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出兵以色列,更佩服毛主席的“绞索论”,中国不能袖手旁观

青史佐酒 2023-10-19 17:10:39

讽刺的是,当西方各国还在唇枪舌剑,争论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谁才能代表正义的时候,以色列就用一场“丧尽天良”的空袭彻底堵住了这悠悠之口:加沙地带的“阿赫利阿拉伯医院”遭以军空袭,至少700人死亡,所有受害者都是平民。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巴以冲突已成为一场全球直播的军事对峙,所有战争细节都会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哪怕以色列还想栽赃哈马斯,也没有人会相信。比起口谈正义,眼见为实才更有说服力。

舆论一边倒,中东各国更是发出了“万不得已,不惜一战”的警告。以色列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将自己摆在了世界的对立面。

在现代战争中,平民一直都是不可触及的底线。俄乌战争打了近2年,普京和泽连斯基就算闹得再凶,给军队下的最高指示也是“不能伤害对方平民”。而如今新一轮的巴以冲突刚刚开始,以色列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枪口对准无辜的巴勒斯坦人民。

以色列为什么敢如此有恃无恐?

说到底,还是因为以色列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它之所以能鲸吞巴勒斯坦的土地,敢和阿拉伯国家都撕破脸皮,都是仗着背后有霸权主义大国的撑腰。只要美国在,伊朗、土耳其哪怕骂的再凶,也不会轻易出兵援助巴勒斯坦。

正如埃及总统萨达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埃及不怕对抗以色列,埃及害怕的是对抗美国。”

就在巴以冲突刚爆发之际,美国海军就发出紧急命令,正在大西洋和西地中海区域执行战略巡航和威慑任务的“福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被迅速派往东地中海地区。几天之后,美国又从本土派出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赶赴地中海。

除了军事上的支持,美国还不遗余力的通过外交手段威慑中东各国。在以军空袭医院事件曝光后,拜登竟然公开声称:

“根据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情报,这是哈马斯火箭弹偏离弹道造成的,看样子他们应该学会如何精准射击。”

而在18日,联合国安理会商讨有关解决巴以冲突的决议草案时,中法日等12国都投了赞成票,而美国却直接动用了一票否决权。值得一提的是,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美国一共用过87次,其中50多次都是为了否决涉及以色列的决议。

以色列的背后是犹太人,而美国的上层社会,也有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开始踏足巴勒斯坦地区,与原本定居于此的阿拉伯人争夺土地。后来正是在美国的极力主张下,联合国于1947年正式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这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其中的1.5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给犹太人。但从土地划分的一刻开始,战争就注定不可避免。两大族群为了生存资源的抢夺,爆发了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不断通过武力鲸吞巴勒斯坦的领土,而每天占领一条街、一个商铺,几十年如一日的蚕食,更是让巴勒斯坦人民备受苦难。

这不是鸠占鹊巢,而是赤裸裸的侵略。

这种明争暗抢联合国看不见吗?但每当巴勒斯坦人民将控诉提交到安理会,都会被美国一票否决。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面对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组成的阿拉伯联盟国家,刚刚建国的以色列毫无还手之力,几乎全军覆没。关键时刻,是美国强势介入,主导了战争停火。

而以色列则趁着短暂的和平,从欧美疯狂买入大量武器,包括大量坦克、火炮、轰炸机、轻武器、野战炮、巡逻舰等等。可以说以色列的壮大,还有中东军事力量对比的逆转,都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同样,后来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战后不到一个星期,以色列国库就已枯竭,无力再战。而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是怎么做的?他不仅下令将“一切能飞的东西”派往以色列支援作战,还向以色列运送了近3万吨的武器弹药,并提供卫星情报,全程报告阿拉伯联军的动向。

五次中东战争,总体剧情都差不多:在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人。

没有美国,以色列这个国家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原因只有一个:要建立一个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前哨。

美国利益,从不是局限于本土利益,而是要追求全球利益。比如在台海,要建设第一岛链限制中国的向外发展;比如在乌克兰,要将北约战线不断推进,锁住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而在中东,美国要做的就是不让又一个“超级大国”的出现。

中东很乱,但一直都有联合的趋势。伊朗、土耳其、埃及的军事能力,沙特、阿联酋的财富创造,这几个国家单拎出来不成气候,但如果凝聚成一个集体,却足以挑战美国在世界的话语权,特别是石油这样的能源领域。

美国要掌控中东,就要在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放一颗棋,这就是以色列。扶持以色列,不仅能阻止阿拉伯人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国,也能打断欧亚大陆的连接,就能威胁到欧洲,也能让中欧之间的沟通不那么顺畅。

对于有能力挑战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美国一定要往里面掺沙子,用不断地军事渗透遏制其发展壮大,比如中俄、又比如中东。所以现在看美国的军事部署是很奇特的,它不是单单驻防在美国本土,而是遍布全球各地,时刻带着“进攻”任务,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及时赶赴任务地区,主导局部的军事态势。

