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彭叔,得高血压5年,听说在家吃饭的时候,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倒下了,浑身抽搐,吓得妻子边哭边呼救,后来还是邻居给打的120,送去的医院。
诊断结果:急性脑溢血,虽然送的还算及时,但病情太过严重。人在重症监护室待了3天后,各器官开始衰竭,医生说唯一还有机会的就是上ECMO,开机费10几万,每天维持治疗也要上万元。
几乎没有犹豫,彭叔的妻子和孩子都选择了放弃治疗,人就这样没了。
高血压得脑溢血的病人很常见,但是彭叔的经历尤其让人惋惜。
彭叔的人缘很好,但就是命苦,20岁的时候就没了爹妈,靠自己的努力结婚生子,一生都在挣钱、攒钱的路上。生性节俭的他,在得了高血压之后,也不想吃药,后来医生再三警告才开始吃上降压药,但医生给开的药,他吃完之后再去药店买,每次都选最便宜的。
或许就是这个举动,为他突发脑溢血埋下了祸根。
1. 擅自换药:彭叔最开始吃的氨氯地平,医生叮嘱每天吃一次,而他自行购买的是硝苯地平片,确实便宜,才几分钱一片,可这是短效药,一天得吃三次才行。彭叔或许不知道,或许明知道也不愿意吃3片,就只是为了省点钱而已。
2. 忽视血压监测:彭叔是不可能买血压计的,也很少去测血压,只是在村里诊所让去测的时候,才想着去测一下。不用想,每次测量结果其实都不达标,医生叮嘱他吃药,他也只说一直在吃,却不知道血压长期失控早就让他的血管瘢痕累累。
说到底,还是因为彭叔没有重视自己的高血压,吃药很随意,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说到这,可能会有患者感到疑惑,虽然彭叔把药换成了便宜的硝苯地平,但不也是地平类降压药吗?为何氨氯地平只需一天吃一次,硝苯地平一天却要吃三次?
1. 作用时间:长效与短效的本质差距
硝苯地平片是最早应用的地平类降压药,虽然起效快,效果好,但药效维持时间短,不利于血压的平稳。正因如此,硝苯地平普通片早已不被临床推荐服用,取而代之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控释片,通过剂型优势实现药物的缓慢平稳释放,达到更长效平稳的降压效果。而氨氯地平作为最新一代的地平类药,本身就是长效降压药,每天吃1次就能维持24小时稳定降压。
彭叔自行换用硝苯地平片却只吃1次,等于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保护状态,血压长期失控,忽高忽低,必然会对血管造成损伤,时间长了,脑血管破裂出血,脑溢血也就发生了。
2. 适用场景:长期控压 VS 紧急降压
前面也提到了,氨氯地平更适合长期慢性降压,其降压作用温和,不会导致血压骤降,副作用少,更有助平稳降压,预防并发症。而硝苯地平片的优势在于起效快,以前还会用于高血压急症,临时舌下含服能快速降压,不过因为风险高,现在也不再推荐这样用了,更不推荐用于长期常规使用。
3. 副作用:短效药更易引发不适
地平类药物的“通病”就是可能会引起心慌、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等副作用,这与其扩血管作用有关,但短效硝苯地平因药物浓度波动大,副作用会更明显,尤其是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面部潮红等不适,血压骤降时还易引发头晕、黑矇,严重会导致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相比之下,氨氯地平就更安全一些。
彭叔或许没意识到,他省下的是几毛钱药费,付出的却是血管健康的代价,长期用短效硝苯地平片,让血压像过山车一样波动,脑血管在反复冲击下逐渐变脆,最终破裂出血。
二、长期吃降压药,最怕犯这几个错!其实,跟彭叔一样,坚持吃药也得脑溢血的高血压患者大有人在。因为坚持吃药是一回事儿,但吃对药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一味地吃药,却忘了吃药的目的,那并发症迟早会找上门来。
1. 擅自换药,人云亦云
现实生活中,像彭叔这样,觉得医生开贵药,自己换便宜药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都是降压药,便宜的也一样,却不知药物的长效性和稳定性才是控压关键。还有些患者,人云亦云,觉得别人吃的好就自行换用,殊不知降压药的选择需要根据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擅自换药,只会加剧血压的波动,不利于病情的管理。
2. 不测血压凭感觉
高血压早期多无症状,没感觉不代表血压正常,吃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证血压的平稳达标,如果一味地吃药,而忽视血压的监测,血压失控也不自知,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就会在持续的高压下会逐渐受损,并发症说来就来。
正确做法:家庭自测血压是金标准,建议每天早晚各测1次,每周记录3天数据,及时发现血压异常。要求普通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在<140/90mmHg,合并糖尿病、肾病者<130/80mmHg,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放宽至<150/90mmHg。
3. 血压正常就停药,导致血压反跳
吃药吃吃停停,这也是大忌。很多患者觉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殊不知一旦停药,血压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弹,甚至超过之前的水平。高血压多为终身疾病,药物只能控制血压,不能根治,停药后血压反弹,会对血管造成更严重的冲击,甚至直接诱发心梗、脑溢血等。
正确做法:即使血压长期稳定,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绝不能擅自停药。
4. 忽视生活方式配合,吃药再多也白搭
想要血压平稳达标,只吃药是不够的,因为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会抵消降压药的作用,就比如高盐饮食、久坐不动、吸烟喝酒、熬夜、焦虑情绪等等,这些都是降压路上的绊脚石,若不加以改正,即便坚持吃药,血压一样会失控。
正确做法:吃药的同时必须限盐、戒烟、限制饮酒、坚持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些措施能增强药效,帮助减少药物剂量需求。
5. 不查并发症,等到发病已太晚
高血压的危害不在于血压高,而在于对心、脑、肾的损伤,而这些伤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可能就晚了。所以,定期检查就是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止损的关键。建议每年查 1 次心电图(看心脏是否肥厚)、肾功能(查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超声(看有无斑块),早期发现并发症风险,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