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隐情?顾虑多?八路军改编,毛主席也为难:徐向前职务怎么安排

青史佐酒 2023-12-15 16:57:56

1937年8月,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这也意味着全民族抗战终于突破了最后一把来自内部的枷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番号改变,背后却经历了漫长的争执、谈判,甚至是军事对抗。

当然,对比起来自于外部的压力,红军内部的转变则更为艰难。比如刚上任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在率部进入晋东北抗战前,就曾特意找到徐向前,抱怨过两个“难以接受”的问题:

第一、将红军的番号、帽徽改成国民党的,感情上接受不了。

第二、八路军改编,很多干部层层下放,原来的红军军长、师长,明明能带一个军、一个师作战,现在却只能带一个团、一个营,有些人觉得委屈。

陈锡联是直肠子,徐向前对他又有救命之恩,跟自己的老首长谈心自然敢讲真话。况且陈锡联反映的这两个问题,也都不是个人问题。不想“改名换帽”是替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发声,提起“职务降级”则是给四方面军的一些老战友要个说法。

红军三大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115和120师在人员配置方面没有大改动,这两个师的干部虽然也是降级使用,但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安排。只有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来的129师,干部任用普遍存在多降级、多副职的状况,比如李先念原来是军政委,竟然连降六级成了营长。

包括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得到的任命也仅是副师长。

老部队为什么不能由老首长来带?怎么红四方面军改编成一个师,师长还是来自一方面军的刘伯承?这些个问题不仅当时22岁的陈锡联想不通,很多四方面军的干部也想不通。

那么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旗帜人物,由徐向前担任129师师长,是否真的更加合适?

一、3个师中,129师最特殊

其实在八路军改编的问题上,129师的情况确实要比另外2个师复杂。首先从部队构成方面来看:

115师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陕南74师组成,全师共15000人;

120师由红二方面军、陕北红军27、28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组成,全师共14000人;

129师由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及陕北第29军、第30军、独立师所辖的4个团组成,全师共13000人。

这组数据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129师的底子虽然是来自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但也补充了相当一部分的陕北红军。

第二、八路军3个师中,129师兵力最少。且名义上隶属于129师的这13000人中,原陕北的部队,加上由红四方面军主力12师改编的770团,都被抽调留守陕甘宁根据地,129师真正的机动兵力只有9100余人,仅为115师和120师的三分之二。

当年长征懋功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总兵力达到8万余人,远高于红一、二方面军的1万余人。但等到改编八路军的时候,这支曾经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方面军,却到了需要补充陕北红军才能编组成师的尴尬地步。

草地分兵后,红四方面军南下成都失利,兵力锐减二分之一。之后又是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与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主力红9军、红30军,包括由一方面军合编过去的红5军都伤筋动骨。

底子损耗太大,是129师改编的根本难题。

红四方面军如果单独成师,徐向前担任师长顺理成章,没有任何异议。但实际上129师是一支合编而来的部队,那么由作为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担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显然也是合理的配置。

另一方面来讲,宁夏战役前红四方面军就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5、9、30三个军负责西渡黄河作战,另外的红4、31两个军则配合红二方面军全部、一方面军独立师组成向南防御部队,并作为预备队。

后来宁夏战役进攻受阻,上级下达“派兵增援西路军”的命令,南线预备队被改编为援西军,以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由陕西淳化、三原出发,日夜兼程赶赴河西走廊。

也就是说从援西军成立的1937年2月起,一直到到八路军成立的1937年8月,这半年时间内四方面军的红4军、红31军,也就是后来组成129师主体的这两个军,实际一直都是刘伯承在指挥。

反复的临战换将是兵家大忌,129师如果改由徐向前担任师长,一是指挥班子需要大改动,二是部队战略战术要重新适应,时间来不及。相反如果延续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这套组合,再加上回归的徐向前担任副师长,不仅稳定,而且强强联合。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伯承的锐利,加上徐向前的沉稳,也是129师在抗日战争中战绩后来居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番号争取让谈判几度陷入死胡同

其实按照红军的老传统,部队一般都是不倾向于满编,而是习惯于多设番号,空出编制,比如把一个团编成一个师,把一个师编成一个军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壮声势,迷惑敌人,同时也能边打边补,一场战斗下部队反而越打越多。

改编八路军,以红军当时的干部储备、地方兵员储备,多编几个师的番号也是绰绰有余的。而事实上红军一开始是这么想,并且也是这么做的。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紧接着1937年的2月中旬,红军代表就奔赴西安,就部队改编的问题展开谈判。当时红军和国民党方面,分别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红军的方案是:

红军组成一路军,设总指挥部,配正副总司令,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下辖4个军、12个师、36个旅。4个军的军长分别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担任。

国民党的方案是:

红军只能编2个师、8个团,且师上面不设军,更不设总指挥部,8个团共编15000人。2个师直属西安行营领导。军官配备,除师长由红军指派,副师长以下至副排长军官,统统由南京配备。

