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禅宗研究现状

红尘洗梦 2024-04-16 18:53:28

禅宗自从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以来,便以其极为高深的理论、登峰造极的修养、出人意料而又平易近人的机锋转语、惊世骇俗的行为、启人深思的哲理禅机、让人心悦诚服的文字般若,揭示所有人的心灵归宿,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现在研究禅宗修习禅宗的人,是非常多的。而且不论网上也好,书店里也好,关于禅宗的著作和言论也是非常多的。

但是,纵观现在所有与禅宗相关的著作和言论,本人发觉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一:不以禅说禅

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禅进行不同的分析和研究,从经济方面,从宗教方面,从社会学方面,从佛教思想方面,从哲学方面,从民俗方面,从政治学方面,从佛教史学方面……等等,但是绝少看到有谁从“禅”本身来论述禅的。

中国禅宗典籍本人不敢说全部看过,但本人没看过的绝对屈指可数。就本人的阅读情况而言,从“禅”本身来论述禅的著作和文章,在现在这个世界非常罕见,这真是天大的遗憾啊。

那些作者不以禅说禅的原因,一来自己不知禅为何物,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来自己从不曾真实修习过禅宗,不懂禅法,自己的屁股更是终身不曾接触过一个蒲团,如此一来,你又如何让他能在自己的著作文章中以禅说禅呢。

禅宗,是要真参实修的,不是看了一两本书就可以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的。如果那样可以的话,那不满大街都是禅师了。这就跟书店里面众多的武术书籍一样,你见过哪个是靠买了一两本武术书籍回去后练成武术大师的?

第二:内容短缺、错误频出

造成这个原因,个人估计应该是作者阅读量不够,自然就无法获知更多的素材。阅读和掌握的资料不足,自然在创作时不能做到内容充实而详尽,自然在创作时就不能去伪存真。要知道,从古至今的禅宗书籍和文章,那可不是一般的多。

就拿本人来说吧,本人除了阅读大量的佛经外,更是花了九年多的时间,把从菩提达摩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历朝历代的三百六十余本中国禅宗典籍全部认真的研读了一遍,其中的重要典籍还多次阅读。至于单篇的文章,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你的阅读量不够,那么自然你所知就少,这就会导致你在讲述禅宗相关问题时会出现各种错误。在现代出版(发表)的各种禅宗书籍(文章)中,我们随时都会发现其中有各种不同的错误。比如不知禅师全名;禅师名字张冠李戴;禅师师承错误;引用公案错误;引用的资料不知来源;讲述的公案资料不知何意;各种错别字;各种断句错误,等等等等。

在这里本人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第一:岩头全奯禅师道:“他后若欲播扬大教须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

这句话的断句,在本人看过的众多书籍和文章中,大部分人都断成“他后若欲播扬大教,须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

而这句话正确的断句应为“他后若欲播扬大教,须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

第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知名度那是非常的高。那些讲解禅宗的鉴赏禅诗的,没有不提及这首禅诗的,而且他们一上来就是对着这首禅诗分析诠释得头头是道。

但是纵观这些书籍或文章,他们虽然不遗余力的在诠释这首禅诗,但是他们鲜有提及这首禅诗是无门慧开禅师对“平常心是道”这个公案所作的颂。不但如此,无门慧开禅师在例举“平常心是道”公案后,还写有自己的评唱“无门曰:南泉被赵州发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

我们来看看平常心是道公案:“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州于言下顿悟。”

如果一个人在讲述春有百花秋有月这首禅诗时,不知平常心是道这个公案,看不懂平常心是道这个公案,不知无门慧开禅师的评唱,也看不明白无门慧开禅师的评唱。那么请问你又如何讲述春有百花秋有月这首禅诗呢?你又如何能讲明白春有百花秋有月这首禅诗呢?而你不知道这些却还洋洋自得滔滔不绝的在那里讲述着,请问你是不是在以盲引盲甚或是误人子弟呢。

第三:回避公案、机锋、转语、拈颂代别。

市面上禅宗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主要是从佛教思想史上或者禅宗思想史上来论述。佛学禅学思想、教义讲得最多。对于中国禅宗最为核心的各个公案、各种机锋、各类转语,绝大多数作者都会避而不谈,即使有个别作者论及这些内容,要么轻描淡写的几笔带过,要么就是隔靴搔痒的说上几句不着边调的话。

试问没有公案,没有机锋,没有转语,没有拈古,没有颂古,没有代语,没有别语,请问禅宗还是禅宗吗?人们大可直接去翻阅别的众多的佛经,而不必在这里耗费时间和精力谈论禅宗了。

造成这种现象,本人窃以为,那些作者,不论他们名气多大,级别多高,书籍有多畅销,他们禅宗典籍阅读量不够、蒲团不曾坐过一个、公案不能透过一则、转语不能下得一句、偈颂不能写出一则。所以,他们自然就不敢在书中妄言了,自然就会避而不谈了。

