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的虾须镯不是坠儿偷的!背后牵扯一桩旧案,花袭人是罪魁祸首

南山橘暖红楼 2024-05-01 09:03:20

大家好,今天说一说《红楼梦》里的一桩偷窃官司。

贾宝玉屋里的小丫鬟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这件事表面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一个小丫鬟见财起意,恶向胆边生,趁乱窃取了通房大丫鬟的金首饰。

但细细深究起来,背后的根由极其复杂,不仅暴露出贾宝玉屋里的管理黑洞,还牵扯出坠儿偷窃的背后得另一桩冤案,真正的小偷可能也不是坠儿,而罪魁祸首应该是花袭人。

下面咱们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1、虾须镯事件表面,全是人情世故

这件事发在第四十九回,地点在芦雪庵,因为众姊妹要赏雪作诗一起玩,但诗社还没开始。贾宝玉和史湘云从贾母那里要了一块新鲜的鹿肉,就在旁边屋里吃起烧烤来。

诗社本已经请了王熙凤做监察御史,但王总太忙了,暂时没空,就让平儿来说一声。史湘云拉着平儿也一起吃。因为嫌碍事,又怕油污弄脏了,平儿就把手上戴的一对金镯子摘了下来,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她去吃鹿肉了。

一会儿王熙凤也来了,大家嘻嘻哈哈吃完鹿肉,平儿再去找镯子戴的时候,发现居然少了一只。

这个镯子是纯金的虾须镯,上面还有一颗价值不菲的珍珠,是王熙凤给平儿的,八成就是为了前几天她打了平儿才刚给了不久,平儿戴着是对王熙凤的一种态度,此时丢了一只,平儿是既心疼又害怕的。

于是一向谨慎稳重的平姑娘,立刻当众就说破了这这件:左右前后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这件事要是闹下去,只怕扫了大家作诗玩乐的兴致,而且当时薛宝琴、薛宝钗、李婶娘母女三个全都在场,看在亲戚们眼里也不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王熙凤怀疑是邢岫烟的丫鬟偷得,因为邢岫烟太穷了么,所以头一个疑心她的丫鬟没见过世面,偷了金镯子拿去换钱花。

不仅王熙凤怀疑,平儿也这样怀疑,这还是书中明确写过疼爱和实在帮助过邢岫烟的俩人,尚且如此看待她,可想而知清贫困窘的邢岫烟在贾府是多么艰难的处境。

那邢岫烟又是王熙凤亲婆婆邢夫人的侄女,若此时真的从邢岫烟的丫鬟身上饭找出来虾须镯,岂不是王熙凤里外不是人?

幸亏王熙凤反应快,她笑着说:“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轻松带过去,就把话题引到了做诗社上去:你们今儿做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

这里可以看出王熙凤聪慧机敏,处事能力迅速果断。其实她根本就不知道虾须镯去了哪里的,但她这样说了,就稳住了当时的局面,遮掩了这件丑事,还安抚了平儿的心。

事后当然过了三天,这个虾须镯也没能自己出来。但王熙凤是有本事的,当时出了园子,她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这件事,终于在几个三天之后,查到了镯子是贾宝玉屋里一个叫坠儿的三等丫鬟偷的。

如果王夫人后来也能采取王熙凤的意见,这样暗中查访绣春囊的事情,其实也容易查出来的。但王夫人就是要闹得大张旗鼓,丑态百出,无非是她要邢夫人斗法,让邢夫人丢人比她丢的更大罢了。

说回坠儿偷窃这件事查出结果后,婆子拿了镯子来汇报,正好王熙凤没在家,报给了平儿。

偏偏平儿又是失主本人,一看是宝玉屋里的人偷得,当即就要隐瞒下来。倒不全是为了做人情,也不只是为了报答她挨打之后,贾宝玉给她赔礼安慰还百般殷勤照顾,更是为了平衡大局,大家的体面着想。

