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导报2025年9月20日电 近日,在香港举行的一场财经论坛上,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会长李农合发表演讲,强调华人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中华文化的独特吸引力,以及香港作为未来国际金融与创新中心的重要地位。
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的全球网络
李农合介绍,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目前拥有超过30万名会员和团体会员,并在全球9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他特别提到,非洲现任总统曾担任该会的非洲名誉主席,而欧洲时装大师皮尔·卡丹和美国企业家史蒂芬·永利也曾出任重要职务。这表明该机构虽以华人为主体,却已成为一个兼具多元性的全球平台。
他回忆,自己曾发起号召,动员全球500万华人签署「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宣言,并将签名册提交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这一行动不仅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也促成潘基文接受邀请,成为商会的永久名誉主席。
香港在全球金融与数字经济格局中的独特地位与战略价值
李农合指出,香港不仅是亚洲的经济中心,更可能成为全球数字化与金融创新的枢纽。他强调,香港兼具自由港的制度优势、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环境,能够为跨境资本、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平台。在他看来,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动,使其在「人民币国际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同时形容香港为「一片宝地」,不仅因为其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更因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与人情温度,使之成为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承载地。去年,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将总部正式迁回香港,李农合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香港将在新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也将为全球华商搭建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平台。
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在演讲中,李农合多次强调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他认为,随着工业、消费与创新能力的崛起,中国有望在未来超越世界主要经济体。他豪言:「后500年的全球舞台将在东方,在中国。」并号召在场嘉宾为国家的发展鼓掌。
他还提到,在访问非洲加纳时,曾对总统约翰·马哈马表示,华人企业并非来做短期投机或掠夺性开发,而是带着善意与合作精神,愿与当地共享发展机遇。这一表态赢得了非洲政要的高度认同。
连接多元文化与跨境经济合作,推动华商在全球舞台实现共同繁荣
在担任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会长期间,李农合不断推动机构的国际化与转型。他多次率团出访非洲、欧洲、美洲,与多国政府首脑及工商界领袖建立深厚联系,提出「以合作代替掠夺」的投资理念,强调华人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应以责任和共赢为核心。这种立场赢得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的信任,也为商会奠定了跨文化合作的声誉。
他通过大型论坛、区域合作机制和跨国考察,帮助华人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其推动下,促进会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分支网络,并积极搭建跨境企业合作平台,为高科技、金融、制造业等领域提供交流与投资的机会,使机构逐渐从传统商会成长为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
作为领导者,李农合延续并拓展了庄世平与陈香梅的国际化视野,同时推动商会走向更加开放与多元。他强调「善良心态」和「共同繁荣」的理念,鼓励会员以长期责任感参与国际经济事务。这种兼具务实与远见的领导风格,使他在全球华商社群中拥有独特的感召力。
全球听众热议李农合演讲
演讲结束后,在现场,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听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发表看法。
• 马来西亚金融界代表林慧明表示,李农合强调香港作为数字金融枢纽的潜力,让东南亚金融从业者看到了更多合作可能。「香港的制度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区域资本市场联通的桥梁,这对我们拓展跨境投资非常有启发。」
• 尼日利亚企业家奥拉约米·阿德耶米指出,他特别认同李农合提出的「合作而非掠夺」的理念。「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表现与其他外资不同,更注重长期合作与共同发展,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伙伴关系。」
• 上海科创公司创始人周凯认为:「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中国企业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像会长说的那样,兼顾责任和创新,才能真正走得远。」
• 英国华人社团领袖陈艾伦(Alan Chan)提到:「文化和饮食认同在经济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这种软实力往往比资本本身更有黏性。」
• 香港零售业代表黄绮雯谈到协会时说:「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在全球9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能把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难得的全球平台。」
• 加拿大温哥华华商会成员李俊豪补充说:「对我们海外华商来说,这个协会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发声与对接的窗口。」
• 深圳投资企业代表陈伟评价道:「李农合会长不仅提出理念,也在不断行动。协会在他的推动下走向更多元和开放,这是组织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 新加坡青年企业家刘雅婷表示:「协会提供了平台,会长带来了愿景,两者结合,才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