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7月11日在京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在北京主会场发言。
结合当下实情,立足岗位实践,瞄准未来发展方向,与会人士展开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驱动文化与科技融合,这对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过去的800多天,我坚持每天用生成式AI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全国政协委员舒勇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他注意到,很多AI模型对中国文化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生成的图像表达了相反或者负面的含义。
舒勇建议,要加快建设国家文化数字基因库,对中华文物典籍、艺术精粹等进行深度数字化、矢量化,构建AI可调用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同时,定义中国体系化数据元标准,提炼中华文化核心符号与审美准则,转化为AI可识别的数据指标体系。锻造研发自主可控、价值观安全、精准传达中华美学的核心大模型,掌握内容生成主导权。
“大家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既从管理层面提出方法,又从产业驱动角度提出策略,为下一步谋划好‘十五五’文化科技融合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的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在回应中对大家的发言表达了高度认可,并表示将认真梳理建议,吸纳到有关文件制定中。
文化兴国运,科技强国力。委员们表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未来会继续关注相关议题,深入调查研究,发挥界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助力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