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当代军事家之外,还有16位开国上将也获称军事家,王震最特殊

落日说娱乐 2022-03-31 00:31:58

2015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将军因病逝世。在新华社刊发的讣告中,张万年将军被称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以来,涌现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和战功彪炳的高级将领,其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却是凤毛麟角。

1989年11月,经中共中央军委确定,33位前解放军高级领导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这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名单中有五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另有11人则在新中国建立前为革命牺牲。

这36位军事家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其中后三位是1994年增补的。

19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原本是大元帅的唯一人选,作为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以及刘邓大军政委的邓小平,资历也是当仁不让的元帅人选。李先念担任过刘邓大军的副司令员,杨尚昆早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三军团政委,是彭老总的搭档,这两位的资历,若参加评衔,起码也是大将人选。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仅此两条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可见,“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

当然,也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军事家,还要结合其他条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实践和实际军职。比如,谭震林、邓子恢、张鼎臣几位新四军的高级将领,1955年评衔时曾与李先念一样被列为大将人选。还有滕代远、程子华等高级将领,按照战争时期的军事履历,也都够大将资格。但他们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不搞军事工作。

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外,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去世的开国上将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生平简介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这种讣告、生平简介和悼词均是经中央军委等有关部门审定,也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比如,1986年10月3日,开国上将韩先楚不幸病逝,10月11日新华社公布的《韩先楚同志生平》称韩先楚是“无产阶级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据资料统计,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生平简介或悼词中被称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有王震、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肖克、吕正操、韩先楚、董其武、陈再道、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杨勇等16人。

此外,这些将军虽然都被称为“军事家”,但情况还略有区别。其中,王震、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肖克、吕正操等七位开国上将去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讣告中被称为军事家。之后,他们7人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及各种官方纪念活动消息中也一直被称为军事家。

王震,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北盛仓乡马跪桥村一个佃户家庭。1924年开始投入工人运动,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做到红六军团政委,跟军团长肖克一起率部西征。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王震担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抗战时期,王震担任120师359旅旅长、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时期担任一野第一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可以说资历非常老。王震的名气也非常大,毛主席口中的“王胡子”,南泥湾大生产名垂青史,南下支队“小长征”艰苦卓绝,10万大军建设新疆更是功勋卓著。

1993年3月12日王震逝世,讣告称其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领导人逝世后获得的称号中,有一部分是根据所从事领域工作确定的称谓,最为常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三种。三种称谓前又有“伟大的”、“杰出的”等修饰语。这其中,能够称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领导人并不多。与王震一样获此称号的领导人包括: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杨尚昆。兼具三个评价的还有彭德怀,具体表述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震也是第一个在新华社发布的讣告中被称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

陈锡联,1915年1月出生,湖北红安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红四方面军猛将如云,但在李先念看来,陈锡联是“打仗数第一”。有“小钢炮”之称的陈锡联,在带兵打仗上可以说是“天赋异禀”,绝对够得上李先念的“赞誉”。

刘邓大军中有“三陈”,均为独当一面之骁将。“三陈”者,陈赓、陈再道、陈锡联三将军也。邓小平谓陈锡联将军“心胸开阔,肚量大。不仅能打仗,还特别能团结人”。李先念称陈锡联将军:“特能打仗,也特能团结人。能团结意见相同的人,也能团结意见不同的人。组织观念极强,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人委屈个人消化之。”

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将军历任八路军团长、副旅长、旅长、分区司令员等职,率部首战阳明堡、夜袭旧关镇、设伏响堂铺、大战狮脑山、破袭平汉路,屡建战功,威震太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1948—1949年解放军整编时的16个兵团中最年轻的司令员。1999年6月10日逝世。新华社发布的讣告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张爱萍,1910年生,四川达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少先队中央总队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团政治委员,军委骑兵团政治部委员、代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浙江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三师九旅旅长、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

张爱萍将军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也是仅有的两位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将军之一。还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职。2003年7月5日逝世。新华社发布的讣告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1914年生,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7岁就当上团政委。长征期间,年轻的杨成武担任红四团政委,担负起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湘江血战、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长征中的不少硬仗、打仗都有他的参与。

抗日战争时期,杨成武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曾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

2004年2月14日逝世。新华社发布的讣告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洪学智,1913年生,安徽金寨人,也是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一员悍将。洪学智红军时期是军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是新四军3师副师长,解放时期曾任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副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场,打造出炸不断的供应线。

洪学智是人民军队中唯一一位两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1955年和1988年)。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2006年11月20日逝世。新华社发布的讣告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

肖克,1907年出生,湖南嘉禾人。肖克资历非常老,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六军团副军团长。抗战时期,肖克是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其他两位副师长徐向前和聂荣臻,都是日后的开国元帅。

肖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包围北平,建立了敌后之敌后根据地;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埋葬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斗争。

1955年,肖克被授予上将军衔,素有“肖克镇上将”之称。肖克非常高寿,2008年10月24日逝世,享年101岁。新华社发布的讣告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吕正操,1905年1月出生,辽宁海城人,是东北军出身的将领,曾担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吕正操的战功主要集中在抗战时期,他开创的冀中平原游击战,成为八路军在敌后抗击日寇的经典战例。新中国成立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文艺作品,都是对这一时期真实斗争历史的再现。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将主要精力投入在铁道运输事业,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吕正操自谦只会“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非常高寿,2009年10月13日去世,享年105岁,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新华社发布的讣告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

上述几位开国上将,大都在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去世,也就是在“36位军事家”名单公布之后。而在这之前去世的开国上将,则是另一种情况,有7位上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去世,都是在新华社发布的讣告中仅介绍去世时的职务称谓,没有评价性语言。而在遗体火化时,新华社发布中央军委等部门审定的生平简介中,他们均被称为军事家。他们是韩先楚、董其武、陈再道、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

