说辞的真实用意。

不出所料,爷爷只要了50元钱,并请看守代为保管,看守当即认定爷爷是个有钱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折磨过爷爷。

▲上饶集中营的刑具

奶奶临走时,问爷爷有什么需要。爷爷犹豫了片刻,只要了一些奎宁和606针药。这些药品都是进口的稀缺药品,爷爷想以这些药品,在看守中间制造矛盾,为越狱营造便利条件。

一个月后,奶奶带着1000多片奎宁,以及一些稀缺药品返回了集中营。果然,爷爷收下药品后,立即交给了看守。后来看守将这批药品拿到黑市高价卖出,获得了一笔巨款,为了表示感谢,还从中拿出40元钱,分给爷爷。

爷爷拜托奶奶去城里买一些战友们需要的东西,看守立即派出勤务兵跟着奶奶进城。奶奶毫不吝啬,不仅给战友们买东西,也给勤务兵买东西,还请他大吃了一顿,直到傍晚,勤务兵才拎着大包小包,高高兴兴地返回集中营。

勤务兵告诉爷爷,奶奶已经离开了,爷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接过奶奶买的营养品,悄悄送给了重病的战友。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看守又把爷爷带进了会客室,爷爷十分紧张,以为自己和奶奶的身份暴露了。当走进会客室时,他愣住了,奶奶竟然去而复返,而且勤务兵还叫走了看守,给爷爷和奶奶留下了单独的交谈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奶奶声称自己家与爷爷家是世交,可以帮忙劝劝爷爷,没想到看守还真信了。两人利用这个机会,快速谨慎地交换了情况。奶奶临走时,爷爷一再叮嘱她不要再来了,自己一定会找机会逃出去的。

▲朱枫丈夫朱晓光记述她三次入集中营探望的回忆录

奶奶走后,爷爷一直找机会带着战友越狱。1942年4月27日傍晚,爷爷终于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刚入伍不久的小战士成功越狱。他们靠着之前看守分的40元钱,一路走回了家乡云和,躲进了五岱洋的大山里。当奶奶得知爷爷越狱成功,不顾危险,翻山越岭从桂林走到云和,在大山里找到爷爷,陪他养伤,并在1943年11月,将伤愈的爷爷送回了重庆。

▲1943年朱枫(左一)掩护丈夫朱晓光(左二)去重庆途经贵阳

放弃小家团聚,赴台执行任务

▲朱枫写给丈夫朱晓光的家书

1945年春天,经受了种种考验的奶奶,经沙文汉、徐雪寒介绍,张唯一批准,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6年,爷爷接受组织派遣,前往解放区,后又跟随四野、三野做平津、上海等地解放后的接收工作,而奶奶则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那时候,战事紧张,整整三年,除我的父亲朱明跟在奶奶身边外,她和丈夫、女儿都断了联系。爷爷和奶奶彼此之间写的信,对方一封都没有收到。

▲朱枫在香港工作时的名片

1948年,奶奶被派往香港做地下工作,那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战略防御全面转入战略进攻,全国即将解放,香港和内地也通邮了,奶奶这才和家人恢复了联系。多年来,被战火阻隔的思念和牵挂一下子喷涌而出,不到一年的时间,爷爷和奶奶就写了几十封信,倾吐彼此的思念之情。

▲1949年,朱枫44岁,从香港寄给丈夫的照片

1949年,8月29日,奶奶在寄给爷爷的信中说,她已经在办理交接工作,交接完了,就可以去上海团聚了。9月24日,奶奶又一次在信中提到团聚,奶奶在信中畅想着,等儿子看完开国大典,就请人带他回上海,那时候自己的工作也交接清楚,就能回到上海一家团聚了。

▲1949年9月24日朱枫写给丈夫的家信

然而,就在开国大典那天,奶奶寄出的信件中却突然改说归期待定。其实,那时奶奶已经接到了可能会赴台开展工作的任务,虽然组织上还在犹豫,但是奶奶没有犹豫,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她在寄给爷爷的信中说:“时间也不会太长,将来的会晤是比较更愉快的!为什么更愉快呢?我们为了更大的家,暂时放弃了小家团圆,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等到再见面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更愉快呢!让彼此期待着更大的欢愉的会面吧!”

▲1949年10月1日朱枫寄出的家书

时间一天天过去,爷爷迟迟没有等来奶奶的归期,他给奶奶发了一封加急电报,说你给我个准信,不要吊我胃口了。连女儿都说你怎么老吊我们胃口呢!

