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再度交火,王毅会见东盟大使,印缅边境失控,军政府打光底牌

之卉聊国际 2023-12-20 08:08:00

刚刚签署停火协议,缅甸各方为何再度交火?王毅会见东盟10国大使,又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缅甸内战波及印缅边境,中国拒绝承认印度非法设立的“拉达克地区”,在军政府日渐失势的背景下,印度又会扮演何种角色?

刚签署停火协议,缅北冲突再起

距离达成停火不到一天,缅甸各方又打起来了。据法新社报道,在中国的斡旋下,缅甸各方已于14号达成暂时性停火协议。随后,同盟军控制的地区就不再传出炮火声,但德昂军和若开军控制的地区仍在持续交火。德昂军16号宣布,在连续攻打两周后,该武装于15号拿下掸邦贸易重镇南散。德昂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显示,德昂军首领视察了南散,并与被俘的军政府士兵交谈。德昂军发言人表示,在拿下南散后,缅军已经失去了“105英里贸易区”的控制权,这是掸邦边境城镇木姐连接中国边境的主要贸易通道。若开军方面则表示,在若开邦对缅军的作战行动取得胜利,经过45天对多个主要目标的不懈袭击,已在若开邦夺下缅军142个据点,包括首府实兑市的一个军事基地。目前,若开邦北部几个城镇的战斗仍在持续。

明明签署了停火协议,民地武为何还要继续开战?首先,这与民地武起事的动机有关。据路透社报道,今年6月,民地武与军政府曾在中缅边境举行过一次和谈。然而,这次谈判其实是民地武的“缓兵之计”。同盟军发言人告诉路透社,“当我们跟他们会谈时,我们已经在准备行动了。”

报道分析称,由同盟军、德昂军和若开军组成的三兄弟组织,很可能从2022年初就开始做准备了。他们和其他五个武装组织组建了611旅,人员包括民族团结政府麾下的部队,以及来自若开军和缅人解放军的战士,兵力达到上万人之多。美国和平研究所11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是缅甸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传统的民地武和组织之间前所未有的合作。亚洲开发银行安全顾问朱江明也认为,民地武之间更密切的协调,意味着武装组织“四处崛起,而军政府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时对付他们。

因此当“1027行动”开始后,反抗军势力就迅速扩展到了缅甸其他地区,实皆省中部乃至缅甸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的各邦都发生了战斗。民族团结政府也趁势而动,截断了曼德勒通往北部地区的门户,使得缅军难以为前线提供增援。在各派武装的协调配合下,“1027行动”取得了重大战果。目前已占领缅军422个据点、7个城镇和4个边境口岸。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缅军2021年2月发动政变以来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电诈尚未根除,民地武采用“缓兵之计”

可以看到,民地武之所以拒绝停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和谈的想法,而是把和谈当成了拖延时间、麻痹缅军的手段。事实上,这一招也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1027行动”爆发后,由于各地武装同时举事,本就兵力匮乏的缅军,只能分兵防守,难以形成合力,结果给了民地武各个击破的机会。

此外,民地武还充分发挥了无人机的空中优势。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11月曾表示,在“外国无人机专家”的帮助下,武装组织使用无人机投下了2万5000多枚炸弹,迫使缅军放弃了一些军事据点。对此,三兄弟组织没有做出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谁,要想从国外弄到这些无人机和炸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民地武已经靠着先发制人,取得了局部优势。那么接下来他们必然会扩大这种优势,而不会给对手喘息的时间。否则,等到缅军也从国外采购到了无人机等先进武器,那么民地武的处境势必会趋于恶化。

除了不想给对手喘息机会外,民地武拒绝停火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电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三兄弟组织之所以敢发动“1027行动”,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缅甸军政府无法有效铲除境内的电信诈骗团伙,导致北京对内比都越来越不满。

据美国和平研究所估计,截至今年10月,已经有超过两万人(主要是中国人)被关押在缅北的100多个诈骗中心,缅北电诈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安全挑战。今年9月,中国官员曾向缅方发出最后通牒:铲除诈骗中心,否则中国将出手。但是缅方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直到“1027行动”爆发后,诈骗中心才开始被迫释放中国公民。