此外,还有去世于1999年的叶飞上将,新华社在讣告中称他为“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其后同样在生平简介中称为军事家。

韩先楚,1913年2月出生,湖北红安人,是我军著名的“旋风司令”。先后在徐海东、林彪、刘帅、徐帅、彭老总手下战斗,军事生涯几乎没有败绩,因此就连三八线的美军也视之为“最好的一线司令官”。

韩先楚“胆大包天”的故事,在民间说法很多。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

1986年10月3日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韩先楚也是第一个被权威机构发布的消息中称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

董其武,1899年11月出生,山西河津人,是晋绥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也是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的高级将领。董其武在抗日战场屡立战功,解放战争后期,率4万余人起义,“绥远方式”受到主席赞赏。建国还还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

1955年授衔时,董其武通过杨成武上报中央,请求不要给自己授上将。毛主席对杨成武说:“你转告董其武说,杨成武是共产党,授不授上将都没有关系,但是董其武必须要授上将!”。1989年3月3日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董其武也是起义将领中,唯一得到“军事家”称号的。

陈再道,1909年1月出生,湖北麻城人,刘邓大军中“三陈”中的另一位,同样是来自大别山的高级将领。历任红四方面军师长、副军长、军长;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副旅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担任过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等职。1993年4月6日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李达,1905年4月出生,陕西眉县人,冯玉祥的西北军出身,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刘伯承赞:“李达是活地图!”邓小平则称:“李达这一手真了不起!”他长期从事参谋长工作,被誉为“我军参谋工作的楷模”。1993年7月12日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得志,1910年出生,湖南醴陵人,也是井冈山上走下来的高级将领。长征期间,杨得志是开路先锋红一团团长。抗战期间,杨得志曾接替徐海东担任八路军三四四旅旅长,解放战争期间则是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

1953年10月1日,杨得志率志愿军代表团回国参加建国4周年国庆观礼。毛泽东在观礼台上向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介绍:“此人大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如今志愿军的副司令,德怀的助手。湖南人氏,我的乡里呀!”

杨得志是新中国成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总参谋长。还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等职。1994年10月25日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李聚奎,1904年12月出生,湖南安化人,是跟着彭老总平江起义出来的将领。在长征时期,李聚奎是红一师师长,当时是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的直属上级。出潇水、战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这些经典战斗,都有李聚奎的参与。

解放战争时期,李聚奎从刘邓大军转到东北林彪麾下,担任西满军区参谋长。后来,成为共和国大将的黄克诚谈到李聚奎,曾经说过:他是位老同志,指挥打仗很有一套,是个称职的参谋长。

从1948年后,指挥打仗有一套的李聚奎转做后勤,为东北野战军提供夯实的后勤保障。抗美援朝时,李聚奎仍在东北兢兢业业为志愿军筹粮。从那以后,李聚奎的军队生涯基本都在后勤部门渡过,还曾担任过石油工业部部长等职。1995年6月25日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王平,1907年10月出生,湖北阳新人,曾用名王明,后来因为跟一位党内大人物重名而改名。在改名叫王平前,他还专门征询了毛主席的意见。王平是著名的政工将领,是红军时期的军政委,抗战时期的冀中军区和冀晋军区政委,解放时期任北岳军区和察哈尔军区司令员;解放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20兵团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是志愿军最后一任政委。

1998年2月8日,王平逝世。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叶飞。1914年5月出生,福建南安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一位华侨出身的将军。叶飞幼年回国求学,求学期间开始参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周总理曾说,叶飞同志是中国的将军,也是菲律宾的儿子。

叶飞初期一直在闽东独立发展武装,没有参加长征,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跟粟裕取得联系。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叶飞都是粟裕麾下一员悍将。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军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等军职。还担任过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交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99年4月18日逝世,新华社发布的讣告中称叶飞是“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后在新华社发布的生平简介中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

跟上面这15位将军相比,杨勇则更为特殊。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去世,无论是当时新华社发布的讣告还是在生平简介及追悼大会的悼词中,都被称为“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后来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才被称为军事家。

杨勇,1912年出生,湖南浏阳人,跟同样被称为“军事家”的杨得志、杨成武一起,被周总理称为“三杨”。杨勇刚参加红军时,是彭老总麾下红三军团的兵,抗战期间是林彪麾下115师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期间又在刘邓大军麾下,第5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末期,杨勇作为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入朝,后来成为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1958年,杨勇跟王平一起,率志愿军班师回国。

从朝鲜回来后,杨勇先后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军职。还担任过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83年1月6日逝世。在纪念杨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代表中央军委讲话,称杨勇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高级将领”。

57名开国上将可以说是星光灿烂。不过,大部分并没有冠以军事家的称谓,包括一些人们比较熟知的上将,如许世友被称为“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肖华被称为“我军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刘亚楼被称为“我军杰出的高级军事指挥员”等等。他们都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必将永载史册。

除了“36位军事家”跟上面提到的16位开国上将外,悼词中称为军事家的还有几位“无衔将军”:邵式平、何长工、伍修权、耿飚。这4人按战争时期的资历,1955年可评为上将。但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离开军队,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评衔。

此外,开国中将秦基伟、张震、开国少将李德生、刘华清以及开国少校张万年,讣告中也被冠以“军事家”称号。其中,秦基伟、张震、李德生和刘华清在1988年授上将,而张万年在1993年授上将。

0 阅读:4

落日说娱乐

简介:关注开始奔跑,每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