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没有背景,只靠实力可行吗?

老萧说书 2024-04-03 09:45:39

真人真事。

一个寒门子弟,从黄土地上的农村孩子成长为国家领导人

先来看简历:

1976.12-1985.08,河北省昌黎县槐李庄公社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书记(其间:1983.09-1985.08,河北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5.08-1986.01,河北省昌黎县刘台庄工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书记

1986.01-1986.07,河北省昌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86.07-1987.04,河北省昌黎县委副书记

1987.04-1991.05,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1.05-1992.05,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秘书长

1992.05-1992.07,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局长

1992.07-1993.04,河北省秦皇岛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

1993.04-1994.11,河北省秦皇岛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1994.11-1995.07,河北省秦皇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公安局局长(1994.09-1995.07,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5.07-2001.11,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党委委员(其间:1996.08-1998.12,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1.11-2001.12,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党委副书记(正厅级)

2001.12-2002.12,河北省委政法委书记

2002.12-2005.03,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05.03-2009.08,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2009.08-2014.01,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2014.01-2014.10,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主任(2014.02),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4.10-2014.12,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4.12-2015.03,中央纪委副书记,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5.03-2018.03,中央纪委副书记

2018.03-2022.10,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1]

2022.10-2023.03,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1] [9]

2023.03-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2012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在这个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之际,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一个在职高级领导干部的名字——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

从农村青年成长为副国级的国家领导人,刘金国以身作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现代”包拯“,也成为了广大寒门子弟眼里的光

即使是重量级的“感动中国”节目,刘金国也没有到场,而是写了一封信:

我因执行公务不能到现场,向大家表示歉意和致敬,我的荣誉属于200万公安干警,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我是人民公仆,如有不廉洁、不公正、不负责、不作为的任何一点,定将主动辞职,坚决言行一致,绝不失信于民——刘金国。

“我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刘金国在火灾现场的这句话,令人动容。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码头油库发生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石油化工火灾。大连消防支队支队长丛树印,拥有超过20年的消防经验,面对这场灾难也感到束手无策。大连新港作为中国最大的深水油港,一旦发生连锁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刘金国先生在接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的紧急指示后,迅速赶往大连,指挥灭火行动。他带领消防专家在两小时内飞抵大连,并直接前往火灾现场。

“这火到底能不能救下来,谁都没有把握,一旦爆炸,现场的人将尸骨无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消防员,也没有把握。

同行的人,眼前是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心里是不知所措的迷茫。

在关键时刻,刘金国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担当。他迅速发布了一系列指令:调动全国范围内的泡沫资源,人工关闭关键阀门,采取各种措施来遏制火势的蔓延,全力保护重要的储油设施……在这个过程中,现场发生了六次剧烈的爆炸,让在场的人员都感到站立不稳。时任大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立科劝了刘金国3次,请他到安全的地方避险。第3次,刘金国急了:我来了,就没想过活着回去!

当时已年近花甲的刘金国,在火线最前沿站着指挥了整整8个小时。“我站在那里,起码在心理上,是一道最好的防火墙。”刘金国说。

刘金国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小港村,兄弟姐妹6人,刘金国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两个弟弟一直在小港村务农,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已嫁到外村,也在务农。老父亲刘保江十几年前因肺癌去世,母亲陈会英和二儿子刘金平住在一起。

刘家曾经的清贫,在小港村一些老人的记忆里是很真切的。

“那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孩子们正在长身体。我就想着法让他们吃饱。”刘金国的母亲陈会英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吃疙瘩汤,她做了一大盆里面全是萝卜丝几乎看不见几个小玉米面疙瘩的疙瘩汤。当时才五六岁的刘金国,端着饭碗哭着喊,“妈妈,我吃疙瘩。妈妈,我要吃疙瘩。”陈会英用勺子在盆里翻了个遍,除了萝卜丝还是萝卜丝,她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往盆里吧嗒吧嗒地掉。

人穷志不穷,是刘金国童年的真实写照。

“在那个困难时期,有孩子常去生产队的地里偷瓜吃。可刘金国就是饿急了也不去,他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捕不到鸟,刘金国就带着孩子们到滦河里捉泥鳅。”刘金国儿时的玩伴刘志敏回忆道。

在南套小学读书时,他俩在同一个班,刘金国是班长。“他一直比我聪明,学习总是全班第一。”刘志敏记得特清楚。

成长为一名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后,刘金国依然不忘初心,严格正直。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但从不提前打招呼,吃饭除了在机关食堂就是路边小店;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经常出席重要场合,却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

2023年3月,年近70刘金国继续出马,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成为国家监委的最高领导人。这是六十年前那个农村孩子追逐梦想的结果,也是国家对这位为祖国奉献了大半生老将的肯定。

当然,因时因势,境遇各有不同。但希望你知道,希望一直都在,你相信他在,他就在。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留个赞支持一下吧~

————————

我是 @萧恒 一个写公文的说书人

聚焦公文写作、经济发展,体制内职业规划

干货输出,感谢关注

下苦功夫,共同进步

参考:新华社、人民网、搜狐网等

0 阅读:0

老萧说书

简介:理工身,入宫门,写公文的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