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谁规定德国工业4.0就一定要在德国了?

德国的工业没有退步!退步?工业工厂把生产线都搬到中国来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德国人:“去中国化”是什么意思?德工业:去到

德国的工业没有退步!

退步?

工业工厂把生产线都搬到中国来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德国人:“去中国化”是什么意思?

德工业:去到中国才能实现伟大的工业化!

德国现在就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买办、是的,你没有听错。

不少德国企业,其实主动想被中国收购。

这是很多人没注意的盲点。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订单波动后,德国很多二代掌门人已经不愿意再接班。他们的选择是卖给愿意长期投入的中国人。

为什么不是美国人、日本人?

因为美国更看财务报表,日本太慢太保守。

而中国买家,最懂他们:给钱快、保留品牌、不裁人、愿意投技术。

甚至有德国中小企业在官网上直接写:“We welcome investors from China.”

这在十年前不可想象,但现在,是现实。

2016 年,美的集团以 45 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KUKA)近 95% 的股份。

要知道,库卡是德国工业 4.0 象征级企业,在欧洲、美国、日本工厂里都有极高占比。它是德国自动化的骄傲,是 B2B 圈子里的宝马。

德国政界、产业界不少人士一开始是抵触的,但最终也没能拦住这笔交易。德国媒体曾直言,我们放弃了工业 4.0 的灵魂。

讽刺吗?德国制造的代表,最后进了中国产业链体系。

不止是库卡,低调变中资的德国品牌还有很多。

比如:

Dematic(德马泰克):全球物流自动化巨头,2016 年被凯傲集团收购,凯傲集团的最大股东是山东潍柴动力。

Grammer(格拉默):德国商用车座椅制造商,被宁波继峰控股。你看到的大巴、卡车里那种高端德国座椅,其实背后是中资。

KraussMaffei(克劳斯玛菲):全球领先的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商,被誉为行业的“劳斯莱斯”,中国化工以 9.25 亿欧元收购。

Menerga GmbH:德国领先的特种空调及通风系统制造商,被江阴双良节能收购。

Putzmeister(普茨迈斯特):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泵制造商,被三一重工和中信产业投资基金联合收购。

KION(凯傲) + Linde Hydraulics(林德液压):潍柴先以 7.39 亿欧元拿下 25% 股份,如今已是实际话事人。

EEW 能源:北京控股 14 亿欧元收购,切入欧洲垃圾焚烧发电。

它们一个个都很低调,不宣传、不张扬,继续打着德国制造的 LOGO。你用的时候也不会发现什么异常。

但如果查一查他们背后的公司结构、供应链依赖、中国销售比重,就能看出来:德国制造还在,但已经不是德国原味了。

为什么中国要收这些公司?

原因很简单!

中国在给工业基座补课。

现在不是为了造一台车、造一个工厂那么简单,而是要补足整条产业链的技术能力。虽然目前机床行业有浙江震环、北京精雕等能够生产五轴联动、精雕机床、以车代磨的企业。

但还是不够的,德国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极专业,很多被称作“隐形冠军”,就像工业积木一样,对产业链不可或缺。

它们技术稳固但成长有限;专精,但缺乏全球化运营能力;营收不大,但利润率高、客户稳定。

中国出钱,它们出技术,最后局面变成:我们不只买了品牌,还买走了能力。

而这些能力,一开始是为德国制造服务的,现在转头来补足中国制造的短板。

评论列表

缥缈峰
缥缈峰 3
2025-09-13 11:10
很好,继续这么干,把德国所有优秀企业整个到我们的供应链体系,融入到中国经济体系里面来,为我们的工业发展做贡献[得瑟][得瑟][得瑟]
用户48xxx55
用户48xxx55 2
2025-10-16 12:54
中国还是要防治制造业空心化,对外投资不能太大!不显像现在的美国,欧洲。国内成本高了现在可以推动机器人工厂来降低成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