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和虚竹有一事很不道德,金老不敢明说,说出来会留下千古骂名

阔爷说金庸 2024-05-22 21:16:52

段誉与虚竹,这两位义气深重的江湖豪杰,每每提及萧峰,皆是满腔热血,一口一个“大哥”,誓言“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然而,人心复杂,江湖险恶,此等誓言在实际行动中又能否得以践行呢?书中一细节,恰似一把尖刀,直刺人心。

遥想当年,萧峰、虚竹、段誉三兄弟并肩作战,在雁门关外的一场激战中,他们成功俘虏了大辽皇帝耶律洪基,逼迫其折箭为盟,承诺永不侵犯宋朝边境。

然而,萧峰也因此背负了叛国、不义之名,天下之大,竟无他的容身之处。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一箭刺入自己的心脏,结束这痛苦的一生。

阿紫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她抱着萧峰的尸体,失声痛哭,悲痛欲绝。最终,她选择了与萧峰共赴黄泉,跳入了万丈悬崖。

虚竹和段誉站在悬崖边,目送着阿紫和萧峰的身影消失在云雾之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无奈。

话说,他们真的感到无奈吗?

倘若他们真心将萧峰视作至亲至友,那为何竟不下崖去寻找萧峰的尸体?难道他们真的忍心让这位曾经的英雄豪杰,曝尸荒野,任由崖底那些野兽啃食他的血肉吗?

要知道,他们二人皆是武功高强之人,行走江湖,无所畏惧。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

想当年,南海鳄神在无量山的峭壁上都能上下自如,如履平地,而段誉、虚竹二人,他们的武功更是高他何止数倍。他们没有下去寻找萧峰的尸体,更没有将其好好安葬,这一点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更无法为他们辩解。

他们的行为,让人不禁怀疑他们与萧峰之间的情谊。难道在生死面前,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兄弟情深都变得如此脆弱不堪吗?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也让人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段誉、虚竹为何没有下崖安葬萧峰?两人是否有私心呢?可能性很大(既然是论书,咱们不妨大胆推测一下)。

众所周知,段誉与萧峰虽为结义兄弟,但萧峰对于这份情谊的珍视程度,却远不如段誉所想象的那般深厚。其中缘由,实乃一桩深埋心底的仇恨。当萧峰得知段誉的生父段正淳竟是自己多年追寻的杀父仇人时,他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那份兄弟情谊在仇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仇,对段正淳的杀意毫不掩饰,这让段誉深感痛心。

而萧峰命运的转折,也间接影响到了段誉与虚竹之间的关系,萧峰误杀了阿朱,这一事件无疑在段誉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段誉的父亲和阿紫,后来必定会向他讲述这一惨剧,让他对萧峰的印象大打折扣。在段誉看来,那个曾经让他敬佩不已的大哥,竟然如此漠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这让他如何能够释怀?

至于虚竹,他与萧峰之间的“过节”更是深重。虚竹自幼失去母亲,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萧峰的父亲萧远山,是萧远山让虚竹失去了母爱,也是萧远山在他好不容易与父母团聚之时,再次夺走了他的幸福。这种大喜之后的大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虚竹对萧峰的不满之情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段誉和虚竹没有下崖寻找萧峰的尸首,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对萧峰有着难以言说的不满。这个秘密虽然他们未曾向外人透露,但却逃不过金庸先生的敏锐洞察,他故意安排这样的情节,或许正是在暗示读者:三人之间的情谊早已名存实亡,只是表面上的和谐而已。

一旦真相被揭露,段誉和虚竹无疑会背负千古骂名,毕竟萧峰在江湖上的声望极高,他的粉丝们绝不会轻易原谅他们的背叛。

0 阅读:0

阔爷说金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