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收入世界第一,为何愿意每年给辽国30万岁币,只为不打仗?

浩潜评历史 2023-06-11 05:26:08

我们现在总说“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还真不是这样。关于这一点,得从一个很著名的历史事件开始讲起,这个就是北宋与辽之间的“檀渊之盟”。

在说澶渊之盟之前,我们先说一说,宋辽之间为什么发生战争。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原为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然而石敬瑭却遭到了后唐皇帝李从珂的怀疑,二人相互猜忌。

石敬瑭心想自己不能等着刀架到了脖子上再喊冤,于是决定起兵造反,但不幸被围困在了太原。走投无路的石敬瑭只好向契丹人求援,条件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自己以“儿国”自称。

契丹人一直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地,燕云十六州又是一片肥沃之地,这明摆着的赚钱买卖,怎能放过?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契丹人帮助石敬瑭灭了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晋,做起了“儿皇帝”。

这件事也就成了宋辽两国相争的导火索。

宋太宗在灭了北汉以后,宋朝统治集团一直对于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耿耿于怀,毕竟这块地方原来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偏偏让你辽国占了去。辽国认为这是我们签订合约得来的。你要是不愿意,你去找石敬瑭。可这个时候石敬瑭已经死了,总不能找个死人说理吧。

既然谁都说服不了谁,那只能用武力来说话了。

宋太宗前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但不幸均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就是历史上的雍熙北伐。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宋太宗乘辽国新君初立之机,派三路大军北伐。宋朝军队进军非常顺利,收复了不少的失地。但是深入的宋军由于作战失误,被辽国军队打败。宋太宗急忙回师撤军,留下杨业断后。

这里的杨业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统帅。杨业最后势单力薄被俘,自己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这场战争的失败,有一个很恶劣的影响,就是北宋从那以后,宋朝统治集团就放弃了用武力来收复这些失地的打算,对辽国也从积极进攻转变为防守。可是辽国却没有对宋朝善罢甘休,他们采取进攻的措施,经常南下骚扰着宋朝的边境。

虽然宋军在杨延朗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这里的杨延朗就是我们常说的杨六郎。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辽国军队势如破竹,兵临澶州。

看到如此情景,宋朝有的大臣就坐不住了。他们主张避敌南逃。宋朝这个时候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宋真宗听多了丧气话,心里面也打起了退堂鼓。正在宋真宗举棋不定的时候,宋朝名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抗敌不退。

宋真宗心想,老子是皇帝,不要面子的啊!你这样逼着我去前线督战,你这是逼我到绝路上啊。最后,“好面子”的宋真宗才到了澶州前线亲自督战。

令宋真宗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到来让士兵士气大振,上上下下大有退敌之决心。宋军又在这个时候射杀了辽军的主帅,形势对于宋朝来说是一片大好。

而在此刻,辽国内部的统治集团也出现分化现象,辽军面临着后院起火的问题。萧太后深知现在处境,自己孤军深入,主帅阵前殒命,思量再三,萧太后派遣俘虏的宋朝将领王先知,前去宋营议和。宋真宗心里面就一直不想打仗,眼瞅着议和的机会就自己来到了眼前,还不就坡下驴赶紧议和。

但是有的大臣就不允许了,他们认为现在宋朝占有主动权,应该厉兵秣马,收复失地。如果给了辽国岁币,以后将是无休止的。

但是宋真宗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任那些大臣苦口婆心,就是决心议和。

最后宋辽两国达成协议,也就是“澶渊之盟”。协议内容:

第一,宋辽结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第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第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但俗话说得好,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就这样宋辽两国在经历了二十五年的交战之后,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两国之间,将近一百年没有战争。

而且,每年三十万的岁币对于宋朝来说,其实也不算多。这和后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日本一下子要几个亿的钱不同。当时宋朝的财政收入稳居世界第一,每年三十万的岁币对于宋朝的军费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在宋朝统治集团眼中,辽国就是自己花钱雇佣的保镖。

其实宋真宗还留了个心眼。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到的一点。

宋真宗规定,宋辽贸易,只能以货易货,严禁铜钱购买,但是辽人可以用铜钱、白银等来购买北宋的货物,最终送到辽国的货币,最后全部回流到北宋的地界。

其实这也反映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双边贸易中,强国可以印刷货币来抢夺弱国的财富,强国可以不跟你做买卖,但是弱国必须买强国的产品,因为你自己造不出来,所以弱国在对外贸易中其实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那么,这样来看,宋朝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是合算的了?我们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如今啊,在网上,很多所谓的历史学者或者叫历史大咖,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大家如果翻开历史教科书,会发现,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并不是很高,那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算账,不是这么算的,不能只算钱的账。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还有军事、政治、尊严等等等等。真正的强大是综合国力的强大。就像现在的某些国家,很强大,不光是GDP高,而且有航母有核武器有洲际导弹有战略轰炸机,有了这个,GDP高才有用。

话说回来,宋朝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认为在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能够所用的军队少之又少;另外,在宋朝武将被排挤,文臣的权利远远大于武将,文臣却没有武将的血气。这也是宋朝历来给人以军事疲弱印象的原因。同样,安逸松懈的也有辽国。

岁币虽然能够换来短暂的和平,但是不求自强却是最大的无知。岁币终归满足的是统治集团的求安稳,解决的也只是眼前的问题,军事体制羸弱的根本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时间久了,就像是温水煮青蛙,统治集团也就被表面的安稳迷惑慢慢地丧失了警惕。

长久来看,这样的做法的确是不合算的。而且,这种“花钱买和平”的事情,会让对方觉得:哦,原来你宋朝就是个冤大头,我们可以时不时宰你一刀!反正你也打不过我。

正当两国都在安逸的时候,在北方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就是女真族。女真族创立的金朝政权成为了安逸松懈的宋辽两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 2023-08-26 15:12

    军事开支是赔偿的几个倍,重要的是要大于和2国作战,1挑2.5国的连年战争消耗不是一般国家能承受的,暂时的委曲求全可以理解,但终究没站起来

  • 2023-07-10 15:01

    当时大宋的军事开支基本在3000万左右,有大的战事估计还得追加千百万,30万不少,但在宋真宗眼里只是区区。

  • 2023-08-26 20:09

    鼓了口袋,弯了脊梁,富了国库与士大夫,却丧失了血性与尊严,所以百年后,在与金的生死对决中不堪一击,微饮二帝给一个民族带来的奇耻大辱历史之最,没有君王的担当,也没有爷们的血性

  • 2023-06-11 09:02

    王八新论:“世界”都是谁?世界的概念是什么?

浩潜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