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终于也有巧克力博物馆啦!

上海城市更新 2024-05-21 09:30:37

巧克力不仅是一种风靡全球的食品,更是独具特色的流行文化。2023年全球巧克力市场规模达1194亿美元。英敏特报告显示,95%的英国人都吃巧克力,75%的德国人每周至少吃一次巧克力,美国和加拿大巧克力消费也相对稳定......在欧美国家,巧克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偶尔的、过节的享受。

有巧克力就有巧克力博物馆!全球有许多著名的巧克力博物馆,不仅成为当地文化地标,还展现了不同国家的巧克力文化,如由德国巧克力制造商Hans Imhoff 投资建造的科隆巧克力博物馆,由比利时巧克力制造商范·比尔(Van Belle)兄弟打造的布鲁日巧克力故事博物馆和布拉格巧克力博物馆,日本北海道“白色恋人”巧克力博物馆,位于墨西哥雀巢巧克力工厂内的雀巢巧克力博物馆,巧克力制造商Pannys打造的澳大利亚菲利普岛巧克力工厂......这些巧克力博物馆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巧克力王国之梦”转变为现实,如科隆巧克力博物馆里建有可可树形的巧克力喷泉,韩国济州岛巧克力博物馆参观配套的有轨电车,巴塞罗那巧克力博物馆有巧克力全球建筑模型,澳大利亚菲利普岛巧克力工厂的“大卫”雕像、埃德娜夫人壁画、巧克力瀑布和巧克力小镇等。

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仅是国外巧克力进入最早的地区之一,更是国内最先生产巧克力的城市;自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上海开埠以来,来沪工作和生活的老外日益增多,洋行进口了不少巧克力;而有纪录的最早生产者是1922年建厂的美商沙利文面包饼干糖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前身)。从发达国家看,巧克力博物馆多由知名巧克力厂商投资建造并运营。今年1月,上海百诺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集展示、体验、科普、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巧克力博物馆建成开张。上海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巧克力博物馆。

从巧克力生产商到巧克力博物馆

上海百诺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糖果巧克力生产企业之一,成立于1998年,麦丽素是其最初的产品,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2003年,百诺整体买下锦秋路117号30多亩地用于建新厂扩大生产,在近20年的业务扩张和转型升级中,建筑面积从最初的1.9万增加到2.7万平方米,年产能超3万吨,产品出口16个国家。近年来,百诺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企业。随着上海巧克力博物馆的建成,一个集巧克力博物馆、巧克力科创中心、巧克力加工中心等多功能的巧克力特色产业园也基本成型了。

上海巧克力博物馆的背后,是百诺品牌文化和一对“父子兵”的巧克力情怀。上海百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种早年曾在国企负责巧克力的出口业务,深耕巧克力领域40余年;子承父业,总经理周正元专门赴德国留学,攻读食品与巧克力专业。

被问到为什么打造这样一个博物馆的初衷,周正元表示:“欧洲发达国家红酒、巧克力和咖啡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但在国内,咖啡文化要领先巧克力文化很多,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产巧克力品牌,通过博物馆来推广巧克力文化,既非常必要,也义不容辞,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同时,巧克力行业的人都看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我也一直想把对巧克力的憧憬和幻想落到实处,而巧克力博物馆就是能把这种宿愿变为现实的载体。”

这个博物馆目前规模约3000平方米,是由百诺公司的一个旧车间更新改造而来,为了让场馆能同时兼具时尚感和巧克力的主题性,设计方案磨合了3年,直到2022年才最终定下来。又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巧克力博物馆终于在2023年11月竣工,今年1月11日开馆试运营,后续将根据运营的情况不断完善和扩大。

享受一场沉浸式体验

博物馆外观酷似牛奶巧克力,远远看见就忍不住流口水。在整体设计上更是将巧克力的元素融入各个方面,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巧克力文化。

图源:小红书用户姐妹花麻麻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在挖“巧克力蛋糕”的金色勺子雕塑,黑白格地砖、棕色墙面的大厅......梦幻氛围扑面而来。

顺着参观路线,第一站抵达巧克力文化展示区——“可可丛林”,这里模拟了可可树的生长环境,时而是赤道雨季的暗黑丛林,电闪雷鸣、幽闭神秘,时而是晴天炎日的热带丛林,偶尔听到树懒与河马的叫声…...还有一比一还原、结满红彤彤可可果的可可树,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该展区,游客可以了解世界上三大可可品种群的生长环境和口味特点、可可豆采集与发酵的过程、使用的工具、如何划分可可豆等级等。

