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的镜头里,东海舰队四明山舰主炮后面那个一直很神秘的“像鸡蛋形状的大包”,现在终于露出真面目啦。这个大包里面装的,可是厉害得很,能发射出像“死亡射线”一样的激光,这种激光的威力大到能把3公里外钢板都烧穿。
10月3号那天,央视的《国防军事早报》节目专门报道了四明山船坞登陆舰上的激光武器系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在实战中部署舰载激光武器的国家。

舰员宋振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成立了一个团队,一起加班去攻克它,学习它,现阶段积累了不少经验,收集了许多数据,它就像从科幻片中,来到我们的战位一样”。
曾经空置的B炮位,如今安装了一个配有球形外罩的激光武器系统,这正是一个月前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惊艳亮相的LY-1,也就是“燎原-1”舰载激光武器系统。
“燎原 - 1”最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就是它那超厉害的功率。从《兵工科技》杂志公布的消息来看,它的输出功率能达到180 - 250千瓦,还有些资料推测,它的功率说不定能达到300千瓦呢。和美军同类型的装备比起来,这功率水平可把美军的装备给比下去了。
从结构设计方面来说,燎原 - 1配备的大型圆形光束导向孔径,它的直径差不多是美军同类装备直径的两倍那么大。而且呢,它还配了好几个能连接光电设备和红外相机的小型孔径装置,有了这些装置,就能精准地把目标锁定住,还能稳稳当当地一直跟踪着目标。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个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这样一来,它既可以安装在重型卡车的底盘上,方便在陆地上移动部署;也能和舰船上的电力系统融合在一起,在海上发挥作用。
有消息称,燎原-1能在5秒之内熔毁速度为3马赫的反舰导弹的导引头。
中国海军选择071型船坞登陆舰作为激光武器的首装平台,背后体现着深远的战略考量。071型船坞登陆舰排水量达2.5万吨,在中国海军现役舰艇中仅次于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位居第三。舰艇内部空间宽敞,冗余度高,非常适合安装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相比近防炮和海红旗-10舰空导弹,激光武器近距离对空防御上的性价比更高。
“四明山舰的激光武器已经进行了远洋测试,今年2月,它随安徽舰编队,经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开展了首次实战化远海训练”。这一行动表明,该激光武器系统已经具备了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作战能力。激光武器的列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海战的模式,对各类来袭武器构成致命威胁。

比如,应对反舰导弹,激光武器通过高能激光束的烧蚀效应,可直接击穿弹体、致盲光电导引头,甚至精准破坏导弹控制舱等关键部件。对亚音速巡航导弹、滑翔炸弹和巡飞弹等目标能实现“瞄准即命中”的秒级摧毁,甚至可能对抗2倍音速的超音速导弹。
再举个例子,说说应对无人机蜂群的情况:激光武器特别适合用来对付无人机“蜂群”这类饱和式的攻击。像传统的近防系统,比如“密集阵”,每分钟能打出3000发炮弹,火力相当猛,但在无人机蜂群面前,这就像喝毒酒解渴一样,没什么用。它打出来的“弹幕”,也很难把无人机蜂群有效地拦截下来。
还有啊,激光武器在成本方面可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激光武器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它单次拦截的成本才大概1美元,和传统防空导弹比起来,传统防空导弹一发就得花几十万美元,这费用可高得离谱了,而激光武器的成本低太多了。在面对无人机蜂群这种密集、饱和式的攻击时,激光武器绝对是个特别划算的选项,性价比简直没话说。

如今“燎原 - 1”已经在071型登陆舰上成功通过了测试,接下来它要怎么发展、会有哪些新动向,大家都特别关心、非常上心。
这款武器以后很有可能会一步步地装备到055型驱逐舰、076型两栖攻击舰这些咱们海军的主力战舰上。而且呀,说不定还会研发出在陆地上使用的版本,用来保护重要地方的防御安全。激光武器可是个能耗大户,中国能把“燎原 - 1”激光拦截器部署到055型万吨大驱这些主战舰艇上,这就说明已经解决了既能一下子输出高电能,又不会影响舰载雷达和其他武器系统用电的大难题。
要知道,激光武器只占了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的位置,也就是和18联装海红旗10的战位基本相同。并且当激光武器与055型万吨大驱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战术价值。055型驱逐舰拥有更强的发电能力和更多的空间,能够支持功率更高的激光武器,可能达到车载型的2倍,即400KW。

这将使激光武器不仅能够拦截亚音速反舰导弹,它甚至有可能成功应对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燎原 - 1”系统对无人机的拦截范围能超过20公里,对反舰导弹的拦截距离大概在5公里到10公里这个区间。它和由防空导弹、近防炮以及干扰弹装置共同构成的对空防御系统一起,搭建起了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
从在阅兵仪式上亮相,到在央视节目中首次展示,“燎原 - 1”的研发推进速度非常快,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军工在定向能领域长期以来的积累和沉淀。当激光束代替了传统的炮弹,当“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可能,中国海军正凭借科技来实现军队的强大,谱写着新时代的海洋战略篇章。
好,今天的话题就谈到这,下期再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