一面是4个军,一面是2个师,差距太大,根本谈不拢。但为了尽早奔赴前线抗日,红军做出了第一次让步:

将原来的4个军12个师改为4个师12旅,共计7万人。红军三大方面军分别改编为师,其下的军编为旅,师编为团,并以陕北红军的27、28、29、30、31军五部共5000人,连同地方武装,编为第4个师。4个师的师长仍是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

也就是说在红军自主提出的两个方案中,无论是军长还是师长,一直都是固定的4个人选: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

但因为宁夏战役进展不顺利,抗日战争又迫在眉睫。所以在1937年3月,红军被迫做出最一次让步:提出将红军编为三个师,如果此方案再不通过,红军将单方面向外部公布改编结果,并独立进行抗日。

1937年3月8日,谈判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所以从整个谈判过程来看,徐向前的名额是最后关头才被拿下了的,而且是在外部重重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无奈之举。

不过对于和刘伯承搭档,徐向前倒是非常欣慰,他曾在回忆录中提到:

“我和刘伯承同志在长征期间相处,对他有所了解。他为人处事光明磊落,豁达大度,熟思断行,军事理论和指挥能力都相当强。再次与他共事,我是很高兴的。”

据说后来129师政委张浩因病前往后方休养后,刘伯承曾主动向上级提出两种方案:

一、自己仍然任师长,以副师长徐向前接任政委;

二、自己改任政委,副师长徐向前接任师长。

不过这两个方案最终都没有得到批准,因为对于毛主席来说,抗日战争打开局面后,再将刘伯承和徐向前这两员“大帅”放在129师这一个篮子里,显然有些浪费人才,应该要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搭配方式。

三、徐向前的作用,从不局限于副师长

对于徐向前的任用,毛主席一直保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多用,一个是大用。

“多用”是指不单纯只负责军事指挥。

八路军成立后,115师和120师先赴山西抗战,120师暂不出动,留下来保卫陕甘宁边区,并由刘伯承负责整军备战。而作为129师的副师长,徐向前在八路军改编后并没有立即回到部队,而是被安排去了山西参加统战工作。

这个人事任命是毛主席亲自决定的,因为当时八路军要前往山西抗战,就必须配合阎锡山的晋绥军作战,需要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中间人来协调。徐向前本身是山西人,与阎锡山同乡,又在他办的太原师范读过书,晋军中有些熟人,再加上黄埔一期这重身份的加持,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也正因为重任在肩,129师的整训、誓师出征等活动徐向前都没有参加。直到129师开赴山西,徐向前才接到总部急调,让他率领已活动至五台地区的769团归建129师。这样,徐向前才结束了“游说”生涯,率部归建。

“大用”则是指名义上担任副师长,实际作为“一把手”负责独当一面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徐向前就开始脱离129师主力,独领一部在和顺县西部山区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守榆社的汤恩伯部击敌。开辟晋东南根据地。1938年4月,徐向前又率领129师和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

毛主席非常清楚徐向前的能力,能打仗,能练兵,建设根据地也是一把好手,所以从不将他局限在129师的指挥体系内,而是放任徐向前独自领兵,去独当一面。而事实证明徐向前无论到哪,都能迅速打开局面,所部所创造的战绩,丝毫不逊色于八路军其他主力。

日军占领平津后,迅即沿津浦路南下,直逼山东。国军第三路军指挥韩复榘畏敌如虎,丧魂失魄,竟率十万大军不战而逃,致使山东全境沦入敌手。为了稳住山东抗日根据地,毛主席再度想到徐向前,命令他火速奔赴山东,统一指挥新黄河以北、山东境内及冀鲁边各正规部队和游击部队。

当《大众日报》上刊登徐向前的就职通电后,引起了全国军界、政界和舆论界的重视。在以后的数年间,国民党统帅部一直把山东八路军称为“徐向前部”。

当时在山东,有三支八路军体系下的主力作战部队:

一、由原地方起义武装为基础,改编为八路军的山东纵队,由张经武任纵队指挥,黎玉任政委,辖八个支队,活跃在鲁中、鲁南及胶东地区,兵力约40000余人

二、由115师343旅、129师津浦支队为基础,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控制着津南、鲁西北的十五个县份,兵力共20000余人

三、115师师部及685团,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1939年春进入鲁西平原,与湖西地方武装合编为苏鲁豫抗日支队,战斗在泰西、运西地区,兵力约8000人。

这三支部队中,山东纵队人数最多,但也是唯一白手起家的地方部队,成立时间短,战斗经验少,干部缺,装备差。所以徐向前赴任后的第一站,就是带着160多名干部首先到了山东纵队,帮助他们统一建制,健全领导机构,并应对日军发动的“大扫荡”。

3个月后,经毛主席批准,正式组成八路军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

这个时期的徐向前,手下总兵力高达7万人左右。不过因为部队过于分散,陈光、杨得志、肖华所部距离较远,又能同总部直接联系,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徐向前的职责就是直接指挥山东纵队,并总揽全局,协调指挥其余山东各部。