这一次,奶奶给出了明确回复,她要去台湾开展工作。在奶奶心里,个人的事情在革命的事情前一定要让位,这是她做事的原则。

奶奶在信中说,等她完成任务,就回家团圆。那一刻奶奶期盼着相见,祈盼着平安胜利归来。但她心里知道,这一去有可能再也不能相见。所以她不断地在安慰爷爷,鼓励爷爷。

10月24日,奶奶临行前夜,在油灯下给爷爷写了一封信,信中她告诉爷爷自己即将前往台湾,请爷爷不要牵挂,而且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儿女。仅仅几个小时后,奶奶又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为了不让爷爷担心,她笑称自己胖了,衣服都快穿不下了。

▲1949年10月25日朱枫寄出的家书、照片,以及照片背面的寄语

足可见,这一夜奶奶应该是彻夜未眠,她想到了生死与共的丈夫,聚少离多的女儿,尚未成年的儿子,以及生死未卜的前路……但是壮士是一定要出行的!在这封信里,还夹着一张照片,照片上,奶奶静静地坐在住处的小阳台上,目光温柔地望向前方,像是诉说着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在照片背后,奶奶写道:

她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从此,将永远快乐而健康!

给梅 留念!

一九四九.十月.廿五

在家与国之间,在一家四口的团圆与四万万同胞的命运之间,奶奶毅然选择了后者。她别夫离子,孤身走向危机四伏的暗夜深海,以柔弱之躯,行壮烈之事,向死而生、向危而行。

宁死不屈,为信仰献身

奶奶这次去台湾,其中一个任务是为了取回吴石将军手上的情报。那时候,国民党退守孤岛,对共产党人展开了疯狂报复,我党地下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虽然吴石将军屡次涉险,亲自或派人将情报送到香港,但台湾和内地的联络愈加困难。

为了配合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台湾,党组织急需有人前往台湾,将吴石将军手中的重要情报取回,奶奶临危受命,只身赴台。

奶奶到达台湾后,很快便与代号“老郑”的蔡孝乾与代号“大舅”的吴石将军顺利接头,并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微缩胶卷,分批交给中共华东局情报部特别交通员——“安福号”海轮大副吴国光手中,经香港送回北京。

完成任务后,奶奶开始做返回准备。当她按照约定最后一次与“老郑”接头时,并未见到“老郑”,只收到一张字条,告诉她情况危急,并请她尽快离开。奶奶立刻将这个情况告知吴石将军,并乘坐吴石将军安排的军用飞机飞往舟山。

奶奶到达舟山后,住进了存济医院顾院长家。她一边寻找渡海回家的船只,一边等待组织安排,没想到奶奶没等到回家的船,却等来了保密局的特务。

1949年7月1日,因为“光明报事件”,台湾地下党组织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台湾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陈泽民被捕叛变,他交代了地下党组织领导成员名单和地方支部的情况。很快,一个个地下党员被揪出杀害。1950年1月29日,“老郑”蔡孝乾被捕叛变,供出了奶奶,将奶奶暴露在危险之中。

▲朱枫等人的判决书

敌人对舟山展开了地毯式排查,最终在顾院长家抓住了奶奶,那时奶奶离家只有8海里,只要有一条船,她就能回家了。更伤心的是,奶奶被捕后三个月,舟山也解放了,奶奶终是没有等到那一天。

在敌人的监牢里,奶奶取下随身佩戴的金首饰,企图吞金自杀,但她没能如愿,被敌人抢救回来。

▲朱枫自杀时吞下的金饰

敌人为了软化奶奶,以病后疗养的规格对待,采取“生活上优待,政治上软化”的方针,希望这个富家大小姐能写一个悔过书和脱党证明。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奶奶毫不犹豫,再次选择了为信仰献身,1950年6月10日,她与吴石、陈宝仓、聂曦四人在刑场上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奶奶身中六枪,英勇就义,时年45岁。

▲朱枫与吴石、陈宝仓、聂曦受审画面(从左至右: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

奶奶牺牲了,但她为了党和人民,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诚信仰始终激励着我们。爷爷请人按照奶奶在香港寄来的照片,把奶奶画在了全家福中,这张全家福,也是我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我们永远思念她。

▲朱枫与家人唯一一张全家福

朱 枫

朱枫(1905年—1950年),原名贻荫,改名谌之,字弥明。1905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在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11月,朱枫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秘密任务。1950年,因叛徒蔡孝乾的出卖而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

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杀害,终年45岁。

【本文所有照片皆由作者朱容瑢提供】

文章来源:“小象家童书”微信公众号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