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审败诉啃变质饭,二级残老人半生付出换寒心
“她现在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盖房落下的病疼了20年,丈夫走了,拉扯大的继子不管她,拆迁分了四套房也没她的份,我们实在没办法才想让人知道她的难处……”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拱星墩街道 范家湾社区 高窑街33号,62岁老人徐女士的亲戚,向外界讲述了这位老人的绝境。身为二级肢体残疾的徐女士,曾为家庭耗尽心力致终身残疾,丧夫后遭继子女冷漠抛弃,房屋遗产纠纷两审均败诉,如今无家可归,只能靠咸菜馒头和变质饭菜勉强维持生存,半生付出换来的却是彻骨寒心。
(徐女士现状,徐女士提供)
20年前为建房拼尽全力,健康换300平楼房与一身病痛
2001年,徐女士经介绍与付某仁再婚。彼时她身体健康,面对付某仁与前妻的儿子付某洪、女儿付某花,全心投入家庭:冷水烧滚水、洗衣做饭,悉心抚育付某洪上学,照料全家起居。
2003年,两人决定拆除家中五、六间破旧平房重建,资金却成难题。徐女士主动向娘家亲戚借钱,亲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数月后,约3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建成。可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操劳的她,身体渐生疼痛,被确诊为“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证人证言,徐女士提供)
前期病情较轻时,徐女士未及时医治,错过最佳治疗期。后来病情加重,因住院费用高,只能间断治疗、靠常规药物维持,病情持续恶化。自得病后,亲属帮她联系医院、陪诊送药、提供车辆,却仍难阻病情发展,最终她关节严重变形,成了二级肢体残疾。20多年来,她无法独立出门,大小便需人协助,起居全靠亲友帮衬;房屋建成后,她还曾拖着病体参与租赁事宜,归还建房用车费用,为家庭倾尽所有。
丧夫后境遇陡转:组织人员继子拒养,拆迁四套房无她立足地
2003年12月,徐女士与付某仁登记结婚,将付某仁与前妻的继子付某洪、继女付某花视如己出。付某洪上小学五年级时,徐女士照顾其饮食起居、供他读书直至成年,还帮着操办婚事;对早已出嫁的继女付某花,她也时常关心搭手。
2022年12月,付某仁突发疾病离世,徐女士生活失撑,病情急剧恶化,上万元医药费让无收入的她束手无策,徐女士生活失去支撑,可继子女态度骤变:不再联系、无情感关怀,更拒绝经济支持。徐女士住院时,付某洪一分钱未给,也未陪护。雪上加霜的是拆迁——2021年4月,范家湾村启动改造,高窑街33号房屋被纳入征拆。据徐女士说,街道征拆办初步丈量后拟分四套房,付某洪要2套、付某花要1套,还为已故的付某仁“预留”1套,唯独没她这个合法妻子的份。“我盖房落了一身病,凭什么没我的房?”她满心不解。
因付某洪未与社区达成拆迁协议,搬迁遥遥无期。如今她住的地方成了“孤楼”:杂草丛生、野狗乱窜、路面满是烂砖,环境荒芜。长期在此居住,她精神恐惧不安,患上抑郁症,精神痛苦进一步加剧了身体病情。
眼下,徐女士无固定住所,有时住“孤楼”,有时借住亲戚家。无收入的她,房租、电费靠他人偶尔借钱承担;饮食简陋,邻居帮买馒头、嫂子送开水,她就着咸菜大蒜充饥,好心人送的饭菜变质后,为不挨饿只能含泪吃掉。更令人唏嘘的是,付某洪是组织人员,徐女士不解:“我以为组织人员更有责任心,可他连基本赡养义务都做不到。”
维权之路屡遭挫折:两审败诉陷僵局,房屋合法性成“拦路虎”
为夺回应得的房屋权益,徐女士多次尝试法律维权。最初向城关区人民法院起诉,案件却迟迟无进展。后来她得知,丈夫的侄孙女在城关区人民法院工作,怀疑这层关系干预案件,导致搁置。无奈之下,案件材料被转至相关法院,至今仍无明确结果。
2024年7月,徐女士向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分割付某仁所属夫妻共同财产部分遗产:主张高窑街33号房屋一半归自己,剩余一半作为付某仁遗产,由自己、付某洪、付某花平均分割,并要求被告承担诉讼费。她强调,房屋是婚姻存续期间共同翻新重建,属夫妻共同财产,自己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按《民法典》应多分遗产;付某洪有抚养能力却不尽义务,应不分或少分。
庭审中,付某洪、付某花抗辩:涉案房屋由三面建筑组成,2001年建成的两面房屋,资金源于1999年其生母宋某兰医疗事故赔偿款,当时徐女士未与付某仁结婚,不属夫妻共同财产;2006年建成的另一面房屋,是付某洪自行出资修建,使用权归其个人。同时,付某仁是城镇户口,无范家湾村集体成员身份,无权使用宅基地,且房屋未办确权登记和建房审批手续,无法分割。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双方均未提交房屋建设审批手续、建房许可证等关键证据,无法证实房屋合法性,不符合遗产分割条件。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2024年判决驳回徐女士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其承担。
徐女士不服上诉,主张房屋是共同翻建、属合法财产,村委会介绍信能证明房屋由付某仁生前使用,法院以“房屋不合法”驳回属“超判超裁”。但兰州市中院二审后,于2024年12月24日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二审受理费100元仍由徐女士负担。
绝境中盼援手:只求安身之处,有尊严走完晚年
两次败诉让徐女士的希望破灭。如今62岁的她,无亲生子女、被继子女抛弃,二级残疾致生活不能自理,无收入来源,饮食和居住成难题,抑郁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双重折磨着她。她的诉求很简单:有固定住所,不用在“孤楼”与亲戚家之间颠沛流离;拿到应得的房屋权益,解决生活保障,不用再吃变质食物。
这位为家庭付出半生的老人,如今却落得无家可归、无人照料的境地。她的遭遇亟待相关部门介入核实,也盼社会爱心力量能伸出援手,帮她走出绝境,让她在晚年能拥有一个安稳的家,有尊严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