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马懿的隐忍之术

书桃寻史 2023-03-13 16:07:2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每逢天下大乱之时,必是英雄辈出之日。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时期,就是这样一个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的年代。在风烟滚滚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般的人物,其中三国后期的司马懿便是其中之一。

传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曹操因此颇为忌惮,曾动杀机欲除之而后快,但最终都被司马懿化解。

曹操死后,司马懿非但无恙,还成为了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辅佐了曹魏四代君主,权倾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权臣。司马懿过人谋略和胆识,无不让后人钦佩和敬仰。

低调做人,他拥有高超的人生智慧

司马懿出生官宦世家,自他的高祖父起,直到他的父亲都是朝廷命官,因此,司马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育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才华不俗,司马懿排行老二,因兄弟八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因此被人称为“司马八达”,其中司马懿和他的大哥司马朗最富盛名。

年少时的司马懿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胆略和才华,他刻苦读书习字,熟读诸子百家,尤其喜欢读兵书,也精于骑马射箭,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兼备青年才俊。

据说当时的南阳太守杨俊有识人之术,见过司马懿后,他就断言:此人长大后必然非寻常之人,日后必能成大器。

除了杨俊之外,作为司马朗的朋友,曹魏尚书崔琰也曾这样称赞司马懿:“你弟弟才华出众,文武兼备,做事果断,不是你能比得上的。”司马朗闻言大笑,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对弟弟的夸赞。

司马懿对自己也颇为自信,经常爱出风头,他在追随老师胡昭学习期间,曾因为自己的自大自负而与同学周生结怨,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依然我行我素。

周生因此怀恨在心,决心伺机杀死司马懿。后来终于寻得一个机会,周生在老师胡昭出去讲学之时,带领同伙埋伏在司马懿必经之路上,只待司马懿经过之时杀掉他。

碰巧周生在密谋时被另一位同学听到,于是这位同学赶紧去报告了他们的老师胡昭,胡昭听说后快马加鞭赶到周生他们的埋伏之处,历经艰险终于在崤山渑池找到了周生和他的同伙。

胡昭哭泣着用圣人之道规劝周生,经过一番苦心劝说,周生终于被老师的诚意所感动,承诺放弃杀死司马懿的行动,并发誓以后再也不会有此类想法,司马懿这才得以平安无事。

对于此事,司马懿当时毫不知情,当他听闻之后,大为惊骇,冷汗直流。

这次的险遭不测,让司马懿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言行,收敛了自己的锋芒,从此不再张扬,低调做人,对待别人谦虚恭敬,一心勤勤恳恳专注做事,这个习惯一直伴随了他的终生,也让他受益匪浅。

后来,当多疑的曹操因为梦到“三马同槽”时,料定司马懿以后会干预曹氏家事,对他起了杀心。再加上曹操无意间又看到司马懿有“狼顾鸢视”之相,更坚定了要杀司马懿的决心。

所谓“狼顾鸢视”,就是说人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头可以像狼一样转动180度,看人的目光也像鹰一样锐利无比。据说有这种面相的人一定是大奸之人。

正当曹操准备找个借口杀掉司马懿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丕却极力为司马懿开脱。司马懿得知消息后做人更为低调,做事更为认真,甚至连喂马这样的小事也亲力亲为,曹操看到后,这才逐渐打消了杀他的想法,司马懿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而跟司马懿恰好相反的,就是同在曹操帐下的杨修,同样的才华过人,却因为太过张扬,几次三番在曹操面前故作聪明,不知进退,终于在一次擅自揣测曹操军令时,被曹操以动摇军心的罪名斩首。

进退有度,他拥有惊人的政治韬略

司马懿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拥有过人的胆识和审时度势的谋略,能迅速判断局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该进则进,当仁不让;该退则退,韬光养晦。

据说,曹操第一次征召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因不满曹操控制东汉政权,再加上曹氏为阉官之后,所以司马懿不愿屈节其下,就谎称自己身患风痹症病而不能出仕。

对于司马懿的推脱之词,曹操当然不信,他派刺客夜间潜入司马懿卧房,拿起宝剑刺向司马懿,哪知司马懿依然躺在床上巍然不动,就像是真的瘫痪在床一样,这才骗过了曹操,这也让司马懿度过了七年的安然岁月。

