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死大明朝的天灾

开扯吧 2024-03-20 23:55:05

天我们接着讲故事,这期我们讲讲明朝灭亡的又一个背锅侠,小冰河期。

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分析到明朝的灭亡,有一个理由就不可避免,天灾。明朝倒霉了,末年遇上了瘟疫,遇上了干旱,遇上了寒冷的小冰河期,所以明朝灭亡不是领导不行,是运气不行,天要忘我大明,此乃天意啊。

说真的我从来不相信,这种扯淡的理由。如同标题所言,寒冷的小冰河期,只冻你大明朝,后金那嘎达就,

阳光明媚大太阳,和风细雨有春光,沙滩大海阳光浴,海鲜椰子一箩筐。

那我们得说,这小冰河期真TM偏心啊,明朝死的真的冤枉。可问题不是啊,明朝的东北还是东北,不是海南三亚。

人家后金创业那会出门也冷,衣服穿里三层外三层的,说话也冒白气。冬天一样下大雪,齐腰深,河面一样结冰过车,走马。自来水管子,一样也冻的流不出水。

所以你把明朝的灭亡归结于天气,是纯属胡扯。

有人肯定反驳了,哎,不对,是因为小冰河期,天气严寒,导致粮食减产,老百姓没吃的了,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天气原因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不错,这个思路就有那么点意思了,逻辑上好像说的通了,有进步。

世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去翻历史。按理说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那是不是应该大家都没粮食呢。对吧,一场水灾,旱灾,百姓颗粒无收,他拿不出粮食上交,一级一级传到上去,大家只能吃存粮,吃老本。

既然是冰河期,那就是持续很多年。查了一下百科确实如此,元朝统治时间100年却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共计发生自然灾害1101次,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176年里面自然灾害1121次,所以小冰河期严格地说是从元朝到清朝的过程。

可是现实不是这样的,老百姓虽然频于奔命,饥肠辘辘。

但是有的人天天大鱼大肉,把自己吃成300斤的大胖子,家里屯着百万石粮食。这也是因为小冰期造成的么。

在崇祯十三年,当时在河南的郑廉,

在《豫变纪略》中记载:人吃人,有父亲吃儿子的,有妻子吃丈夫的。在路上根本不敢单独行走,落单的人大多会被吃掉。 村与村之间不敢有任何的往来,往来就会被吃掉。一些饿死的人,死在路边或者山沟里面,马上就会有人前来,转瞬间就只剩下一堆白骨。

《豫变纪略》是明末郑廉所著的重要史籍,主要记录了明末农民军(流寇)的事迹。郑廉是河南归德人,15岁时被农民军俘虏,在农民军中度过多年时光。他在70多岁时完成了《豫变纪略》。

李自成拿出来的这些恶臭的粮食,连平日猪食都不如。就是这些猪食,让整个河南大地都为之振奋,四面而来的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猪食,保住了性命。

如果你说,地主家自己的存粮,自古至今都一样,农民租种地主的地,你理当交租。地主家存粮多,水旱天灾,老百姓收成少。这些都是天气原因导致的。

就算你说的有道理,租地交租,天经地义,那我们继续翻史书。

明朝这边税赋年年加,万历末年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加赋一百六十万两,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

看这数据你敢想象么,崇祯在位十七年,税赋增加了10多倍,什么概念。

你租的房子房租5000一年,老房东说今年房租一年加5000块。几年之后,房东儿子来了,房租在原来的基础上涨1600块。十年之后房租又涨了,一万六千块。

五千的房租涨到了,2万7千6,这房子你还租么?

这是今天租房子,你可以说你这房东不不合理,我不租了。作为大明子民,你不能说税赋太高了,我不交了,没那个事。把你家拆了,你也得给我交,不交下面人有一万种手段弄死你。

而且这里面我们还要讲一个明朝的历史背景,在明朝藩王贵族,豪绅权贵,大地主是不交税的,或者通过各种手段不交税。

明朝崇祯年间的一个武生员,就在给崇祯帝的建议里道出了真相:明朝全国各地,遍地都是富豪。这些富豪有钱的家产千百万两,穷一点的家产也有几百万两。现在国难当头,他们必须站出来承担责任,拿出钱来帮助大明朝度过难关。这话一说出口,立刻就被明朝满朝文武骂的狗血淋头。大学士钱士升还振振有词说:富人就是穷人的衣食之源,侵犯富人的财产,就是十恶不赦的暴政……

