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凌晨4点,福建福州平潭县的澳前镇东澳渔人码头,一辆白色小米SU7栽进了海里,平潭海事局事后证实了这场悲剧。
10月10日上午8点左右,事故车辆被吊起,搜救工作也结束了,但针对小米汽车引发的舆论却在持续发酵。
一段记录事故过程的视频在网上传开了,有网友质疑:刹车灯都是亮的,为什么停不下来呢?
还有人表示:上次是自动走,这个刹车也不停。
这些言论好像直接指向了小米SU7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但视频其实还显示了一个关键细节,当刹车灯亮起时,车前轮已经悬空了。
这意味着,其实不管刹车系统多牛,这时候都已经使不上劲了。
再就是福建平潭的那个码头,居然不安装护栏,只有30厘米高的路基石。
然而一些网友并不会考虑“悬空”这个大前提,也不会质问为何码头边不安装护栏,而是只谈结果。
结果就是一台小米SU7栽进了海里,并且发生了悲剧。
在众多的汽车事故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互联网现象,同样都是交通事故报道,但只有某些特定品牌的车。
比如特斯拉、小米,一旦出事故,就会被放在标题里大肆强调。
比如这次小米的事故,就把热搜话题做得非常显眼。
有观点觉得,新闻报道中特意强调“小米车主”的身份其实不太妥当。
这让人不禁想问:为啥其他交通事故不点名品牌,偏偏这次就要突出是小米SU7呢?
这种报道,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向外界暗示事故原因跟车有关,而不是从事故本身的原因出发。
但反复采取这种方式处理交通事故报道,只会让公众感到反感,最终适得其反。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今年小米汽车引发的一系列事故,每出一个事故,都会引发媒体狂欢。
实际上,小米汽车从上市以来,就一直在遭遇这类问题。
比如这次车开进海里引发悲剧后,一些车主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小米车,结果评论区却出现了大量诅咒车主掉海里的评论。
为什么网络上的戾气这么严重,我也很难理解。
人家车主纯粹就是喜欢,愿意掏钱买,网友却做出这样的评论,法律上约束不了你,道德上呢?
有些甚至是用AI生成的造谣内容、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这类饱和式攻击的手段层出不穷。
还有些造谣的博主,比如那个说"小米汽车碰撞后电瓶断电,车门打不开"的碰撞测试,调查发现,在测试开始前电瓶就被人为断开了。
结果干这事的博主和同伙,最后因涉嫌恶意抹黑小米新能源汽车被依法缉拿归案。
其实回想起来,小米现在这处境,很容易让人想起特斯拉当年的经历,只要一出事,不管是不是车的问题,品牌先被拉出来游街。
特斯拉当年经历的一切,都在小米身上上演着,只不过特斯拉当年是遭受燃油车的围剿,而现在小米是遭受友商的饱和式攻击。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事故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保持理性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发生事故大家都很痛心,但是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前,希望不要在互联网乱带节奏,给遇难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也希望一些网友能够有一些道德,不要无缘无故就对某些车主进行攻击,因为这样诅咒别人,实在是太缺德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