后来,司马懿因不耻与曹洪交往,与其结怨,于是曹洪向曹操进谗言,曹操再次召见司马懿,心里暗下决心,如果此次司马懿还称病不来,就立刻杀掉他。

此时的司马懿早已料定曹操会这样做,所以他见到曹操派的人来时,立刻扔掉了拐杖,十分主动地去辅助曹操,最后渐得曹操信任。

司马懿审时度势的能力使他不仅得以保全性命,而且还为自己开启了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司马懿在辅助曹丕期间,经历了激烈的世子之争,他深得曹丕信任,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帮助曹丕顺利继位当上魏王,从此也位极人臣,在司马懿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先后辅佐了四代魏主,为巩固曹魏统治做出来了杰出的贡献。

运筹帷幄,他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乱世纷争中,一定程度上,武力就代表了实力,司马懿自小熟读兵书,弓马娴熟,戎马一生,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司马懿一生在军事上建功颇多,斩杀张霸,征战公孙渊,破襄平,擒斩孟达、与诸葛孔明对战等。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斩杀孟达和与诸葛亮的对战。

在新城之战中,司马懿预测出蜀国降将孟达有谋反之心,遂将计就计,一面去信好言安抚孟达,令孟达放松警惕,疏于防范,错过了反叛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司马懿先斩后奏,暗中行军,仅用八天就行军千里,突然兵临城下后生擒孟达,在新城之战中,司马懿的果断和智慧略见一斑,确实令人敬佩。

后来,司马懿在与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大军对仗五丈原之时,也显示出了他不凡的气度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时刻不忘刘备临终时的托孤重任,屡次出兵伐魏。

公元234年,诸葛亮又一次起兵伐魏,司马懿根据当时形势,制定了“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战略方案。命令全军不得出城迎战,双方对峙百日。

蜀国军队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困难,必须速战速决。而司马懿就是闭城不战,企图拖垮蜀军。

于是,诸葛亮就命士兵每日在阵前叫骂,魏军士兵群情激愤,不堪忍受,但司马懿不以为然,他丝毫不为所动,依旧高悬免战牌,坚守不出,诸葛亮心急如焚。

后来,诸葛亮派使者送给司马懿一件礼物,司马懿命使者当众打开,竟是一件女人穿的绣裙,意在讽刺司马懿不敢出战,就像女人一样胆小怯懦。

诸葛亮智慧超群,他的激将法当年成功的将东吴元帅周瑜气得吐血身亡,周瑜临终仰天长叹质问老天:“既生瑜,何生亮?”

面对诸葛亮的如此羞辱,魏军将士都气愤不已,纷纷扬言要杀了使者,哪知司马懿却制止了将士们,他哈哈一笑,略一思索,顿时识破了诸葛亮的激将法。

后来,司马懿不仅不生气,还关切地向使者询问他们诸葛丞相的生活起居情况。

蜀国使者颇感意外,他本抱着必死的决心来送女装羞辱司马懿。此时,司马懿却和他谈起了和军情无关的话题,使者无法得知司马懿的真实意图,于是就如实回答了司马懿的问题。

使者表示诸葛丞相每天国事繁多,公务缠身,睡得晚起的早,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就连军中责罚二十棍以上的案子,都是丞相亲自批阅。

司马懿又问使者:“那你们丞相平时吃饭怎么样?”

使者回答:“丞相每顿只吃一小碗米饭,有时太忙了甚至都忘记了吃饭。”

司马懿听说后,心中暗喜,挥手放走了使者。

使者走后,司马懿高兴地说:“诸葛亮命不久矣。”

果然,在此后不久,五丈原传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诸葛亮时年五十四岁。蜀军连夜撤退,此次伐魏也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蜀兵在撤退的时候,民间有司马懿“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传说,但说到底,还是司马懿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拖垮了蜀军。

由此可见,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可谓棋逢对手,不相上下。

纵观司马懿一生,才华卓越,智慧过人,功勋卓著。虽生逢乱世,却能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能建功立业,被曹丕,曹睿,曹爽等几任君主所依赖,辅佐了魏国四代君主而屹立不倒,他不仅是一代权臣,更是一代英雄。

0 阅读:53

书桃寻史

简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