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网吧"开机费"迷局:一场持续多年的隐形消费争议
2025年9月4日,荆州网民李阳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当地网吧上网需每三个月支付2元"开机费",否则无法充值上机。这笔被网吧解释为"公安局授权收取"的费用,既无发票也未明确收费依据,引发公众对隐形消费的质疑。
9月5日,记者走访荆州市中心城区"云网咖"时,收银员小陈展示了他们的收费系统:首次注册需缴纳2元实名认证费,系统自动记录缴费时间,三个月内再次光临时无需重复支付。"全荆州都是这个规矩",她指着墙上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补充道。隔壁"星域电竞馆"的张经理则坦言,部分顾客会抱怨"明明充了网费还要额外交钱",但最终都会选择妥协,"毕竟现在上网必须实名认证"。
这笔费用的流向逐渐清晰。荆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王警官向记者出示了2021年的招标文件:通过公开招标,由"荆楚安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全市网吧实名认证系统的安装与运维。系统采用"一次安装、终身使用"模式,但后期运维成本需通过市场手段消化。王警官强调:"我们只负责系统正常运行监管,具体收费是企业和网吧的商业行为。"
在"荆楚安盾"技术部,工程师李建国展示了系统后台。该系统不仅实现刷脸认证,还具备实时监控异常登录、自动报警等功能。他解释说,每台终端机需安装价值8000元的加密设备,加上每年120万元的系统维护费,分摊到每家网吧每年约2万元成本。"有些网吧选择将部分成本转嫁消费者,我们无法强制干预,但会督促开具收据。"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数字时代身份认证的成本困局。荆州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陈琳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明码标价并提供发票。目前已有17家网吧因拒开发票被约谈整改,但个体网吧开具收据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夜幕降临,荆州古城墙下的"古城网吧"里,大学生周涛正在填写实名认证表。他指着墙上的《网络用户须知》说:"虽然觉得2元钱不多,但总想知道钱去哪儿了。"这种朴素的疑问,正是推动市场透明的原始动力。
互动话题: 你如何看待网吧将实名认证成本转嫁消费者的行为?在数字化时代,你认为应如何平衡公共安全需求与消费者权益?欢迎分享你所在城市的类似经历或建议,让我们共同探讨数字身份认证的合理成本分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