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上海214公里海岸线:航空产业撑起一片天

上海城市更新 2024-05-19 10:30:52

第四天行程,断点续行

3月15号清晨,惠南镇天气即景:阴沉且大雾。天气预报说是正常,但此刻心里是有些犯嘀咕。

惠南镇住宿点与今天再度出发地点有近5公里的距离。清晨6:40,按照“断点续行”的原则,打车回到昨天的回撤点,开始了第四天的起步。

今天的行走路线,高德地图居然给出最贴心的“第二选择”——贴着海边穿越浦东机场腹地,上行人民塘路,方向宝山!

拱极东路“沧海桑田”北基地,尘土飞扬的马路,绵绵不绝的卡车,穿梭往返于基地,看这架势工程动静一定不小。

昨夜在此等候时留下的空瓶子依旧静立,看来昨夜没有起风。新补充的脉动与它摆在一起,挺有意思:“脉动回来”。而行路不论新旧,脉动的心依旧跳动。

“沧海桑田”一词无论是作为成语还是行走寓意,都可谓“朗朗上口”。而这个地标,也是“上海五日”计划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站,它既是前后行程的交接点,也是探路艰辛曲折的象征。

5公里松林穿行,偶遇商飞基地

今天第一段是笔直向北的5公里松林基地穿行,清静无人,路况与风景跟昨天下午通源东路附近绕行那段路几乎一模一样,归属于老港生态步道长廊。从南向北的步行,东侧的海堤公路就是通源东路。通源东路西侧这边,海塘被成片规划开发,而我的徒步就穿行其中。

清晨的露珠挂在路边松枝上,厚厚的松针覆盖树根甚至蔓延到路面,这种静寂略带荒凉。

三十秒一辆工程车,不停超越行路的自己,一时间还真有轰轰烈烈的即视感。

这块路标是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区少有的标识。这片位于祝桥镇的基地,隶属于飞机强度研究所,从立牌日期2021年来看,它至少已经有三年的历史。

最近消息频出的上海商飞总装基地正在快速建设,就在浦东机场毗邻地带,不知土方工程车是否与它有关?不管怎样,C919的总装乃至C929未来的预留空间,选址应该就在左近。

沧海桑田园区里的穿行,见证我们自己的大飞机项目正在不断推进。在强调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浪潮中,东海边的这片沃土正在演绎着“沧桑巨变”。我们更应该对这类变化抱有信心。

围场河与浦东机场,美景漫行

精彩亮点出现在5公里笔直松林马路之后。

这里应该是飞机强度研究院的所在。伴随着这座建筑出现,围场河的故事展开。围场是机场建设的一个术语,当年浦东机场选址在东海边,滩涂湿地一定有,用围场河做机场的界河,对地基起到保护作用。

这条河在机场的南端,在高德地图上能找到“南围场河路”。越过河道,是一座封闭的铁桥。

铁桥封控,但是东侧留有缺口,我钻爬成功,进入“南围场河路”。高德地图导航提示它是捷径,从贴海塘行走的角度考虑值得冒险。

沿着河浜修建的附属设施,河浜远处是海堤。

选择这段行程,高德导航认定是可以行走的,提示的“路段有土坡”也不是大问题。待走到跟前,才发现封路。然而要折返5公里改选它路实在太耗时费力,所以才硬着头皮设法走进围场河路。

这段路有12公里,漫行其上甚为轻松,几乎没有车辆过往,一切都很平静,这是行走中最舒服的节奏。“南围场河路”印象深刻,海堤西侧的河道与回湾都设计得井井有条,微风吹过河道的涟漪,令我饱览风光、尽享平静。

一路顺着围场河行走了12公里,占据今天总行程三分之一。车道,围场河,海堤的环境景观,伴着东海岸的风,瑟瑟的芦苇,间或飞过的野鸭,晴朗的空域,笔直的路,远处天空的飞机轰鸣。

上午9点,渐渐行至浦东机场中部路段,二号航站楼就在左手边方向。

边走边看大飞机降落。

“络绎不绝”确实可用以形容浦东机场的繁忙,但随手仰拍捕捉到的镜头,感受更真实。

在滨河东一路附近的告示牌,即将走出机场腹地。

佛罗伦萨小镇的名字以前听说过,这次算是无意之间的“路过”。三甲港也是第一次在地图上实时看到具体位置。这种鳞爪知识,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真实获得。行路,除了强身健体,也很好诠释了什么叫走进现实的快乐。

