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盟加速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双轨驱动工业与科学创新

2025年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应用人工智能"与"科学中的人工智能"两项战略,正式启动欧洲AI技术规模化应用与科研

2025年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应用人工智能"与"科学中的人工智能"两项战略,正式启动欧洲AI技术规模化应用与科研创新的双引擎。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年欧盟境内10人及以上企业中仅13.5%采用AI技术,远低于中美等国水平,此次战略升级旨在扭转这一局面。

工业应用战略:全领域渗透与生态重构"应用人工智能"战略聚焦医疗、能源、制造、国防等战略领域。在医疗领域,欧盟计划建立AI赋能的先进医疗筛查中心网络,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癌症早期诊断效率;制造业则重点开发针对环境治理与制药行业的前沿模型与智能体,如丹麦马士基集团已试点AI驱动的港口物流优化系统,使集装箱周转效率提升18%。该战略还配套10亿欧元专项资金,通过"数字欧洲"计划撬动私营部门等额投资,重点扶持中小企业AI转型——例如意大利都灵汽车产业集群正试点自动驾驶汽车试点区,60个城市市长已签署合作协议。

科研创新战略:虚拟研究院与跨学科融合"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战略以"欧洲人工智能科学资源"虚拟研究院为核心枢纽,整合全欧科研资源。该平台已汇聚超过200个AI科研团队,在核聚变能源模拟、抗微生物耐药性预测等领域取得突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通过该平台开发的AI模型,成功将新材料研发周期从5年缩短至18个月。欧盟委员会强调,AI驱动的科研需突破学科壁垒,如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正联合气象机构开发AI气候模型,其预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40%。

挑战与平衡:监管创新与生产力悖论尽管战略雄心勃勃,欧盟仍面临多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受高监管门槛影响,欧洲AI五年生产力增幅预计仅1%,但高收入国家如卢森堡、挪威可达2%。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引发的争议尤为突出:法国、德国反对对基础模型过度监管,而欧洲议会坚持严格风险分级制度。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同样严峻,如医疗AI系统需通过"欧洲开放科学云"实现匿名数据共享,同时防范算法偏见。

全球竞争与合作新格局在美中AI竞赛加剧背景下,欧盟正构建"第三极"生态。冯德莱恩主席在都灵Tech Week峰会上强调,欧洲需发展"AI主权",既避免技术依赖又推动国际标准共建。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最新动向显示,欧盟将投入2000亿欧元建设AI超级工厂,重点发展轻量化开源平台以降低中小企业门槛。值得注意的是,OpenAI与初创企业联盟联合发布的"Hacktivate AI"报告建议设立"AI个人学习账户",已获欧盟采纳试点。

从哥本哈根的智能电网到慕尼黑的工业AI质检系统,欧洲正以双轨战略重塑AI竞争力。尽管存在区域差异与监管挑战,但通过跨领域协同、公私合作及伦理框架创新,欧盟正探索一条既保持技术领先又守护欧洲价值观的AI发展之路。正如冯德莱恩所言:"我们不是在追赶,而是在创造未来的标准。"这条道路的成效,将决定欧洲在全球AI革命中的最终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