接下来就是外界最关注的问题,三兄弟组织到底是不是中国代理人?“1027行动”到底是不是中国意志?应该这样说,虽然中国对民地武尤其是华裔民兵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完全控制他们,这些民地武也并不是以中国代理人的身份发起“1027行动”。但即便如此,对于这场不在中国掌控之内的行动,中国并没有感到困惑,至少在行动之初是这样。原因在于,中国与缅甸军方和民地武的关系都比较良好,如果双方发生冲突,中国不会公开帮助其中任何一方。不过,一旦有人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么中国肯定会更倾向于他的对手。

王毅会见东盟使节,缅北冲突是缅甸内政

总的来说,民地武继续袭击军政府,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民地武的组成非常复杂,虽然各派武装暂时做到了协调一致,但毕竟相互之间没有上下统属关系,不同的部队面临的战场情况也不一样。有人认为自己占优,选择停火;有人担心敌人反扑,选择继续进攻,这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停火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第二,缅北冲突的导火索之一,是电诈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彻底解决。至少中方通缉名单上的几个人,还没有全部归案。这种背景下,部分民地武仍然会打着铲除电诈的旗号,继续对缅军发起进攻。而要想让这部分民地武消停下来的话,军政府就必须尽快动手,将名单上的几个电诈头目捉拿归案,并移交中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德昂军拿下边境贸易重镇的同一天,中方对缅北冲突又做出了新的表态。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2月15号,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了东盟10国驻华使节。王毅在会谈中表示,,前不久,在中方的积极斡旋和不懈推动下,缅甸有关各方在昆明举行和谈,签署了临时停火协议。缅北冲突降温不仅符合缅甸各方利益,也符合中国和东盟等地区各国共同利益。中方将继续做缅北地区止战促谈工作,希望缅各方切实落实共识,保持最大克制,主动缓和局势。王毅还强调,缅北问题、缅甸问题,本质上都是缅甸内政。解决缅甸问题的钥匙掌握在缅甸人民手中。中方支持东盟在缅甸问题上发挥应有作用,愿同东盟国家一道推动缅甸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王毅这番讲话的信息怎么理解?应该说,这首先是对缅北战火重燃的一个回应,告诉外界,中国虽然促成了停火协议,但是停火能不能延续下去,能维持多久,还得取决于缅甸国内的各方势力,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中国身上。毕竟,缅北冲突本质是缅甸的内政。如何解决,能不能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缅甸人民说了算;其次,中国也是在向东盟各国,表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和立场。自缅北冲突爆发以来,缅甸国内一直存在一股杂音,认为民地武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主要是因为得到了中国的“暗中帮助”。一些民间组织,甚至还在官方的默许下,组织了相关的抗议集会。针对这种杂音,中国就有必要向东盟各国再次重申,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和立场,并邀请东盟各国一起来妥善解决缅甸问题,以证明中国在该问题上,并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而对于中国的诚恳表态,东盟国家也给予了高度认可。东盟各国驻华使节表示,中国给东盟国家实现和平、发展、繁荣提供了巨大机遇,感谢中方为东盟国家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愿同中方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以明年双方“人文交流年”为契机扩大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把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打造更加光明、可持续的东盟中国关系未来,助力地区和平与发展。

印缅边境不稳,印度担心中国出手

目前来看,在缅甸局势当中,东盟国家的立场是比较可靠的,唯一令人担心的是印度。据《印度快报》17号报道,由于缅甸局势不稳,印度东北部与缅甸接壤的曼尼普尔邦,已经开始出现零星的暴力事件。自今年5月份以来,该地区的两大土著民族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造成18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在印度军队和警察介入后,这场种族冲突一度得到平息,但随着缅甸内战的加剧,当地局势又开始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印军东部司令部总司令拉纳·普拉塔普·卡利塔中将16号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量散落民间的武器和邻国缅甸的“不稳定”,是导致东北部地区“零星暴力事件”的重要因素。目前两个民族都拥有大量武器,再加上缅甸国内的冲突,当地安全局势受到了一定影响。