又见人民塘

南围场河路、河滨东一路结束后,人民塘路是今日步行的“下半场”。不动脑的一路北上,简单粗暴效果直接。这条以海塘为基础修建的公路,某种意义上类似沪杭公路。它与华夏路高架路交叉。

隆隆而过的地铁2号线列车,没想过会在途中偶遇。

人民塘路,在川沙南北走向。前几天行走到同样称谓的人民塘路,是在奉贤,东西走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样比喻不知是否恰当。眼下红砖屋顶,别墅群建筑,大致是“此人民塘路”非“彼人民塘路”的写照。

东海御庭,是人民塘路第一个沿途绿色景观带,马路东侧的豪庭别墅争奇斗艳。

别墅小区景观一瞥。

华夏路和人民塘路,是川沙境内的两条主干道,一般人把前者认定为新路,而后者是有历史故事的老路。

人民塘路,在奉贤有,在浦东也有。两个不同地理位置都用同一个名称。还有随塘河也是类似情况。我亲身走过尚且迷茫,看来在导航之外,还需要对地理称谓进行甄别。

这家酒店是个非常好的中途客栈。奈何今天时间太早,只能先赶路,留待下次再访。三甲港所在地,人民塘路华夏东路口这里,倒是很好找。

风景宜人的高尔夫球场,坐落在人民塘路东侧。看来挺低调,只能透过铁丝网缝隙拍摄,面积挺大。查阅高德地图,这一片园区标识很容易找到答案。

别有一番风景在那头。东海边的高尔夫球场,话说上海有几座?

继续北上,附近有上海美国学校。

上海林克司别墅。

刚过林克司不久,这里乍一看以为是工程施工,再一端详是地堡。这附近的军管区或许跟它有关?或许是历史遗留物,难道它是我们东海沿线的海防碉堡?

这样的界碑在这条人民塘路沿线看到过四块。

3月中,油菜花黄了,田野气息扑面而来,且行且观赏了。

人民塘,这里是川沙,而之前是奉贤,一个在东海边,一个在杭州湾,都有各自的海塘历史。从史书记载看,浦东的海塘似乎更繁杂丛生,各种不同时期的海塘称谓“因时而异”,相当多是以当地父母官或名士的姓氏领衔,比如钦公塘,彭公塘,李公塘,袁公塘……

浦东川沙的人民塘是由老海塘修建改名而来,建国初期陈毅市长指挥过这片海塘的改造,“人民塘”遂有其名。其后,1974年兴筑了胜利塘,1985年又筑了八五塘,1994年修建九四塘,2000年兴建世纪塘,2002年加固世纪塘,并在大治河以南临港新城段修建41公里长的一线海塘……

数字罗列很枯燥,实地行走更直观。这几天有幸路过上述主要海塘的全部或者局部,也算是对历史的学习与致敬。

杨柳春风万千条,

人民塘路浦东桥。

人民塘路东侧迷彩塔楼建筑,与前几天山阳、南汇民兵瞭望塔联想在一起。这类海边建筑可能更多是标识作用,毕竟现如今的形势变化、军事色彩渐趋弱化了。

沿途集装箱堆栈场。

150公里,终于打卡了!

这是第四天行程接近尾声时,在人民塘路靠近一个集装箱堆栈场处。

初识曹路镇

转入平行于人民塘路的“备选新路”:滨源公路,这新马路双向八车道,2021年12月31号竣工。

经纬度出现在路标牌上的很少见。这种精度的“导航”坐标,恐怕普通人是用不上。

第四天的徒步接近尾声:35公里的徒步还剩下2公里时,地图导航提示入住点为“曹路”。

“上海五日”计划的之第四天,下午13点45分,35公里的徒步行程按照计划完成,总里程153公里,是以为记。

收工,高德打车倒是很快,几分钟就拉我去曹路镇。后来查阅浦东演变发展历史,才知道它是很有名的存在。汗颜于自己知识贫乏,唯有亲历过才知道,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话似乎也在此证实了。

车行进入曹路镇,我被一片迅速崛起的新楼宇吸引,真不愧是乡镇城市化推进的缩影,繁荣程度要远超惠南镇。司机说房价最高曾到5万元一平方,很难想象。眼见得阡陌交通、通衢大道的那种繁荣,真是超过自己的预判。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 特约撰稿人 洪涛编辑:魏玺玲审核:夏    雨
0 阅读:21

上海城市更新

简介: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