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 Ultra超速行驶先追尾前车,后撞向绿化带翻滚起火,现场多名路人尝试破窗救援,但因车门无法打开失败,最终警方确认车辆严重损毁,驾驶员酒驾且身亡。
这已经不是小米SU7第一次发生致命起火事故了,今年3月,三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铜陵,在高速公路撞上护栏后引发爆燃,三个花季少女在车祸中丧生,死者家属质疑事故发生后车门疑似电力中断无法开启,令三名女大生受困车内,最终命丧火海,事件引发全网关注。
尽管事故争议声不断,但小米汽车在销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仍十分亮眼。
在刚刚过去的9月,其交付量再创新高,一举超过4万台,今年前9个月,小米汽车交付量分别为超2万台、超2万台、2.9万台、2.8万台、超2.8万台、超2.5万台、超3万台、超3万台、超4万台,保守计算的话,其总交付量超25万台。
然而这些亮眼的数据,却无法改变小米SU7发生碰撞后起火的现实。成都的交通事故,再次引发了舆论对小米汽车门把手安全的关注。
据了解,小米SU7采用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这是一种非机械的外门把手,日常开门依赖电信号触发门锁。如果发生事故后车辆断电,或相关线路/传感环节受损,外部电控把手可能瞬时“失效”。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小米港股单日市值蒸发近770亿港元,多地小米汽车直播间被刷屏“门把手打不开”“垃圾车”,主播被辱骂,部分门店暂停直播。一系列的事件不仅将小米推至舆论风口,也引发了市场对小米业务运营、产品体验及行业竞争的深度思考。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新秀,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早在今年8月,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就曾通过微博公开指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介绍小米YU7车型时,关于“轮轴比”的参数表述存在误差。
雷军宣称该车型“轮轴比”为3倍,但根据小米官方展示的PPT测算,实际数值应为4倍。赵东解释,该参数定义由小米方面提出,传统汽车理论中不存在“轮轴比”或“轮高比”等概念。赵东还表示,自小米提出“最优轮轴比是3倍”的说法后,多家车企开始采用相同表述宣传自家的产品。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首次因营销话术引发争议。早在2016年小米笔记本发布时,雷军称“比一元硬币还薄”,实际则是硬币立着、笔记本躺着对比。尽管这种营销手段能在短期内吸引关注、突出产品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品牌的专业性与公信力。
身兼小米董事长和CEO两大要职的雷军,是中国最成功企业家之一,企业界的全民偶像,小米最大的IP。作为小米灵魂人物的他,后续将如何带领小米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