卡利塔还提到,12月16号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将继续激励武装部队的各个阶层,指导我们不断努力保护我们的国家免受任何潜在威胁”。而当记者问到,近期中国政府宣布不承认印度单方面设立的“拉达克中央直辖区”时,卡利塔回答说:“这不会影响我们的安全机构,印度陆军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在该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卡利塔关于拉达克地区的表态,有一个重要的背景。12月11号,印度法院维持了印度政府废除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特别地位的裁决,这就导致该地区分裂为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三个单独的地区。对于这项裁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从不承认印度单方面非法设立的所谓‘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印度国内司法裁决并不能改变中印边界西段地区历来属于中国的客观事实。”

需要注意的是,中印在边境西段的争端,可能也会影响到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的局势。一方面,当前曼尼普尔邦的种族冲突还没有彻底解决,已经有6万人因为这场冲突而流离失所,印度政府即要防止新的冲突,又要为这些人安排住所和食物,忙得焦头烂额。而与此同时,缅甸内战又导致2000多名难民涌入了曼尼普尔邦,并在当地形成了临时村庄。对于这些人的安排,印度政府也感到非常头疼。既不能将他们驱逐出境,又要防止他们携带武器入境,与当地的两大种族发生冲突或是其他瓜葛。总之,问题相当麻烦。

而另一方面,印度对于中国在缅北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持怀疑态度。印度担心,如果与中国关系良好的民地武取胜,那么中国势力可能会扩展至整个缅北地区,乃至印缅边境地区。而曼尼普尔邦本就存在比较严重的分离主义,当地民众对印度政府缺乏认同感,如果中国出手的话,印度政府在当地的统治,可能会面临动摇。再加上近期,中印在边境西段发生了一些争端,中国也不排除会在边境东段采取行动,起到牵制印度注意力的作用。

民地武揭竿而起,军政府黔驴技穷

当然,目前这些都还只是印度方面的猜测。事实上,中国已经对东盟各国做出了承诺,不会干预缅甸的内政。缅甸冲突如何解决,最终将取决于缅甸人民自己。那么接下来,缅甸冲突又会如何发展呢?从一些公开报道来看,军政府的处境似乎不容乐观。

缅甸媒体《伊洛瓦底》指出,由于缺少兵源,缅甸军方已经开始动员被监禁的士兵参战。这些士兵大多是从前线溃逃下来的逃兵,根据《国防服务法》规定,他们将被判处3到7年监禁或者死刑。但迫于兵力不足的窘境,军政府不得不改变了惩罚的方式。军政府发言人表示,如果士兵愿意重返部队,那么军方可以把逃兵的判决改为“无假缺勤”。不过,士兵需要在部队一直服役,直到刑期结束。对于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外界非常怀疑。

根据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数据,缅军总规模大约为15万人,其中7万人是作战部队。自2021年政变以来,缅军伤亡、叛逃和开小差的人数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2万多人。这表明,缅军的士气已经下降到了崩溃的边缘。而现在军方居然要把逃兵派往战场,那么这除了引发更多的叛逃外,估计起不到任何作用。毕竟,呆在牢里还能活命,而上了战场,却有可能迎来死亡。

除了派逃兵上前线外,军政府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操作。据报道,近期军政府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在海外工作的缅甸人,必须把每月薪资的2%汇给军政府。如果是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则必须交出工资的10%。假如年收入超过14200美元,上交比例则增加至25%。另外,所有在缅甸境内居住的外国人,也应按照其全球收入的2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项命令一公布,立即引发舆论哗然。因为缅甸的海外劳工主要集中在泰国,人数大约为150万人左右。这些人的收入非常微博,平均每月只有200美元左右。可就是这么一点收入,居然还要被雁过拔毛,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军政府竟然还把创收的主意打到了外国人的头上。要知道,由于内战原因,目前长期居住在缅甸的外国人非常少,人数估计只有2000人左右,并且大多是外企和国际组织的员工。这些人本来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军政府不想着如何留下这些高级人才,反而要向他们收税。这种做法,显然只会促使外资进一步逃离缅甸,令该国经济更加凋敝。

从这些做法中不难看出,当前军政府已经是黔驴技穷了。面对各地武装的揭竿而起,缺少兵力和资金的军政府,只能采取各种竭泽而渔的政策,而不管后果如何。这也从侧面表明,当前民地武的攻势,确实对缅军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或许在短时间内,缅甸冲突将无法轻易结束。

0 阅读:0

之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