毕竟她是王熙凤的丫鬟,这件事若说到了外面,宝玉难堪会直接关联到贾母和王夫人,到时候王熙凤也难做人的。

于是著名的端水大师平儿就只跟王熙凤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其实平儿一向小心谨慎,这么拙劣的谎言,王熙凤听了也未必信的。贾府里每天那么多奴仆每天在各条路上来回穿梭,还能都看不见一个金镯子?只是她相信平儿的为人,愿意把这种小事交给平儿自己处理罢了。

然后平儿就悄悄的来找宝玉屋里的大丫鬟麝月,说明了这件事。当时花袭人回娘家参加葬礼还没回来,宝玉屋里管事的俩大丫鬟是晴雯和麝月,其中晴雯是领头的,因为她是贾母赏赐,又最得宝玉信任宠爱。

但平儿却偏不找晴雯说,因为她认为晴雯那蹄子是块暴炭,心高气傲,脾气火爆,一旦听说是她手下的小丫鬟做了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再吵嚷打骂起来,把事情闹大了就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心意,此处可见晴雯人缘是真的不好,骄纵跋扈也是有名的。

平儿避开她只跟麝月说,处处都是为了宝玉着想,宝玉跑来躲在外面偷听了这一番话之后心里很是感激平儿,但他的嘴里藏不住话,接着就跑回去跟晴雯说了。晴雯果然当场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这次是宝玉暂时劝住了。

但晴雯这一口恶气没出,到底是压不下去,第二天趁着宝玉去了王子腾家,就把坠儿喊来,借口说她偷懒贪玩臭骂一顿,拿一丈青戳坠儿的手,又让宋妈喊了坠儿的娘来直接给她撵出去了。

这件事情发展到这里,镯子也找到了,物归原主,小偷也被扎了手,被撵了出去,好像是皆大欢喜,没什么毛病了。但背后隐藏的问题和疑点却远远不止于此。

2、虾须镯不一定是坠儿偷的,可能与宋妈脱不了干系

其实,虾须镯到底是不是坠儿偷的,这都是个问号。

因为自始至终,坠儿都没有直接和虾须镯产生过任何直接的关联,反而和虾须镯有直接关系的人是宝玉屋里的宋妈,也就是那个宋嬷嬷。

拿着虾须镯去找平儿汇报的人是宋妈;晴雯喊来去找坠儿母亲进来领女儿走人的也是宋妈,当时作者还特意写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她。”

后面也是宋妈妈拦着坠儿母女,嫌她们不懂规矩,让坠儿临走给晴雯麝月几个大丫头姐姐磕头告别。

如果这个虾须镯就是宋妈偷的,但是她贼喊捉贼,害怕查出来她自己被责罚,直接拿着镯子去找凤姐和平儿,把脏水泼到了小丫鬟坠儿身上,其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因为宋妈去一说,这件事就准了九成,平儿当时就信了,她一向处事公正聪明的人,甚至都不用去问坠儿一句的,估计要不是碍着贾宝玉等主子的情面,只怕立刻就要把坠儿拉出去打二十板子,然后撵走就行。这也是贾府的旧例了,后面平儿处理春燕的娘,探春处理彩儿的娘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只听管事的婆子和大丫鬟们汇报,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就暴露出坠儿这种贾府里真正底层丫鬟的生存环境艰难,那是没有半点话语权的,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机会。

她们的生死荣辱,不仅掌握在主子手里,还能任由这些管事的婆子和大丫鬟们拿捏。就算被晴雯扯过去打骂一顿,坠儿也是只敢疼的哭,甚至都不敢求饶,更不敢像潘金莲屋里的秋菊一样犟嘴,她被打了,被撵了,还要给大丫鬟们谢恩磕头,人家大丫鬟姐姐们都不爱搭理呢。

她娘略说了几句,就被晴雯怒骂,又被麝月抢白:“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母女俩只好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可见假设坠儿并没有偷虾须镯,只是晴雯乱发脾气把她打骂一顿撵出去,也是很容易、很正常的事情,坠儿母女只能承受罢了。

在虾须镯事件中,这个宋妈实在太抢戏了,她全程都在关注这件事,几乎处处都是她出来帮着传话、跑腿、打边鼓。如果镯子是她偷的,其实更合理一些,因为只有等坠儿去了,这件事就了局,她就完全没危险了。

3、虾须镯事件背后,折射宝玉屋里管理混乱,牵出另一桩旧案

那有读者可能就质问了,如果是宋妈偷的虾须镯,那为什么宋妈还要劝晴雯要等“花姑娘回来呢?”