其次,对于现在的中国禅宗而言,能透过禅宗公案正确下语者,在本人三十余年的学习、阅读生涯中,只发现数人而已。读者诸君千万不要以为本人是在这里打胡乱说,你们可以马上上网或者去实体书店,看看不同身份和地位之人所著的禅宗典籍,看看他们有几个能透过禅宗公案正确下语的。

我们可以来作个小小的实验,临济宗的创始人临济义玄以临济喝名震江湖,那么请问:一喝未生时,喝在何处?我相信面对如此一问,绝大多数人一定会张口结舌茫然不知所措。

如果哪位读者朋友不信,可以马上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你所知晓的专家教授讲师禅者,你看看他们能不能马上应对。而且允许他们去翻书去搜索,你看看他们能不能把应答之语说出来。

就本人多年的经历而言,绝大多数作者对于禅宗公案是看不明白的,更谈不上对禅宗公案进行评唱了。他们大多数只是在禅宗公案后,发表一番人生感慨而已。而这种感慨,和禅道实在是无关的。

3 阅读:455
评论列表
  • 2024-05-17 06:13

    禅宗以大乘别教判教是过了十信位入十住位后,于第六住位满心欲入第七住位及以上而施设。而学禅宗人大多好高骛远,参禅破参外门六度资粮还未满足,甚至十信位都没过,又如何能于禅宗开悟进入内门?机锋与公案只对开悟资粮具足者有用,宗门领入门的方法及手段也只限于此类人,资粮不足者即使明说密意也不易相应。 能看懂禅宗机锋与公案并不在于读多少禅宗典籍,而在于是否与禅——真心第一义相应过,这个相应是意识心发起见道的智慧才能实现的,而非是意识心的知解思维或思议猜测所能办到的,说其“不可思议”一方面是惊奇赞叹,另一方面是劝导及警示,证悟的那个不是思议所能够明白的。最后提及的是禅宗的公案与机锋有三关之别,只是明心的根本不解见性机锋公案,只是明心与见性不解牢关机锋公案,并不是一开悟就都懂的,就拿明心来说,只得根本智者不解发起别相智者的机锋公案,所以并不是明心了都能解懂明心类机锋与公案。同样见性的公案机锋也是如此,十住位满心见性能与十行位满心见性相比吗?何况十回向位及十地菩萨位,下次第菩萨不知上次第菩萨的智慧与证量,上位菩萨所说妙法下位菩萨是无法真懂的,如果真懂就已经相齐了。

  • 2024-05-08 03:07

    其实禅比道高一层,禅在道中修经过,在这个过情很快,与帝和圣人边缘了,红尘洗梦你看下道德经42章与佛说真经42章你就明白了。

  • 2024-05-14 23:00

    喝未生,禅已存;花无语,胜千言。

  • 2024-05-03 20:02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修行法门,禅宗是讲究真修实证的,宋代前,人的思虑,念头很少,一针就能透过去,看到空白地。现在人,从小学到大学,接收的观念太多,太杂,念头分乱,各种研究学者层出不穷,你做不到整理念头,更何况参禅。末法时期,念佛是首选,怕的是有些人自以为是,高不成低不就。佛为我们安排的道路是最好的。

  • 2024-05-14 20:54

    阿弥陀佛[祈祷]

  • 2024-04-23 23:56

    同样一句“他妈的”。有人笑了。有人呆了。有人怒了。只可会意不可言传也。

    红尘洗梦 回复:
    所以,能正确分辨语境和语义,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_^
  • 2024-05-16 22:43

    一念一禅妙,一思一神力[点赞][点赞]

  • 2024-05-22 11:56

    楞严经所见的是心,妙明真心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语言万万千,禅意无一物,落花缤纷不沾衣,始知花衣不相干![呲牙笑]

  • 2024-06-01 11:48

    世间哪有什么喝。

  • yme 1
    2024-04-21 00:11

    搞学问的在佛学院。骗子在寺院。真修的民间混口饭吃。

    红尘洗梦 回复:
    虽不绝对,但有道理。^_^
  • 2024-05-03 23:31

    禅宗自六祖之后大部分都走错路了

  • 2024-05-22 11:57

    嗅香香气远,香味非鼻入,幽香自飘远,无鼻香自燃![呲牙笑]

  • 2024-06-01 17:23

    除了佛说,记译的经典。其它历代法师都別读别信,特别是禅宗一大堆公案,故事,猜迷语,害人不浅

  • 2024-06-01 17:20

    除了佛说,记译的经典。其它不要信不要读。。佛说的经典也有举事例,只不过佛是为了说明理义,而使用方便说。。而禅宗讲故事公案,更多是在摸糊事理让人去猜测。。讲的明白就讲,如果讲不明白就别讲。禅宗混蛋的地方就在这里,他讲不明白事理,却喜欢讲故事公案让人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