但美国这样做,却也在全球的军事战略上留下了一个致命的漏洞。而最先点出这个漏洞的,正是1958年的毛主席。

当年9月,毛主席就曾在分析国际形势时公开谈到:

“中国台海领土,黎巴嫩以及所有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脖子上,而且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就将越紧。”

这段话,也就是著名的“绞索论”。

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个战略理论?毛主席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美国在全世界建军事基地,相当于在钉桩子的同时,把自己的腿也钉在桩子上了,这使得它到处陷入被动。它霸占的地区太宽,好比十个指头按着十个跳蚤,结果必然是一个跳蚤也抓不住。因为力量一分散,事情就难办了,顾此失彼。

毛主席提出“绞索论”的时间点很特殊,当时的美国在亚洲可谓焦头烂额,北边在朝鲜半岛联合韩国打了一仗,南边在中南半岛扶持南越,两场仗都吃了大亏。而在中间的台海,美国也没有掌握主动权,虽然靠着第七舰队守住了海峡,但像一江山岛、大陈岛这些沿岸岛屿该丢的都丢了。

兼顾三面,结果哪一面都没讨好。

反过来看现在。巴以冲突发生之后,美国的反应是什么?是立马将原先准备用于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装备转手转交给以色列。所以说以色列要打仗,最紧张的其实是乌克兰人。

这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其实已经撑不住了,没有办法同时支撑起两条战线,它可用的战略资源已经捉襟见肘。但偏偏乌克兰和以色列,美国一个都不敢丢。

不仅如此,前段时间的台海危机,美国虽然不断在中国沿海制造紧张局势,但每每一到战争边缘就会主动认怂。

美国在中国周边有多少军事基地?313个。也就是说美国在80个国家有大约750处军事设施,其中有近一半在中国周边。在亚洲—太平洋—印度洋战略区,美国共设了7个基地群,占到了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2.7%。另外,美国在海外总共派遣大约16万军人,其中有约8万人在亚洲,在日本和韩国的人数分别为5.37万和2.64万。

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国的作用却仅仅是限制,因为真正要在中国沿海和中国决战,这些远远不够,美国得集中倾国之力。但换个角度来讲,美国如果将这些力量派往乌克兰或者中东,那么它至少可以保证确保在一个地区拥有绝对的优势。

换句话来说,中国的崛起,死死拖住了美国主导全球军事的幻想。在一个根本不可能赢的战略方向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和力量,而这种投入不仅换不来任何的收益,还会直接导致美国全球军事力量的分布出现了重大失衡。

过多扶持利益代言人,使美国军事压力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丢掉乌克兰,俄罗斯就将压过北约,整个欧洲就要受到威胁。丢掉以色列,美国在中东就将丧失话语权。同样,丢掉台海,中国向太平洋发展的势头将无可阻挡。在一超多强的今天,美国已经做不到掌控全世界。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根本立场是追求和平,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巴以冲突,我们都不会公开支持任何一方。但同样,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从法理上讲,我们同情被侵略的一方。从国家利益上讲,美国在乌克兰和以色列消耗得越多,陷得越深,中国之后的空间就会越大。

每一次台海危机,都会出现一种声音,认为中国为了保住改革开放数十年的经济成果,不愿意同美国开战。但这种声音往往就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不敢开战的,是美国。

中国自建国之始,毛主席就向世界表明“中国永远不称霸。”所以哪怕一场战争把经济打烂,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从头再建设。而美国不同,正如“绞索论”所点明的那样,美国树敌太多,所有对手都在等着它在一个地方吃败仗,然后落井下石。

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是联结的,一处崩盘,处处崩盘。美国现在根本不敢让以色列大打起来,一旦和阿拉伯国家彻底撕破脸皮,美国拆东墙补西墙,从乌克兰手里抠军费不说,要是逼不得已得亲自下场,又是一场极大的消耗战。而另一边的乌克兰如果因为援助减少而崩溃,北约近2年的布局也要毁于一旦。

正如毛主席说过的一段话:

“美国总是不好,张牙舞爪,自以为紧张局势总是对它自己有利,但事实是,紧张局势可以使广大人民得到教育,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全世界人民进一步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本质,起到动员全世界人民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作用,因而最后对它反而更不利。”

紧张局势,对美国来说把双刃剑,对中国来说也未必都是坏事。

如今以色列狂妄自大,不遵守战争规则,这些恶名,在身后撑腰的美国同样也要承担。伊拉克、叙利亚、伊朗、朝鲜半岛、乌克兰等等,美国到处插手,表面上是主动,其实恰恰走向反面,处处陷入被动。

霸权再强,其力量也是有边界的,世界上不存在强者恒强这种事,强横时的跋扈就必然会是你衰落时的枷锁,无限扩张必然会招来毁灭。正如中国的一句话句话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

美国在以色列做战争的代言人,而中国却在同一时间开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号召各国协力共赢,共同发展。霸权和合作,到底谁才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相信很快就将得到印证。

27 阅读:2538

青史佐酒

简介:深耕军史,还原真实的1931—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