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安全感的王侯将相

开扯吧 2024-02-26 19:44:42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从现在开始2024年算是结结实实的到来了,祝大家2024年顺风顺水顺财运,旺家旺福旺事业,事随人愿。

开年第一期,我们继续讲故事。今天要讲的也是最近读历史的一个感悟,就是读着几千的中国历史,我忽然发现一个现实。

几千年的古代王朝历史长河中,不管是掌管天下皇帝,还是显赫一时的王侯将相,你仔细去看,你就会发现他们虽然都掌控一方天地,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拥有所谓的安全感。

你可能听着有点糊涂,皇帝,王侯将相,掌控江山社稷的人,统治者,你说他们没有安全感,这不胡扯的嘛。

他们各个手握生杀大权,想杀谁就杀谁,弄死个人跟踩死个蚂蚁似的,你说他们没有安全?

可能么?确实这话听起来好像是胡扯,但是我们真的去回看历史,到历史现场去看,你会发现有权势熏天的朝廷大员,同时缺乏安全感之间并不矛盾。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到明朝万历年间,这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在位48年。现在现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万历十五年》很多人都知道,讲的就是万历皇帝期间的历史,据说这本书在历史学界地位非常高,对研究明史有巨大的参考价值。这是学术界的事,我们就不去说。

不过就从我个人的读这本书的感受来说,如果你不是一个专著明史专业爱好者来说,不太建议读这本书。

为什么这么说!当然不是这本书写的不好,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有很多的细节和分析,包括各种史料的引用和佐证,写作也很严谨,详实。

那为什么还说不推荐呢!因为这本书的原著是用英文给写的,成书于1976年,而后翻译成中文。这中间就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这是一部历史思考研究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的古代历史名词,历史框架,历史思考,所以在把英文翻译成汉语。

来表达历史作品的时候,就会出现感觉有点不对。而且叙事的风格和口气也不太自然。有点像我们现在看以前西方电影,然后找普通话配音,形成的一种叫"译制腔"的风格。

很多人都熟悉比如:额,我的上帝。乔治,我要用我42号的皮鞋,狠狠的踢在你的屁股上。

现在你去看这种配音的电影,你回想起来的时候,往往首先想起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那种生硬拧巴的搞笑配音,我读《万历十五年》时候的感觉,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我在一个评论区看过不少人评论,作为一个普通的读书爱好者,坚持读下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得事。

我们还是回到万历年间,虽然万历皇帝的在明朝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样,当然明朝皇帝名声好的也不多。但是历史上的很多大事,发生在万历年间。比如说张居正的改革,明朝抗日援助朝鲜。比如清朝的创始人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一战成名,后金算是站稳了脚跟。

这一战算是打出了后金的威风,现在很多清朝粉都去讲,努尔哈赤如何如何厉害,战斗能力如何如何了得,都是从这一战开始。

但是如果你真的从历史当时去看,把当时的所有万历统兵大将排排名,努尔哈赤能不能进的了前十名都是问题。

你可能说这有点夸张了吧,努尔哈赤怎么也是后金的开创者,没点能力能有后来的清朝!排不进前十有点不实在吧。

还真的不是贬低,万历年间最有名的两个武将,第一个戚继光,第二个李成梁,这还只是两个地方上的总兵,你想整个大明朝有多少总兵,十几个都不止。

先说戚继光抗倭名将,后来被明朝皇帝调到北边,防守蒙古人,北方蛮族,战功赫赫的名将。因为抗倭,各种电视电影视频,传播大家都熟知的民族英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名将戚继光下场也很惨,晚年凄凉,抑郁而终。因为和今天讲的故事关系不大,他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讲。

其实这样也是一个名将没有安全感的例子,不管你一生多辉煌权势多大,宫里皇帝二指宽的一个张条子,说罢免你就罢免你,杀你宰你一句话的事。

古人讲,伴君如伴虎。和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你想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第二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李成梁,拉拉杂杂说了这么久,终于要讲到主角了。今天估计又要写冒了,现在发现一不留神就写多。