明末学者顾炎武的观点,江南地区有田的人只占百分之十,无田的佃农却占到百分之九十。

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富人应该多交税,用于国家的建设,教育,医疗,国防,民生,养老等等各方面的全面生活保障。但是明朝的富人权贵,基本不交税,而且明朝是一个依靠农业税的国家。

达官显贵,藩王,豪绅都不交税,最后所有的税赋都摊到了最底层老百姓的身上。

古代讲盗亦有道,抢劫,偷东西的都知道,不能把事做绝,不然以后你偷谁去啊。

做生意还讲究公平公道,朱元璋的明朝真不讲究,种地的是老百姓,交税的是老百姓。田地是富人权贵的,他们收租,还不交税。

看到这里,你还能用天气问题,小冰期解释李自成的造反,明朝的灭亡?哪怕稍微有点良知,都不敢这么说。就连崇祯一朝的文人,武将,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人祸。

今天居然又一群人跳出来喊,明朝运气不好亡于小冰期,亡于天气。

以前我理解敲骨吸髓应该是一个形容词,看了明朝末年的历史,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动词。明朝的富人权贵,真的是敲骨吸髓,一点活路都不留啊。

《豫变纪略》中写为什么会出现,人吃人,没办法,逼上死路了。

你去看李自成的农民军口号:“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底层最卑微的要求了,只要不逼我老百姓收获的粮食全部纳粮,老百姓只要能自己养活自己,他们都不会造反。

所以为什么历史上李自成第一次被剿灭,只剩下十几人,后来又死灰复燃。不是李自成能力大,而是老百姓把他给顶起来了。

你看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喊的口号,

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要称王拜相。

黄巢起义,天补均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要天下均平富,杀进长安,夺江山。

太平天国,“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是均平富。

义和团的口号最牛,他们要扶清灭洋。帮助满清皇帝排忧解难,好伟大的。

从秦朝,到晚清,从来没有一次农民造反,口号喊的如此卑微,只是为了不纳粮,有饭吃,能活着,明朝皇帝做到了。

有的人很喜欢拿汉人民族大义说事,只要有一点指责汉人皇帝不好,动不动就说这个是汉奸,那个王八蛋不爱国。

那明朝皇帝汉人,造反农民军的也汉人,不管你指责那边的汉人,是不是都里外不是人呢!

看李自成的故事,不少人只顾过瘾,杀老朱家的藩王子孙,拯救老百姓很爽。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李自成农民军一路打仗十几年,粮草哪里来的呢?

对吧,他又没有后勤部长,打仗到处溜达,谁供应的粮草呢!事实就是和前面福王的例子一样,都是抢当地地主,豪绅大户。

你们富人不是有特权不交税么,金银财宝都聚拢到自己家里,皇帝也不敢找你们收税。

那好啊,我来取,我来用啊,李自成的军饷,粮草,除了自己屯田耕种,剩下都是靠这么解决的。

皇帝不敢找你们强收,我没这种顾虑啊,你们就是我李自成农民军的提款机。一路就是杀肥猪,过大年。

前几年四川发现了张献忠沉船宝藏,很多金银,不都是从明朝那些富人家里抢的么。

当时的富户的日子过的有多豪横,奢侈,李自成打到河南时,从福王家里拉走了几千车的粮食和白银。用福王的部分粮食赈济灾民。让“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队伍一下子滚雪球壮大。

万历年间大学士朱庚,有一个儿子朱石,广置田宅,极喜收藏,家里古董字画数不胜数,史书记载:“秦铜汉玉,周鼎商彝,哥窑倭漆,厂盒宣炉,法书名画,晋帖唐琴,所蓄之多,与分宜(严嵩)埒富。”  富到可以和大奸臣严嵩不差上下。

开封的周王、西安的秦王同样大量兼并土地,导致“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而且部分藩王拿到了经营盐业的权限,积累财富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太监和勋戚的资产主要集中在京畿。明武宗时期,太监谷大用就以勘地为名,获得庄田数十万亩。

崇祯时期,毛九华描述王朝的状况为:“势豪之家,仆隶多至数百,奸民乘势投献,百姓受其鱼肉。”

总督卢象升则直接上奏皇帝:“贫者日益贫,富者日益富,大约贫民之髓富民实吸之。

百姓只能跑到势豪之家,做仆人做奴隶过活,一个豪绅家里几百上千人。还有大量的百姓,做奴隶而不得,在死亡线上徘徊。

请问这是明朝缺粮食么?可以直白的告诉你,大明朝从来都不缺粮食,甚至粮食富裕到拿去做贸易。

清朝开国十大皇商有八位是晋商,那为什么清朝如此照顾山西商人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明朝末年后金多次破关而入,进入北京抢掳掠人口和金银财宝。

