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5日至21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有媒体专门报道了各种隐藏在身边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比如,设备丢失导致机密数据泄露、软件滥用权限窃取用户隐私、各个钓鱼邮件导致信息泄露等等问题。此外,还有智能设备被“劫持”监听对话,关键系统“带病运行”被入侵内网等风险,无孔不入的网络安全漏洞,时刻威胁着大家的信息及财产安全。
针对这些安全问题,鸿蒙电脑从底层安全技术到用户终端设备使用,带来更安全的操作体验,为用户筑起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三重门”。正因如此,鸿蒙电脑才能在此前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被选为中方办公支持电脑,由此可见鸿蒙电脑的安全性已经受到了高规格国际会议的认可。
不仅是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样的高规格的国际会议需要相关设备足够安全,其实我们普通用户也有很多安全方面的需求。近期,多位不同领域的用户分享了他们深度使用鸿蒙电脑三个月的真实体验,他们同样表达了对鸿蒙电脑安全性的认可。
尽管这些用户的工作内容跨度巨大,但从他们多元而真实的声音中,我们却能清晰地提炼出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当今这个数据风险无处不在的时代,鸿蒙电脑为他们构建了一座专属的“数字堡垒”。
一座堡垒的稳固,源于其深埋地下的坚实地基。鸿蒙电脑的安全体系,其基石便是硬件级的全盘加密。这意味着,从数据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被赋予了独立的加密密钥。
对于数据价值和敏感性高的用户来说,知道即使电脑丢失、硬盘被暴力拆解,数据本身依然是一串无法破译的乱码,这份底层的安心感是任何软件防护都无法比拟的。
有了坚固的地基,还需要高耸的城墙与森严的门禁。鸿蒙电脑通过纯净的应用生态与严格的数据访问授权机制,筑起了这道防线。所有应用需通过华为应用市场的“安检”方能上架,从源头杜绝恶意软件的侵入。而即便应用进入了系统,也绝非“罗马公民”,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监视。应用想要访问任何用户数据,都必须“出示证件”(申请授权),并只能在用户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彻底告别了在后台肆意窃取信息的“灰色地带”。
面对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主动防御能力尤为关键。鸿蒙电脑的【超级隐私模式】就是这样一面召之即来的“能量护盾”。当进入一场涉及重要信息的会议时,只需一键开启,便能瞬间切断摄像头、麦克风等所有敏感权限的通路,让任何潜在的窃听、窃视企图都无功而返。这种将最高控制权清晰、直观地交还给用户的设计,体现了对用户隐私的极致尊重。
堡垒内部的信息需要与外界交互时,安全同样不能松懈。传统的“请勿转发”邮件,更像是一种君子协定。而鸿蒙电脑的【文件加密分享】功能,则扮演了“皇家信使”的角色。一份加密的法律文件被发送出去,它就如同被锁进了无法复制的保险箱,只有持有唯一“钥匙”(被授权的华为账号)的人才能打开查阅,且全程禁止编辑与截屏。文件离身,但掌控权未失,这正是数字时代协同工作的理想形态。
在这座固若金汤的堡垒之内,工作效率是否会因层层设防而降低?鸿蒙电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正因为安全得到了彻底保障,流畅与智能的体验才得以毫无顾忌地释放。它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间【隔空传输】高清素材,数据在可信设备间高速流转;【小艺慧记】可以在本地环境中完成会议纪要的转写与总结,AI的智慧在绝对私密的空间里为用户所用。
写在最后:
各行业用户的深度体验,共同验证了鸿蒙电脑的一种全新安全哲学:安全不是束缚效率的枷锁,而是解放创造力的基石。它通过构建一座极致可靠的数字堡垒,让用户从对数据泄露的持续焦虑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最重要的工作中去。这,或许才是未来专业生产力工具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