宝玉屋里谁最不知道晴雯是个暴脾气,又是花袭人的死对头,宋嬷嬷这时候越提花袭人,就会激的晴雯更快更狠的撵走坠儿。事实也是这样,晴雯一听就怒了:“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她家的人来领她出去。”这不就得了么。

那为什么又说背后的罪魁祸首是花袭人呢?

因为这个宋嬷嬷她是花袭人的心腹。

她虽然不是宝玉的奶妈之一,但她一定是宝玉屋里比较得力的婆子,书中好几次都有她出场,看样子应该是个领头的,尤其是花袭人手下最得力之人。比如给史湘云送点心,给晴雯送衣物钱财,袭人都是用的她。

为什么呀?因为这些都是肥差,去史侯爷家送东西不仅有出差补贴,还能得到几两银子赏赐的,晴雯都病那样了,倍捻出去了,给她送东西都背着王夫人偷偷的,宋妈拿了包袱里的银子和首饰,晴雯还能追究不成?简直是油水随便捞呀。

当她拿着虾须镯去给平儿送镯子汇报的时候,平儿也十分信任,这里面也有袭人的情面,一是因为平儿和袭人是好闺蜜,二是因为袭人如今是王夫人麾下,打狗要看主人嘛。

那既然这个宋嬷嬷在宝玉屋里得脸,为什么又可能偷东西呢?她难道还缺钱不成?贾府里上下谁不缺钱?这些婆子丫鬟们缺钱比只会上面的主子们更严重。

说宋妈偷虾须镯得动机不只是因为贪财,更是因为她所在的宝玉屋里这个大环境实在太乱了,除了宝玉晴雯之外,几乎个个都是精致利己,不择手段的人。

因为领头的管事大丫鬟花袭人是靠身体上位,得宝玉重用,给了她与众不同的体面。接着她又攀上了王夫人得了准姨娘的待遇,大丫鬟们个个眼红嫉妒,说她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袭人为了哄住她们,只能是对碧痕和宝玉洗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大丫鬟们偷懒不闻不问,尤其是宝玉不在家的时候,一个个跑的没影疯玩,打牌斗棋嗑瓜子,还骂李嬷嬷是老货。

下面的人一看原来像花袭人这样不择手段的才能得好处,于是连扫地的粗使丫鬟也个个擦胭抹粉,簪花插柳,都想着学学花袭人,让宝玉瞧得上她们才好。

于是贾宝玉屋里不仅风气不正,管理也非常的混乱,花袭人整天忙的要死,连宝玉的贴身衣服鞋袜都没空做要求宝钗、湘云去做,但其实是因为她为了收买那些丫鬟婆子们,堵人家的嘴,才把很多人活儿能干的都干了,该管的错处也都不管了。

也就是晴雯说的“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所以王夫人说人人都赞袭人好话,说她“至贤至善”。那要是有人替我干活,让我白拿工资,我肯定也不说她一句坏话,也得夸她呀。

但这样下去也有个最大的坏处就是,花袭人渐渐在宝玉屋里一手遮天了,下面的丫鬟如果想要上位,就要抱花袭人的大腿,麝月、秋纹、碧痕几个已经围的铁桶一般,不管是宝玉还是袭人给的好处,这个大丫鬟都要先占尽了,哪里还有多少轮到别人头上呢?

丫鬟小红那样出挑,宝玉竟然不认得她,还反问小红:“你为什么不做那眼见的事?”这是小红不想做吗?

麝月听了坠儿偷窃的事情,气的骂:“这小娼妇也见过些东西,怎么这么眼皮子浅。”晴雯戳坠儿手的时候也这样骂:“眼皮子浅,爪子又轻”,但却从来没人想过,坠儿是见过好东西又怎么样呢?坠儿这样的小丫头她们得到过吗?