但他们缺少粮食、铁器等,晋商就不断输送盐铁和粮食、马匹、布匹等给后金。后金把入关掳掠而来的金银珠宝做交换。

很多人看明朝末年,特别是崇祯一朝的历史,有时候一头雾水。为什么后金破关而入,就是骑兵飞驰而来,就是抢东西,抢完也不恋战就走了。

也不攻城,也不抢地盘,就为了抢金银珠宝,其实就是为了和晋商做贸易,获取他们需要的粮食,后勤物资。

所以历史上,明朝军队穷的叮当响,还断粮。后金好像很少有历史记载,他们后勤出过什么问题。

那是因为,晋商从山西把盐铁和粮食、布匹,北上从内蒙古然后进入辽东,送到后金。

这种生意其实很早就开始做了,之前这么干的是北元的蒙古人。明英宗那会,也是跑到北京周边来抢金银珠宝,抢完就跑了。然后找山西的商人来做贸易,做私下交易。

到了崇祯年间,晋商,蒙古人,后金,大家一起做生意,大家一起玩的不要太开心。

后金出军队到北京来抢钱,蒙古人做物流中转,山西商人拿着钱,到内地来购买物资。一个完美的循环。

你可能觉得,哥们你这是胡说的吧!告诉你,这真不是胡说。河北张家口万全县,在《万全县志》中的记录,晋商与后金有走私关系,其中列举了一些商人的名字。万全县现在改为万全区,万全区东临首都北京,西傍煤都大同,南接华北腹地,北靠内蒙草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

你能说大明朝小冰期缺粮食,大明的粮食都可以拿来做贸易了。这个理由是有多打脸。

即然打脸,我们今天不妨一打到底,直接把这遮羞布给扯了。

最后我们在讲一个人,大明朝的擎天柱石,名将孙传庭。孙传庭在明朝的历史地位不得了,明末抗击农民起义的得力干将

《明史》曾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

崇祯时期,陕西灾情严重,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孙传庭担任巡抚后,上疏请求赈灾,可是朝廷也没钱,下拨的赈灾款少的可怜。然后流寇反贼到处作乱。

孙传庭为了筹集军饷、招募士兵,实行了清理屯田以充实军饷的决策。因为朝廷也不给钱,崇祯把钱丢到辽东这个大泥滩了,没钱,孙传庭你自己想办法。

因为各地军队原领屯地,被权贵、豪强、衙卫等侵占。孙传庭也不给他们客气,他先出告示,告知陕西地方官宦、士绅清屯政策;并对那些持不合作、观望态度占地之人进行严厉警告。

你想这些能侵占军队土地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都是有后台的。

孙传庭也不管你们那些,占的地都给交出来,收的银子给我吐出来。大明江山大厦将倾,你们现在还舍不得那点银子,李自成大军一来,你们都得死,银子也包不住。

最后清理了不少土豪劣绅侵占的民田金钱。最后不用朝廷出一分钱,最后钱的问题就解决了。

孙传庭很短的时间就弄了5千兵,他在剿灭高迎祥时,只能算偏师,却能一举活捉高迎祥,一战成名。

这一阶段,孙传庭的粮草军饷从来都不是问题,后勤问题被良好的解决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所顿悟,大明一个抱着金饭碗的乞丐饿死了。

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缺粮食后勤,自筹粮草的明朝将士也不缺粮食,攻打明朝的后金也不缺粮食。

唯独大明提供后勤的正规军,没粮食,没军饷。唯独大明朝最辛苦,最勤劳的老百姓没饭吃,饿到人吃人。

孙传庭对明朝的问题总结的特别好“权贵豪强、衙蠧学劣......贻国家以单弱此,其为人毒犹逾于流贼,而奸更甚于细作”,

侵占田地的权贵、豪强、官吏、士人等,比农民军和奸细对明朝的危害更大。大明就是因此身单力弱,这些人的毒害,比流寇还要严重无数倍。

包括前面我们讲的,明末学者顾炎武的观点,江南地区有田的人只占百分之十,无田的佃农却占到百分之九十。

作为当事人的明末文臣,武将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朝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危害是什么。不是天灾,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人祸。

到今天居然又一群所谓的,汉人江山不可指责的神人,高呼大明亡于天气原因,小冰期。

大明亡于时运不济,运气不好,溜须拍马界的祖师估计都达不到如此高度。拍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后别在拍了。

因为纵观世界史,除了庞贝古城,火山爆发干掉一个地区。历史上你说因为天气问题,让一个国家灭亡了,这种事还真的少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