李成梁出身在一个武将世家出身,家族获封铁岭卫指挥佥事的世袭职位,但李氏至李成梁一代时已经家道中落,李成梁“年四十犹为诸生”。意思说李成梁年龄都快四十了,还一事无成,混的很惨。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遇上了辽东巡按御史甚为赏识李成梁,帮助其获得了应有的袭职。这次巧遇改变了李成梁的人生轨迹,此后他的人生进入了开挂的模式。

有时候有贵人相助,事后你去看,就如同你的命运剧本被改写。如果你今年有看春晚,你去想想岳云鹏,一个初二不上学,曾经在餐馆当服务员,现在成为春晚的邀请的名角。

李成梁出生1526年,年四十,也就是1566年遇上辽东巡按御史,生命值的贵人。

此后,李成梁担任过沈阳游击和开原参将,到隆庆元年(1567年)时已经“积功为辽东险山参将”

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插汗部落大举进攻,李成梁率部支援有功,次年进封副总兵,并很快被调去守备辽阳。

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李成梁在与张摆失部落的战斗中歼敌逾一百六十人、缴获马匹数量过百,并斩获其首领,品秩上升一等。

隆庆四年(1570年)九月,辽东又遭到辛爱部落的掠夺,总兵王治道战死,李成梁于次月被提拔为都督佥事并代理辽东总兵一职,成为明王朝辽东一带的最高军事长官

你也看的出来,李成梁的个人能力也是很强的,这一路升迁的速度,已经不能用快挂来形容了。

这个升迁速度,在整个明朝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从1570年之后的二十年间,李成梁掌控下的辽东,可以说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李成梁如同天神下凡一般,虐爆各路少数民族,蛮族部落的入侵。什么蒙古人,颜朵部落,建州女真,土蛮,插汉部和泰宁部,李成梁统统都搞的定。

万历皇帝也是高兴,此乃上天赐我大明一员良将,帮我大明镇守辽东。奖励,加官进爵,李成梁以武将身份获封太保(正一品)的荣衔,且保留太子太保之位。以武将身份获封太保(正一品)的荣衔,且保留太子太保之位。

双方处于蜜月期,如果你熟悉古代的朝廷运作规律,你就能深切的记住一句话,人红是非多。就在当时就有很多御史言官,上奏折弹劾李成梁。

罪名包括虚报战功、纵容子弟、拥兵自重等等,但万历或予以驳回,或留中不应,其中给事中冯景隆还被加以“轻率妄言,着调外任”的惩罚

对李成梁保持绝对的信任,皇帝老子坚持挺你。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一个规律,从秦朝到,清末,真正干活的人没有不挨骂。只要你干具体的事,就有言官来攻击你,弹劾你,甚至污蔑你,置你于死地。这种官场结构,也是很奇怪。

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大功臣,名将,能臣,不是事情没做好最后失败的,而是朝中有言官,政敌攻击,最后凄凉收场。这种例子,你去翻看历史,比比皆是。

皇帝的对干事人的信任,就显得无比的重要。那你可能会问了,这些言官弹劾李成梁的罪名不可能都是空穴来风吧。里面总有一些是真实的吧,所以弹劾李成梁,也没有错啊。

确实,但是这里我们讲一个常识,很多人认识不到的包容性,或者叫容错率。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朋友,大概看过这个情节,旅长让李云龙提升队伍战斗力。李云龙就说了,没问题啊,但是你不能啥都管啊,你总得给我点权利吧。

又想让搞枪,又想让我当乖孩子,这叫不讲理。去去去,我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我警告你李云龙,以后别来我这要发胶,这这么着,不到一年时间,新一团什么都有了