晴雯五六年攒了三四百金,花袭人连石榴裙和绛纹戒指都不稀罕,随手打赏小厮婆子六钱银子三百钱,秋纹说绫罗绸缎的衣裳横竖每年都得赏赐。

可是小丫鬟佳蕙得了林黛玉赏的一把钱就欢喜的说:“我好造化!”还让小红给她一五一十的数了存起来的。

而且小丫鬟最终上位当姨娘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春燕才会那么开心自己以后能放出去,干脆就不做那个春梦了。

而坠儿也因此被认定,她就是那个偷窃了平儿虾须镯的人,毕竟她和心思活络的小红是好朋友,不仅冒险帮贾芸和小红私相传递赚好处,又说过“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这种冷血的话。

但是却忽略了坠儿这样的小丫头,其实是宝玉屋里最底层的人,她连说话的份儿也没有,这屋里人人都能决定她们的命运。一旦做出这种事情被发现,其实是毫无转圜余地的,被撵出去之后,她们就会失去每月500钱的收入,得不偿失呀。

是必死无疑的。既然坠儿在贾府有母亲在二门外做事,可见她是一个家生女,那她偷了金镯子为什么不赶紧送出去,给她母亲去变卖典当了换成现金,反而要留在自己屋里被抓赃呢?

宝玉都说坠儿是那样伶俐的一个人,难道这点道理也不懂?这就不太合常理了。

再来看看宝玉屋里老婆子们,如宋嬷嬷等人又是个什么生存状态呢?其实她们偷东西的动机不少于这些小丫鬟。

而且她们在这屋里奴才群体中也不是最底层,以及主子们面前也有开口说话的资格。

贾宝玉嫌弃她们是粗蠢的鱼眼睛根本不屑一顾,有什么脏活累活都让她们去做,而且丫鬟们毕竟年轻,宝玉真的有事儿的话,贾母王夫人还要先骂这些婆子们,连李嬷嬷都逃不了,何况宋嬷嬷等人呢?

这不就是李贵说的:“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挨打受骂的。”这些婆子们是不指望贾宝玉对她们也能怜香惜玉的,只能自己拼命的谋私利,保全自身体。

所以才在宝玉第二次在潇湘馆里和林黛玉吵架摔玉的时候才写过:“谁知那些老婆子们见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倘或连累了她们,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了她们。”

又在宝玉的生日晚宴上写:“老嬷嬷们一面明吃,一面暗偷。”几乎可以说是这些老婆子已经偷到贾宝玉等主子的眼皮底下明面上来了,她们和春燕的娘与姨妈都一样:“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

这些婆子们在贾宝玉屋里得了袭人给的方便,日常隐形,能少干活,而去打牌、吃酒自然乐意,但也要有本钱才行。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自然不能只靠那一两半两的月例银子,能偷的自然不可能少偷!反正花袭人她自己理亏又爱装烂好人,贾宝玉又是个丈八的台灯。

王夫人屋里的东西都被偷了那么许多也没人管;迎春屋里首饰被偷了去典当;宝玉又得宠,又大方,屋里奇珍异宝值钱的东西那么多,这些婆子不偷才见鬼了。

再有一条就是这些婆子可能管不着晴雯等大丫鬟,但确实是能管得着坠儿这些底下小丫头们的,若是查问出来找一个丫头来做“替罪羊”,给她们顶罪也很容易。除了坠儿这件事很可疑之外,还有平儿说的“有一个良儿偷玉”,估计也是这些婆子们在捣鬼。既然我们都知道故事里贾宝玉的通灵玉还挂在脖子上,那大约可能和平儿的虾须镯事件差不多套路:宝玉丢了玉——满府里访查——一个婆子从小丫鬟包袱里找出来告发——小丫鬟被打骂撵走。我感觉这可并不是纯属巧合。

这和后来撵晴雯、逐司棋等人的套路又何等相似。贾府里每当有伶俐俊俏的丫鬟被撵走,总与这些婆子们脱不了干系,她们在背后诬告,造谣生事,撵走了比她们的体面的大丫鬟,害惨了比她们弱势的小丫鬟,这就是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弱者挥刀向更弱者,怪不得作者厌恶她们,让贾宝玉骂她们是死珠,是鱼眼睛了。

0 阅读:151
评论列表

南山橘暖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