在徐向前、罗荣桓、朱瑞等人的指挥下,山东部队发展迅猛。短短一年时间,在日军反复扫荡、围攻之下,山东八路军规模不降反增,从8万余人增加到15万人,几乎翻番。更为可贵的是,山东根据地在徐向前的建设下,逐渐成长为我军最为稳固、最靠近前线的大后方,为抗日战争,包括后来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补给,可谓意义重大。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军民从1938年下半年至1940年上半年,共进行大小战斗2000余次,毙伤俘日军松井山村中将以下近20000人、伪军25000余人,击落敌机3架、兵舰1艘、汽艇7只,摧毁敌人据点、铁路、公路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徐、朱、罗等人在山东的辉煌战果,毛主席也是大为赞扬:

“山东工作在同志们艰苦创造中,已获得巨大成绩。

后来1940年6月“七大”召开,毛主席也是首先想到徐向前,让他务必赶回延安参加会议。而这一行,也成为了徐向前军旅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

四、保卫陕甘宁

徐向前回到延安不久后,毛主席就找到他,说为了充实山东的指挥力量,决定再调一批干部过去,让徐向前去送行,并给他们介绍具体情况,指导一下工作。结果人群刚走到延安南门外的一条山路上,徐向前面前的一匹马突然受惊,一阵狂跳,踢到他左腿上,直接导致胫骨骨折。

这一下,害得徐向前在医院病床上躺了半年多。当时医疗条件差,营养缺乏,又发烧又便秘的,来回折腾,弄得身体虚弱不堪,伤部愈合困难。徐向前心中想着部队,又担心抗日事业,心中越发苦闷,只能利用一些空余时间总结抗战经验,传到前线部队,指导他们作战。

因为这场意外,山东的工作由罗荣桓接手。后来徐向前虽然康复,但也不适合长途跋涉再去山东。1942年5月,毛主席决定统一晋西北和陕甘宁两个地区的军事指挥,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由贺龙任司令员,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值得一提是,联防军是在120师的基础上成立的,所以当时徐向前也创造了两个记录。一方面,他是唯一一位指挥过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元帅;另一方面,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由徐向前指挥过的部队总数高达十多万,这在整个八路军中都是少见的。

不过相比于129师和山东纵队,担负保卫后方任务的联防军,军事任务其实并不多,相反大多都是生产建设的任务。可能也是觉得徐向前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后来毛主席又找他谈话,让他去抗日军政大学当校长。

毛主席是非常重视抗大的,他曾在这所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军校,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抗大就是要继承黄埔的革命精神,完成黄埔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也正因为重视,抗大的校长人选一直都是由“军事能力出众”的高级将领担任,比如林彪、刘伯承就分别担任过抗大的正副校长。毛主席让徐向前继任抗大校长,也是因为论资历、威望、能力,当时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当时的抗大学员里不乏性格十足的名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敢顶撞上级”的韩先楚。像这样的猛将,要让他安安静静沉下心来学习军事理论,也只有曾经的总指挥徐向前能镇得住。

不过徐向前本人的性格是比较内敛的,不善于交际,让他办军校反而有些为难,所以他也曾跟主席反映说:

“我恐怕不行,挑不起来。还是派我到前方带兵打仗,比较合适”

但毛主席则是充分信任他,说到:

“向前同志,你是师范生、黄埔生,又有作战经验,办学校有什么困难的?决定你去就去吧,将来有的是仗打,我们还要总反攻嘛!”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选择是对的。在徐向前恩威并施,以学养战的思路下,抗大在抗日战争最严峻的形势下,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了最出色的军事人才。从这所军校走出的学生,逐渐成为抗战后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主干力量。

常有说法称,徐向前在抗日战争中并未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129师副师长的职务限制了他。但其实细数徐向前在这几年间的履历,从山西、冀南,到山东、延安,从统战、领兵,到建设根据地、搞生产、办军校,徐向前的任务最为繁重,完成的也最为出色。

正是毛主席的知人善任,造就了徐向前军旅生涯的超凡成就,也为后来新生的共和国培养了一位的英雄元帅。

45 阅读:12584
评论列表
  • 2023-12-16 12:33

    布衣元帅赢得全军的尊敬👍

  • 2024-01-05 20:46

    四方面没有军团那一级,军长就相当于一方面军的军团长

    陈川 回复:
    是的 而且四方面军一个军的人数2~3万人 和一方面军 一三军团人数差不多 超过一方面军其他军团。
  • 2023-12-27 22:19

    一方面军长征都打没了,活下来的干部也是从连排级别干起,只是在东征的过程中队伍得到补充,在改变八路军的时候稍微好一点而已。

  • 2024-01-17 19:02

    作者许多理论太过于牵强,自己太自以为是了

  • 2024-01-02 19:49

青史佐酒

简介:深耕军史,还原真实的1931—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