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6万志愿军刚入朝,金日成想要军队指挥权,彭德怀直言: “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

抗美援朝时期朝鲜领导人就中朝军队的指挥权和中国产生较大分歧,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到底谁该听谁的?1950年,朝鲜半岛局势

抗美援朝时期朝鲜领导人就中朝军队的指挥权和中国产生较大分歧,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到底谁该听谁的?

1950年,朝鲜半岛局势突变,南北双方为谋求统一爆发冲突。战争初期,北朝鲜军队势如破竹,迅速推进。

然而美国的突然介入,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美军出动飞机对我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了空袭。为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并支援朝鲜人民抗击侵略,毛泽东主席紧急召开会议,任命彭德怀将军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指挥,立即率部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19日,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超过26万名中国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挺进朝鲜战场,正式开启了抗美援朝的历史篇章。这支队伍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展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刚跨过鸭绿江,朝鲜领导人就向彭德怀提出:"中朝两国的军队,应当由我统一指挥。"面对这样的提议,彭德怀当即表示了反对。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彭德怀与中央高层是如何化解危机的?他们采取了哪些战术安排,最终促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圆满收场?

在参战初期,双方都面临着紧迫的军事形势,因此在部队进入朝鲜战场前,他们未能就作战指挥、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以及后勤保障等关键事项展开充分协商,也未能形成任何正式的书面约定。

在彭德怀带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之前,他就在思考:中朝两国要并肩作战,这不仅需要双方士兵的默契协作,更重要的是两国领导层在指挥权上的协调配合。

彭德怀抵达朝鲜后,与金日成派遣的朝方代表朴一禹进行了会晤。朴一禹向彭德怀转达了金日成关于军队指挥权问题的立场。

朴一禹表示:“根据主席的观点,既然志愿军在朝鲜参与战斗,那么部队的指挥权理应由朝鲜方面统一负责。”

听完对方的话,彭德怀立刻表示反对。他直言不讳地回应道:"请替我向你们领导传达,这个方案在我看来行不通。"

彭德怀向朴一禹坦陈了自己的担忧。他一边说,一边用动作辅助说明,以便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

朝鲜指挥官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统领志愿军。尽管中朝两国情同手足,但这种差异很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为了争夺指挥权而让战士们白白送命,切莫因小失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朴一禹与彭德怀沟通后,将彭德怀的担忧转达给了金日成。金日成得知后也感到震惊,意识到志愿军人数庞大,仅靠朝鲜方面来指挥中国军队显然不太可行。

10月21日,彭德怀与金日成在大榆洞首次会晤,双方就指挥权问题展开讨论。这次金日成并未坚持要求统一由朝鲜方面指挥,而是转而提议将双方的指挥机构合并。在商议两军协作方式时,金日成决定派遣朴一禹常驻彭德怀处,负责双方的沟通联络。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任命朴一禹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和副政委的职务,同时兼任党委副书记。这一任命旨在加强志愿军的领导力量,确保军队在各项任务中能够高效执行。朴一禹的职责将涵盖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以支持志愿军的整体运作和发展。

战局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两支部队各自为战的弊端日益显现。双方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导致战场协调不畅,衍生出一系列棘手难题。

在初期的两场战斗中,由于指挥体系混乱和沟通障碍,我方部队曾多次将友军误判为敌方,结果不仅错失了歼灭敌军的良机,还造成了友军的重大伤亡。这一惨痛经历充分暴露了协同作战中的致命缺陷。

在当时的战斗环境下,朝鲜方面限制了我们使用铁路运输物资,军队的补给只能依靠卡车运送。雪上加霜的是,美军的空袭彻底切断了主要交通线,志愿军不得不改用徒步运输的方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部队的物资运送和行军速度,导致整个后勤系统陷入混乱,作战效率大幅下降。

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后,彭德怀意识到,如果不尽快解决指挥权统一的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避免潜在的危机,他通过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向金日成表达了加强中朝双方作战协调的意愿,并建议人民军总部能够与志愿军总部保持更近的距离。

随后,彭德怀与金日成再次会面讨论。然而,经过三天的协商,双方并未达成理想共识。会谈期间,由于什特科夫力挺中方立场,金日成最终只勉强采纳了彭德怀的一个建议:派遣方虎山和崔仁的两个军团深入敌军后方开展游击作战。

关于彭德怀提出的两军协同作战建议,即缩短人民军与志愿军指挥部的距离以增强配合效率,金日成却持不同意见。他仅同意派遣参谋人员负责信息传递和情报共享,明确拒绝了两军指挥部靠拢的提议,更不认可双方进行联合指挥的做法。

面对彭德怀提出的部队联合作战建议,金日成选择了沉默。此外,朝鲜方面对彭德怀在第二次战役中的战略部署也持否定态度。

在指挥权问题上,双方陷入了对峙局面。考虑到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以及战局的发展,毛主席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安排中朝两军最高将领面对面交流,力求达成共识;同时向莫斯科方面寻求支持,希望通过苏联的影响力来促成金日成的配合。为此,毛主席特意向斯大林发送了电报。

在志愿军接连赢得前两场大战后,斯大林对彭德怀的军事才能充满了信心。

斯大林在收到电报后,于16日回复,建议由中方负责统一指挥,并将这一建议同时传达给金日成和什特科夫。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与苏联代表什特科夫随后应约前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就双方军队的协同作战指挥体系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什特科夫当场强调,作战指挥权应由中方统一掌控。他表示:“尽管人民军配备了苏联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却在战场上屡遭挫败;而志愿军虽然使用的是相对落后的杂牌武器,却能大量歼灭敌军。”

12月3日,金日成与毛主席在北京会晤时,金日成提到:“斯大林已经发来电报,支持中朝两军统一指挥。考虑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战经验丰富,建议由中方担任正职,朝方担任副职。”

毛泽东同志在与金日成交谈时表示:"我很能体会你们的想法。毕竟这场战役是在你们的国土上打响的,指挥权的归属不仅仅涉及军事层面,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权。"

经过协商,中朝双方决定组建联合指挥机构,由彭德怀担任总指挥并负责政治工作,朝鲜方面则派出金雄伟作为副总指挥,朴一禹担任副政委。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双方军队协同作战的难题,同时也明确了指挥体系的归属问题。

然而,在指挥体系整合之后,中朝两国在军事战略层面仍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