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西安作为13 朝古都,为啥没留住一座皇宫?阿房宫、大明宫真是遗憾

说起西安,你肯定会想到它“13朝古都”的响亮名头,会想到阿房宫那“覆压三百余里”的宏大场面,还会想到大明宫比故宫大4倍的

说起西安,你肯定会想到它“13朝古都”的响亮名头,会想到阿房宫那“覆压三百余里”的宏大场面,还会想到大明宫比故宫大4倍的那种辉煌劲儿。

可是啊,你在西安城里逛个遍,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古代皇宫。那些曾经见证过周秦汉唐盛世的宫殿,为啥连个遗址都很难找着呢?

这可不是时间太狠心,而是历史上的战火、朝代的选择,再加上土木建筑本身的命运,一起把这些辉煌都给埋到黄土里头去了。

在说皇宫消失的事儿之前,咱得先弄清楚一个常见的误会。好多人觉得“西安就是古代的长安”,其实从明朝开始,“西安”和“长安”就是两个同时存在的名字,就跟“爸爸和儿子”的关系似的。

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从秦朝的“长安乡”来的,汉高祖刘邦在这儿建了都城,才正式有了“长安城”这个叫法。后来的汉未央宫、唐大明宫,都在长安县城的范围里头。

到了明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打下了这儿,把“凤翔路”改成了“西安府”。

这时候啊,“西安”就像是个能管着好几个县的“地级市”,而“长安县”只是西安府下面的一个县,就跟现在西安是地级市,长安区是它的一个辖区一样。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西安取代长安”这回事,只是后来大家习惯把西安这一大片地方,都统一叫做“古代长安”了。

搞明白这点,你就知道了:那些消失的皇宫,其实都在当年长安县的地盘上,只是随着行政名称的变化,慢慢就被算到“西安”的历史里去了。

那战火可凶猛得像老虎一样!三次大破坏,把皇宫折腾得就剩些断壁残垣啦。

长安皇宫的衰败啊,从唐朝中期就开始咯。最厉害的三次破坏,一次比一次严重。

第一次就是“安史之乱”。公元756年那会儿,安禄山的叛军打进了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慌慌张张地往四川跑。

叛军在长安城里那叫一个胡作非为,烧杀抢掠啥坏事都干。未央宫的殿宇被他们放火烧了,大明宫的珍宝也被抢了个精光,就连李世民当年题写的匾额都被他们劈了当柴烧。

虽说后来唐军把长安收复了,可就只修了核心的宫殿,好多偏殿一直就那么荒着,成了野草疯长的地方。

第二次是“黄巢起义”。公元880年,黄巢带着起义军打进了长安。一开始啊,他还想着“定都称帝”呢。

可后来各地的节度使带着军队来反扑,长安的老百姓还帮着节度使带路。黄巢这下可气坏了,在撤离之前下了狠手。

他不光杀了好多老百姓,还放火烧了皇宫的太极殿、甘露殿。那火连着烧了三天三夜,殿宇的木梁都烧成了炭,就剩下些断墙残垣。

最要命的是第三次,就是朱温的“拆宫迁木”。公元904年,军阀朱温为了控制唐昭宗,逼着他从长安迁都到洛阳。

为了让唐朝的君臣彻底断了“回长安”的念头,朱温下了个特别缺德的命令:把长安所有的皇宫都拆了!

工匠们把宫殿的木梁、立柱拆下来,扔到渭水里,让木料顺着河水漂到洛阳,再捞起来重新建宫殿。他还逼着长安的老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

曾经有百万人口的帝都,一下子就成了空城。皇宫的地基都被人挖去盖民房了,连砖瓦都被拆走当建材。

这三次破坏下来,长安的皇宫就好像被抽走了骨头一样。安禄山那次就像是烧了“皮肉”,黄巢那次烧了“骨架”,朱温直接把“地基”都给挖了,再想把皇宫恢复原样,那可太难啦!

要是唐朝之后还有朝代在长安建都,皇宫说不定就有机会重新建起来啦。可倒霉的是,从五代十国一直到元朝,没有一个王朝选这儿当都城。

最接近“重建皇宫”的机会出现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把都城定在了南京。

但他老觉得南京位置太偏东南了,不利于控制北方,也很难抵御蒙古的残余势力。

他想起长安有“帝王之气”,就打算把都城迁到这儿,还专门派太子朱标去西安考察。

朱标到了西安,看到大明宫剩下的那些遗址,也觉得这儿适合建都。可重新建皇宫要花好多钱呢,得先把遗址清理干净,再去采木料、运石材,国库根本吃不消。

更让人可惜的是,朱标从西安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老年丧子的朱元璋伤心坏了,觉得“迁都西安”是个不吉利的兆头,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只让人修了西安的城墙(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西安明城墙),皇宫重建的事儿就没再提。

从那以后,长安就再也没机会成为都城了。没有皇帝重视,谁会花大笔的钱去修复皇宫呀。

那些断墙残垣,慢慢就被黄土盖住了,农民把它们当成耕地,甚至还拿去烧砖。到了清朝,连大明宫的地基都快找不着了。

长安皇宫消失,除了有人为破坏和没机会重建这些原因,还有个“先天不足”的事儿。

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用土木建的,不像西方用石头建教堂,能保存上千年。不管是阿房宫还是大明宫,柱子用的松木、柏木,屋顶盖的茅草、瓦片,墙壁是夯土或者砖木混合的。

这种建筑怕火、怕水,还怕虫蛀。一场大火就能把殿宇烧光,一场暴雨能把夯土墙冲垮,蛀木虫能把柱子啃得空空的。

就算没人去破坏,放上几十年也会烂掉塌掉。现在咱们能看到的唐代建筑,全国就4座(都在山西),还都是小寺庙。

像皇宫这种大型的建筑群,得经常维护,定期换木料、补瓦片、加固墙壁。可长安没了都城的地位后,没人管这些建筑,它们自然撑不过一百年。

现在你去西安,能看到的就只有大明宫遗址公园和未央宫遗址公园。在地面上,就剩下一些夯土台基,连一根完整的柱子都找不着。

有人觉得这挺可惜的,但其实啊,这些遗址比完整的皇宫更有劲儿。

它们就那么静静地待在那儿,好像在跟咱们说:长安以前的辉煌可不是瞎编的,那些宫殿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只是被历史的灰尘暂时给盖住了。

西安虽然没把皇宫留下来,可“13朝古都”的记忆却留了下来。

当你站在大明宫遗址的夯土台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年李世民在这儿接见各国使臣,武则天在这儿举行大典,你就会明白

真正的文明,不会因为宫殿没了就变得暗淡无光。那些藏在黄土里头的故事,才是西安最最珍贵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