进入二楼,展示在面前的是“历史的回眸”,38.1米的画卷与长廊展现“巧克力编年史”。超长屏幕上,一端是古代的欧洲广场,另一端是清代故宫一角,可可在玛雅文明的传奇、西班牙人改良的风靡欧洲皇室的可可饮料、中国第一位品尝巧克力的人......这些内容都藏在画卷中,提起听筒就能聆听详细介绍。展厅内摆放的船只、宝箱也让观众感受大航海时代的恢弘史诗,了解到可可在千年历史中曾是堪比黄金的尊贵主角。

科普一下,你知道中国第一位品尝巧克力的是谁吗?答案是康熙皇帝,“可可”从玛雅文明到几经改良,最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送给了当时的清朝皇帝康熙。

真实的全套生产设备

第三展厅“行进的脚步”汇集了国内最全套的巧克力制作旧机器,全部都是曾经使用过的,从炒豆机、石磨机、搅拌缸、五辊机到真空干燥箱、熬糖锅、抛光锅、巧克力涂层机、棒棒糖成型机、糖果切割机,绝大多数都是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的进口货,人们可以见到各种生产流程所需的机器“真身”,并通过阅读介绍,了解该道工序的作用和机器运作的原理。

馆内最大的机器——炒豆机,它的烘焙炒豆过程设置有动效模拟的过程,为观众呈现出巧克力制作工序中最基础的第一步,高温炒制可可豆,去除水分并且让可可豆产生美拉德反应,使其拥有更丰富的口感和风味。

而展厅中的镇馆之宝,是一台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石磨机。该设备来源于百诺公司的德国供应商,在一次去该公司访问时,正在筹备巧克力博物馆的周正元,看到了这个石磨机,原来德国供应商已不再使用,但又舍不得丢弃,就放在车间的角落里闲置着。周正元提出购买该石磨机的想法,但德国有规定,该设备已被定义为“古董”,出不了海关。于是,双方一合计,把设备重新油漆了一遍,当作新设备卖给百诺公司,使这台“古董”顺利漂洋过海,变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高大的巧克力制作工业机器之间还设置了一副名为“巧克力的芬芳之旅”的“裸眼3D动画”,技术上采用多媒体白模联动,为观众展示可可豆从种植采摘到工业制作最终包装出厂的全过程。

可逛可买可拍照的打卡地

除了科普学习,上海巧克力博物馆也不失为一个网红打卡好去处。

极具怀旧风情的“欧洲小镇”里,双层巴士、小镇商店、公交站台......随手一拍就是大片。透过展柜,还可欣赏百诺品牌历来的标志性产品包装,如夜上海风情礼盒和2010上海世博会特别版礼盒。

“欧洲小镇”有一间洒满星光的大房间。据场馆方透露,这里未来会成为一个临展厅——星空集市,可以经常性举办巧克力相关活动,并作为公益演出的场地。

在博物馆出口处的巧克力商店,可以尽情选购百诺旗下琳琅满目的产品,除了大家熟悉的麦丽素,还有融合了老上海风情以及与“一大文创”开发的系列产品。如果想要更深度的体验,这里的DlY有个特点:成年人可以到一排机械设备上操作,亲手生产巧克力,而从安全考虑,小朋友则可以在手工作坊操作,自选浆料、小料、模具以及礼盒包装进行制作,并将亲手制作的巧克力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此外,馆内细节诸多也遵循着巧克力的设计巧思,如走楼梯时似乎可以感受到巧克力的流动;卫生间的巧克力滴柱,能自动感应流出液体……

写在最后

上海目前已有博物馆165家,门类齐全、品种多样,而且,博物馆已成为所在区域软实力的靓丽名片。在刚刚发布的中,首次增加了体现博物馆影响力与所在区域正相关的指标。有意思的是,上海巧克力博物馆所在的大场镇在全市106个镇中,位居镇域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第一名。两位周总特别提到,在博物馆建设的几年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困难,但镇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了不少难题。

上海巧克力博物馆于今年1月11日开馆试运营,时间虽短,但它以独特内容和丰富展陈迅速走红,一开馆便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周末单日客流量通常有800人次,春节期间最高单日客流约2000人,五一期间总客流约5000+人次。可以预计,巧克力博物馆作为魔都特有的文化名片,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观众。

作者:胡珊毓 洛克

编辑:胡珊毓

审核:夏   雨

0 阅读:3

上海城市更新

简介: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