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前“四野”3个师划归朝鲜,昔日的虎威是否还在?

白菜历史 2022-07-26 12:35:50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蔓延到了我国东北边境,我方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应朝鲜方面的紧急求助,跨过鸭绿江,紧急奔赴朝鲜战场。

但是在志愿军大规模入朝作战前,其实已经有3个师的“四野”解放军被划归进了朝鲜人民军之中,总计4万余人,大多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的朝鲜族士兵,经历了多次战役的磨炼,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但是为何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只能看到我国志愿军英勇作战的身影?本应是“战场主力”的朝鲜人民军又在何处?当年我国划归进朝鲜军队的“四野”又在战场上有着怎样的英勇事迹?

“四野”划归,回朝备战

早在1949年3月时,金日成便在访问莫斯科时就朝鲜半岛问题是否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一事详细询问过斯大林。表面上是询问,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苏联方面应当给予一些军事方面的援助。

但斯大林却不动声色地挡了回来,告诉金日成切莫轻举妄动,只有李承晚先进攻,你再反击打败他们,这样的统一才是最有利于舆论的。

金日成在斯大林这里碰了个软钉子,但他却并没有放弃找外援,便将目光投向了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的中国。1949年4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访问中国,向毛主席呈递上了一封金日成的亲笔信。

信中表示,现在朝鲜半岛局势不太乐观,为防止南朝鲜一方突然进攻,也为了彻底统一朝鲜半岛,请求我国将人民解放军将部队中的朝鲜族士兵整编成队,让其返回朝鲜作战。

而这一请求,直接让近4万名解放军被归划给了朝鲜人民军。为何我国人民解放军中会有这么多朝鲜族士兵呢?原来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因为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接壤,中间仅相隔着一条鸭绿江,生活在此地的人民逐渐就会在生活方式上相互融合。不少朝鲜人民就搬迁到了中国东北一带定居,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这些人也相继加入了抗日战线队伍中,为赶走日寇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除了东北地区,我国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分散的朝鲜族人民加入了军队之中。当时延安是共产主义红色革命的中心,吸引了众多向往革命的有志之士前来,其中就有不少朝鲜族人民,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朝鲜青年联合会。

1938年时,联合会在延安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朝鲜义勇队,其中的骨干成员都是延安出身的朝鲜籍干部。五年后,朝鲜义勇队升为“朝鲜义勇军”,朝鲜青年联合会也改名为“朝鲜独立同盟”。这支队伍也是后来回国的主力部队。

其实刚刚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就已经有些紧张了,以金日成、李承晚为首的南北两派之间在朝鲜政权的归属问题上摩擦逐渐增加。本来依照延安方面的指示,朝鲜义勇军应该回到朝鲜境内,帮助朝鲜实现解放。

但已经来到东北准备回到朝鲜的义勇军却遭到了苏联红军的阻挠,苏联方面强烈反对朝鲜义勇军回朝,无奈之下义勇军只好暂时留在东北,等待着回朝时机。

一直到1949年7月,毛主席同意了金日成的请求后,因为解放战争而被重新划分的朝鲜义勇军终于得以回朝作战。在解放战争期间其实还有一些朝鲜族人民加入解放军,后来他们也被编入回朝的义勇军之中。

接到命令后,解放军166师和164师在其师长李德山和方虎山的领导下,率先从我国沈阳和长春两地回到了朝鲜,同时还携带回去了大量的优质装备。这两支队伍就是在解放战争中为解放东北地区作出巨大贡献的东北野战军,即“第四野战军”。剩下的一支156师随四野军南下,直到1950年方回到朝鲜。

回到朝鲜后的164、166两个师被改编进了朝鲜人民军第5师团和第6师团,同时第四野战军以及其他兵团中的朝鲜族士兵奉命前往河南郑州集合,随后一同赶赴朝鲜战场。

这批人中足足包含了4个兵团、一个炮兵团以及工兵营、通讯营、反坦克营、野战医院、警卫中队,共有1万8千余人。截止在1950年4月,回到朝鲜的解放军战士已经有4万余人。

但是为何在后来的朝鲜主战场上却见不到这些朝鲜义勇军的身影了呢?

遭遇冷落,才华难施

回到朝鲜之后,这些朝鲜义勇军就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编:

其中,164师回到罗南,被编入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第5步兵师;

166师回到了新义州,整编为第1军团第6步兵师,原来的496团、497团、498团分别改为第13、14、15联队。

第二批回朝鲜的156师,之后也被改编为第1军团第12师,下属的三个兵团改为第30、31、32步兵联队。

由于这些士兵在我国的多年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对半岛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166师师长方虎山、164师师长金德昌都是极为优秀的革命将领,在他们的领导下,战争初期的北朝鲜将南朝鲜打得节节败退。

但是本来一片大好的形势随着美军在仁川地带登陆后开始发生变化,本来南北朝鲜双方的兵力算是半斤八两,而北朝鲜在朝鲜义勇军的回归下算是占据上风。

然而随着联合国军对南朝鲜的加盟,美军的坚船利炮对战局逆转起了很大的作用。再加上战局的深入,原朝鲜人民军和改编后的义勇军战斗观念以及作战方式逐渐发生了分歧,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北朝鲜军队开始溃退。

眼看朝鲜战局急转直下,金日成赶紧救助我国,申请志愿军入朝协助作战。而眼看美军猖狂地即将逼近我国边境,我方领导人惊讶之余也对此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志愿军入朝作战。

朝鲜人民军溃败得如此迅速,不仅令我方领导人惊讶,就连敌军都对此深感不可思议。因为麦克阿瑟深知在进攻的14万朝鲜人民军中,隐藏了不少从中国战场回来的英勇老兵。他丝毫没有小瞧过这支军队,这点从他们直接仁川登录就能体现出来。