李成梁作为一个辽东总兵,随时作战的部门,需要很多灵活操控权力。需要有自己的班底,包括募兵,解决后勤问题,钱的问题,战斗力问题,笼络人心,培养属下前途问题。

如果李成梁所有的操作,都按照大明规章制度办事,他这摊子肯定就干不下去,这也是很多大组织面临的现实问题。

你想让一个能人干事,你就得放权,容忍他打破一些规则,自主的操作,拥有自主权。

有经验的领导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操作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放手干事的人容易失去控制。干事的人做的越成功,实力越大皇帝越担心你会不会失控。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也一样,从小担心自己孩子不学好,谈恋爱。又害怕自己家孩子长大了不会谈恋爱,找不到对象。他们要的最好是,你最好是在父母的一点帮助指点下,找一个你满意,父母也满意的对象。

生活中很多这种纠结的时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再谈。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李成梁干的越好,权势越稳,万历皇帝越心慌。皇帝需要展示自己威严的动机,已经出现了。

很快机会来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闰三月,李成梁部将在回师的遭遇战中死伤数千人,损失极为惨重。李成梁这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年观察经验的老人了,六十多岁的人。还不知道官场那些操作,所以他就把这次败仗给隐瞒了下来。

他以为,下面都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队伍,整个辽东这么多士兵。伤亡一千多人,我不报,皇帝怎么可能会知道,辽东我最大。

但是你想,哪里有不透风的墙呢,伤亡一千多人,不是小事情。你的队伍里面,可能还有别人安排的亲信,他们在朝中也有靠山。这些靠山可能想扳倒你李成梁啊。

果然后来就被,御史胡克俭连,带其过往的不法之事一并告发,引得朝野哗然、弹劾接连不断。

同年十一月,御史张鸣鹤弹劾李成梁“血气既衰,罪恶贯盈”,直接导致明神宗解除了李成梁的职务。

李成梁去职后,李成梁旧部锐气尽失,这十年间发生了很多事。辽东,辽东,十年之间更易八帅”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受命东征入朝抗倭。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长子,也是李成梁最器重的儿子,作战风格非常勇猛,传承了李成梁的统帅才能,后来顺利打赢了倭寇,最后朝廷派人和谈奏凯而还。

万历皇帝其实是一个明白人,虽然对李成梁瞒报军区革职了。但是对他儿子李如柏很是器重,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冬,因东北边境屡遭进犯,万历帝朱翊钧不顾群臣反对,特下敕令征召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官,出镇辽东卫;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四日(1598年5月17日),李如松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卒年五十岁。8926

李如松逝世后,万历帝颇感悲痛,特许其和衣而葬,赠少保衔,追封宁远伯,谥号忠烈,并立祠祭祀;命其弟李如梅代领总兵官,长子李世忠授锦衣卫指挥使,掌理南镇抚司,仍充任宁远伯勋卫;次子李性忠授本卫指挥使,世袭罔替

万历皇帝对李成梁一家子,其实很不错的,他明白整个明朝是怎么回事。那些人该重用,那些人该轻拿轻放,心里明镜是的,不是御史言官说啥就是啥。

李成梁的瞒报军情,最后也只是革职而已,爵位还是得以保存,不伤本质。

从之后的安排你也看的出来,万历对李成梁的用心。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内阁大学士沈一贯“非李成梁不可”的举荐下,李成梁官复原职,重新把持辽东军事。

这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头了,经历了太多事,很多事情已经看明白了。而且他精心培养的大儿子李如松也已经战死沙场,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成梁第二次担任辽东总兵时,和之前的行事也不一样了。因为形势变了,十年间朝廷启用了很多年轻人,很多李成梁的下属级别已经混的很高了。分散的辽东各地,虽然见面还叫你一声大帅,但是他们已经不太服从你了,表面上顺从而已,卖老长官一个面子而已。

真的要指挥他们,多半也是出人不出力,你也没办法。凝聚力没有了,号令不动了。

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李成梁的二儿子,李如柏,这小子一点没有他大哥李如柏的能力。骄奢淫逸,嗜酒如命,有一次就是因为喝酒误事,被免职。在李成梁的庇护下,后来担任辽东总兵,1620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带兵打来,李如柏战败,逃跑中士兵踩踏伤亡一千多人。

