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硬闯美联储“逼宫”!为省万亿国债,特朗普对鲍威尔连出4大狠招,9月摊牌在即!

7月24号,特朗普干了件大事。他浩浩荡荡地跑去了美联储总部大楼。成了近二十年来,第一个亲自“登门拜访”的美国总统。别以为

7月24号,特朗普干了件大事。

他浩浩荡荡地跑去了美联储总部大楼。

成了近二十年来,第一个亲自“登门拜访”的美国总统。

别以为是去视察工程、慰问员工的。

那架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像是去下最后通牒的。

这场面,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白宫甄嬛传”,我知道你想干嘛,你也知道我知道你想干嘛。

主角,就是总统特朗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两个人之间的火药味,已经浓到快要点燃整个华盛顿了。

特朗普为什么这么着急上火,甚至不惜亲自跑一趟,搞出这么大动静?

还不是因为他那个“大美丽法案”。

这法案一通过,美国的国债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数字看得人眼晕。

欠的钱多了,光是每天要还的利息,就是个天文数字,压得财政部喘不过气。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简直是心头的一根刺。

眼看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他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个最直接、最粗暴的办法:降息。

这账很好算。

只要美联储把利率降下来,政府借钱的成本就低了,每年光是省下的利息钱,就能让他松一大口气。

他自己都公开给全美国人民画大饼了。

说只要鲍威尔大笔一挥,把利率降下来,美国就能“省下超过1万亿美元”。

一万亿,美元。

这笔钱,足够他去实现更多“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伟计划了。

可这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那个被他亲自提名上位的男人,偏偏不答应。

鲍威尔也有他的苦衷。

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你特朗普自己搞的关税政策,把全世界的供应链搅得一团乱。

结果就是,美国国内的物价跟坐过山车一样,随时可能再涨一波。

通胀这头猛兽好不容易才被按住一点,火苗还没全灭呢。

现在要是听你的,猛踩油门大放水(降息),那不等于火上浇油吗?

到时候经济没救回来,物价先飞上天,这个黑锅谁来背?

还不是他这个美联-储主席。

一个要眼前的政绩,一个要长远的稳定。

一个觉得对方是“绊脚石”,一个觉得对方在“瞎指挥”。

两个人就这么面对面,硬生生地杠上了。

总统和“央行行长”,掰手腕掰到了台面上,这在哪个国家都是能上头版头条的爆炸性新闻。

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两种逻辑的终极对决。

一种是“只要能让我连任,一切都好说”的政治家逻辑。

另一种是“经济千万别崩盘,不然大家一起完蛋”的技术官僚逻辑。

当这两种逻辑撞在一起,好戏就开场了。

你以为特朗普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总统?

那可就太天真了。

太阳底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半个多世纪前,有个叫尼克松的总统,玩得比这还绝。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叫威廉·马丁,也是个硬骨头,顶着尼克松的压力就是不降息。

尼克松气得直接在公开场合喊话:“你这就是在把美国经济推向衰退!”

光骂还不够。

更狠的还在后头。

马丁的主席任期明明要到第二年才结束,尼克松等不及了。

他提前整整一年,就对外宣布了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人选。

这招叫什么?

叫“提前架空”。

意思就是,你马丁虽然还坐在这个位置上,但你已经是个活靶子,是个即将过去的人物了。

你后面说的所有话,做的所有决定,都会被市场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谁还会把你当回事?

这等于直接废了你的武功,让你在任期的最后一年,都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看看,历史的剧本就是这么相似。

特朗普现在手里攥着的,可能就是尼克松当年的那份旧剧本。

那么,除了亲自上门施压和在媒体上骂骂咧咧,特朗普的工具箱里,到底还有几件“大杀器”可以用来对付鲍威尔?

梳理一下,至少有四件。

第一件,也是最狠的:直接开除。

“你不听话,我就炒了你!”

这招听起来最爽,最解气,但操作起来也最难。

从法律上讲,美国总统并不能因为“不降息”这种政策分歧就随便开除美联储主席。

除非你能拿出铁证,证明鲍威尔违法、渎职,或者精神出了问题。

要走完这一套法律流程,估计等到明年鲍威尔任期结束都办不完。

更重要的是,真要走到那一步,全球金融市场恐怕得先经历一场8级地震。

这个代价,就算是特朗普,也得掂量掂量。

第二件,就是跟尼克松学的那招:提前宣布新主席人选。

这招釜底抽薪,杀伤力巨大。

鲍威尔的任期是到明年5月份结束。

特朗普完全可以在今年年底,甚至就在9月份之后,就开始在各种场合“无意间”透露他心目中的下任主席是谁。

一旦这么做了,鲍威尔就会立刻变成一只“跛脚鸭”主席。

他在美联储内部的权威会大大削弱,他说的每一句话,市场都会自动打个折扣。

这是一种诛心之术,让你有职无权,干坐着受煎熬。

第三件,往美联储内部“掺沙子”:安插自己的亲信。

明着动不了你这个主席,我就在你身边安插我的人。

美联储不是主席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一个理事会投票决定的。

巧的是,明年1月,理事会里刚好有个叫库格勒的理事任期到了。

这个空出来的位子,就成了特朗普的绝佳机会。

他可以提名一个绝对忠于自己、天天把“降息”挂在嘴边的自己人去接任。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利率决策会议上,他的阵营里就多了一票。

一票虽然不能决定全局,但可以撕开一道口子,持续不断地从内部给鲍威尔施加压力。

第四件,也是特朗普最拿手、成本最低的:舆论轰炸。

他可是玩弄舆论的顶级高手。

他可以一天发八条推特,把所有经济问题的锅都甩给美联储。

他可以上遍所有支持他的电视节目,把鲍威尔描绘成一个“食古不化、耽误美国发展”的罪人。

他会不断地对比:“你看人家欧洲,都降息9次了!”

他会给鲍威尔起各种外号,比如“Too Late”先生,嘲讽他永远慢半拍。

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舆论压力,会慢慢侵蚀鲍威尔和美联储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

当所有人都觉得“是美联储在搞鬼”时,鲍威尔的独立性也就名存实亡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9月份到底降不降?

这场世纪豪赌,谁会先眨眼?

目前的市场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的模糊轮廓。

利率期货显示,9月份降息的概率,已经达到了66.4%。

这个数字意味着,华尔街那群最聪明、最嗜血的交易员们,已经在用真金白银,赌鲍威尔顶不住了。

结局很可能不会那么硬碰硬。

鲍威尔大概率会找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到了9月的议息会议上,他可能会这样宣布:

“我们经过审慎评估,坚决捍卫了美联储的独立决策。但同时,考虑到目前的高利率对经济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影响,为了预防潜在的衰退风险,我们决定,进行一次‘预防性’降息25个基点。”

你看,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强调了“我的独立性还在”,又给了特朗普想要的“降息”这个结果。

面子和里子,似乎都有了。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权力游戏,到底是谁赢了。

在绝对的政治利益面前,所谓的机构独立性,有时脆弱得就像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