然而在作战过程中,麦克阿瑟又觉得朝鲜人民军十分不堪一击,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神勇无敌,他对此深感疑惑。而最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的,还是我方第四野战军的高层,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曾经手下的兵,回归朝鲜的义勇军实力如何他们十分清楚,就算面对美军也尚有一战的能力,绝不可能败退得如此彻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难以展现原本的实力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这个“水土不服”并非是指地域和生活方面,而是指双方军队的战斗理念和作战方式等方面的不协调。

刚回到朝鲜被改编进朝鲜人民军的士兵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整个朝鲜人民军的都深受着苏联军队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整个朝鲜人民军队都是由那些深受苏联军事主义影响的军官所掌握着。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训练方式,甚至就连军服、军衔这些也是完全按照苏联模式照搬过来的,而早已习惯中国作战方式的朝鲜义勇军士兵对这套生硬照搬过来的军队模式实在难以适应。

但整个领导层几乎都被奉行此法的军官所占领,而且还有许多苏联直接派遣过来的军事专家在旁时刻“修正”,苏联模式在朝鲜人民军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而产生分歧的后果便是回朝作战的义勇军几乎被排除在技术兵种之外,苏联援助的那些精良装备他们连碰的机会都没有,这也就导致了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义勇军没有精良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他们再神勇又怎能以血肉之躯对抗敌军的坦克大炮呢?而那些打仗打得稀烂空有一堆无用理论的朝鲜人民军却霸占着最好的武器。

而且由于缺乏作战经验,朝鲜人民军无论是在战略眼光层面还是作战技术层面都是不够格的。最初因为和对手南朝鲜“势均力敌”,他们尚有一战之力甚至略占上风,然而自从美军仁川登陆,战场形势发生逆转之后,北朝鲜这边就已经陷入了全面混乱之中。

金日成向我国求助之后,毛主席任命彭德怀为抗美援朝总司令,他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前曾前往考察,面对陷入一片混乱的北朝鲜,彭德怀连连摇头,在发回的军报上直言:“朝鲜方面目前出现了极大的战略问题,作战策略不明,军队基层瘫痪,军心一心涣散,战斗力几近于无,军事指挥仍是死板照搬,情况极为严峻。”

局势危急之下,我方志愿军果断迅速入朝,在我方的有序指挥下,北朝鲜的颓势方稍稍好转。要知道,在志愿军进行第一、二次战役时,朝鲜人民军已经被打得组建不出一支完整兵团了,他们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下,只能由我方志愿军担任“主力”。

战局全面败退之时,我方的“四野”军又在何处呢?

敌后游击,坚持对敌

在前期的朝鲜战争中,哪怕义勇军的作战方式遭到那些自诩“学院正统”的人民军的嘲笑,但凭着丰富的对敌经验,义勇军仍是在战场上取得不少战役的胜利。

其中由164师改编而成的第5步兵团,在江陵地区连败南朝鲜第8、第10师团,紧接着与改编为人民军第12师团的156师共同歼灭敌军3.8万人!取得了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

但是随着战局的深入,“四野”军仍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伤亡,尤其是我方得不到优良装备以及重型武器的配置。面对拥有美军海空炮火支援的韩军第3师团阻击后,第5步兵团折损人数几乎过半,后来更是在美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只剩下了3000多人,元气大伤。

幸而我方志愿军来到之后,这支军队在38军的接应下方才撤回安全地界。但是剩下的士兵也被编入了人民军第4军团,继续剩下的战斗。

而166师被改编为第6步兵团后,在方虎山的带领之下,勇猛作战,哪怕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方虎山也丝毫不打怵,不仅攻下了晋州,还多次击毙、俘虏美军数百人。

可以说在朝鲜战场开局时,方虎山的166师战功是最卓绝、战线是推动最快的,他攻下晋州后直接威胁到了釜山防御圈,但是随着美军仁川登陆,后撤路线被切断,166师就这样被困在了敌后战场。

当时的朝鲜人民军被打得一败涂地,前线尚且守不住,哪里还能腾出手来接应这些被困在敌人后方的队伍?方虎山只得带着部队在南朝鲜地盘内一边打游击一边顺着狼林山脉坚持往北撤退,等到终于等来志愿军接应时,整个166师只剩下了2000多人。

最后回来的156师被编为12师团,在攻占春川一役中,遭到了重大损失。后来在驻守庆州时,遭遇美军敌机轰炸,死伤严重,不得不退往飞鹤山休整。仁川登陆后和美军且战且退,最后得到志愿军第40军的策应时,整个师团仅剩1200余人。

他们在休整后便被整合改编进了人民军其他兵团之中,义勇军原本的序列彻底消失了。这才是后来鲜少提起过朝鲜义勇军的主要原因。

但是三个从“四野”调回朝鲜的师团哪怕损失惨重,也依然在后续战场上坚持着战斗,为朝鲜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从朝鲜战争取得的艰难胜利来看,一个军队还是要保持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任何形势的生搬硬套都是十分不可取的。朝鲜方面盲目听信苏联专家的意见,是战争局势发生逆转全面溃败的根本原因。

其实我国当初也曾深受这种“照搬主义”的危害,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我国的领导人及时察觉了其弊端和危害,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带领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好在我方志愿军及时入朝作战,把控住了战争形势,而当初的“四野”军虎威犹在,双方互相配合、众志成城,方取得了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

0 阅读:2858
评论列表
  • 2022-07-26 23:25

    基本上都是在仁川登陆的时候被歼灭了。

白菜历史

简介: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