能把队伍带的这么菜的也没谁了,可见没有了李成梁的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什么样子。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以“孤悬难守”为由,放弃了孤山堡、险山堡等六个军事重镇,大幅收缩明朝在辽东的势力范围,将弃地生民悉数内迁。

老将凋零,也打不动了,盘子已经分散了,人心也不齐。很多仗看起来是战争,背后都是账单,人老了看清了,划算不划算,控制不控制的住,不划算的仗就,守不住的地就算了。

英雄暮年,也得服老。

李成梁因此再次遭到宋一韩、熊廷弼等言官的反对和弹劾,更兼李成梁与宦官高淮大肆搜刮辽东的民脂民膏,而此时“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15286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再次去职,解任回京。28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在京逝世,终年九十岁,高寿,而且得了个善终。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今天讲这个,是为了展示李成梁的功劳,否定他的徇私舞弊,搜刮民脂民膏吗?

没那个意思,如同我们前面所讲,你去翻看历史。历史上几乎没有几个做成一番大事的人,是道德上的完人,没有死心,无欲望的圣人,基本没有。

比如汉高祖刘邦,流氓一个。韩信,狂妄自大,要封齐王。曹操,就更不用说了,对女色来者不拒,主动出击。宋太祖赵匡胤篡权,朱元璋杀功臣,砍瓜切菜一般。

如果你从道德,圣贤的角度去考量一个人才,你放心,你找到的绝对不是能人。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空间里,有些聪明人会自我创造安全感。当大家都在自我创造安全感的时候,整个系统负载压力就会增大,最后很可能导致同崩溃。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讲一个词,养寇自重。现在还有一词可以替代,眼镜蛇效应。

以前我们讲过,很多古代领兵打仗的将军,大帅最后都没有好下场。这一现象历史总是重复,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既然我已经知道了这些规律,知道自己的下场。那我能不能,不让狡兔死,不让高鸟尽,不让敌国破呢。

如果他们一直存在,你皇帝是不是一直都得用我呢。这样我仗打,又有奖赏,还能加官进爵,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通过这种思维构建起来的安全感,就开始大行其道。

文官集团,官官相护,大家交织成一张大网。相互利益联合,今天你保我安全,明天我保你。最后板结成一块,和皇帝斗法。

所以明朝的皇帝最后,不得不启用太监,加入这个战斗群体。

导致系统负载越来重,但是最后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谁都停不下来,直至系统崩溃。

你别以为这只是历史,你去看看现在的那些大公司,大机构,那个不是这样的。有能力的人出不了头,有利益的结成一个强大的群体,谁也撼动不了。

那你说这个问题有解法么,当然有。其实也简单,就是把所有人都拉到这个系统里,大家共同协商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规则,所有人共同监督执行。大家都得讲规矩,谁也不能搞特殊,让所有人都安全感,为大家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奋斗,问题就迎刃而解。

就像前面我们讲的,家长担心孩子谈恋爱的问题也一样。

你只需要告诉孩子,你需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什么样的标准。比如孝敬父母,对你有爱,没有暴力倾向,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情况怎么样等等。

父母孩子都接受这些条件,按照这个规则,你自己去找就是了。你找的人符合这些条件,我们也接受,孩子也开心,皆大欢喜。

最后也不会出现孩子找了一个不良青年,或者被父母逼迫找了一个父母满意,自己不喜欢的人。

或许文明的一个前提就是,大家参与制定规则保障每个个体的利益,然后大家必须好好遵守规则。

用最大的包容,接纳更多的个体,每个人每个个体都有安全感之后。

那些王侯将相,也不用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安全感,创造阻碍系统运作,增加系统负载的系统危机。

现在有历史学家讲,努尔哈赤就是李成梁留给儿孙的一个遗产。只要努尔哈赤不灭,明朝的天子就离不开辽东李家。李成梁的后人,就可以一直荣华富贵。

如果这个想法是真的话,李成梁不是他们老李家留了一个铁饭碗。而是给大明留下了一个掘墓人。

下期讲皇帝为什么也没有安全感

2 阅读: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