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毛选》:掌握主动权

艾里克评论 2023-12-27 08:29:01

近来重读《毛著》,这里的《毛著》是指,《毛选》《毛文集》《毛年谱》《毛传》《建国以来毛文稿》,以后再出现这个词,就不单独介绍了。

如果将《毛著》浓缩为一句话,那我会认为是,取得和运用主动权。

抗日战争的有关文献,是如何取得对日作战的主动权,又可以细分为从客观实际取得,和主观认识取得,两个方面。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的有关文献,是如何取得对抗“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动权,其中,基于内外环境、敌我势力的客观分析,从而把握好中国革命的阶段性和长期性。这里,又可以分为整体与局部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等多个方面。

本文/视频只提到其中一个部分:穿插在各个阶段之中的,有一条线,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经常跟周边一些读博的,或者商界的,表示出需要外在慰藉的朋友们,推荐读《毛选》或者《毛年谱》。

零散时间比较多,尤其是有时间啃文章的,你就读《毛选》,有助于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哪怕是只在吹牛的时候提及,那也还是有面子了的。最主要的是,万一被欺负了,怎么保证自己不再被欺负,如果还有余力,怎么能够“欺负”回去。

如果没有客观条件或者主观条件,实现一次性读比较多文字,那么《毛年谱》是比较合适的,长的有,短的也有,有空的时候多翻翻,没空的时候少翻翻。其中一些细节很值得仔细品味。

而且,还能呈现群像,那时候的其他领导同志是怎么认识某件事的,主席同志是怎么认识某件事的,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基于如今的历史条件分别来看,也会有不同。

对我来说最有印象的,还是两个部分。一个是通过编年体,能把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尤其是要认识某件事的时候。而如果只读《毛选》或者《毛文集》,往往只能读到这个事情的大概,或者某个片段,不利于从时间线和全貌上来认识。

另外一个部分,读《毛年谱》的时候,很能感受到当时很多同志遇到一些事情的慌张,这种慌张到主席同志这里本人就能过解决好。虽然给人一种英雄史观的感觉,但要强调的是,从那时候的历史时空来看,主席同志就是有那种,别人在某个方面不行,只有主席同志能兜底的感觉。

其他同志在穷尽一切办法以后,也的确以主席同志为救星。这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当时人所习惯的一种传统。所以在特定的会议中,有人总结说,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主席同志部署有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紧跟主席的时候,这才会有满堂喝彩,当事人事后回忆,也都觉得好有道理。

这可是被革命实践证明了的,当时人的认识应该是如此:过去打仗,只有毛主席能取胜。如今建设社会主义,也当如此。

另一方面,主席同志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的特点,总给人一种艺术加工过头的感觉,但那确实是切切实实发生了的。

打仗的时候,别人都觉得没指望了。结果主席同志能带领大家转危为安。当革命空气空前低落、抗日战争奇谈怪论到处都是的情况下,主席同志能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敌我力量对比给出最适合当时的选择。

读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总觉得当时人做错了选择而导致了灾难。实际上,当我们在那个位置上,也大概会做出类似的选择,因为那个选择,就是当事人综合各种条件的最好选择,但是,如果主席同志是穿越者,或许真的会不一样。

主席同志基于实力的乐观,能够带给周围人充足的信念。别的不要想,跟着主席干革命,就对了。这种乐观,既能够从主席同志传给当时人,也能够通过纸张,传给如今的我们。

现在很多人,都太不开心,有的过高估计了困难,有的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就我所见,过低估计了自己的人,太多太多。

考研考博考编的时候,撰写大小论文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觉得自己不行——这种事情,除了实践来教会他或她,或许《毛著》也可以。

而这样一些情况,通过《毛年谱》都很能感受到乐观,在《毛选》《毛文集》那种著作选集之中,感觉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主动权是很重要的。

打仗的时候,掌握主动权,对方就坐着等死。对于一些阳谋类的东西,对方知道了,也没办法逆转。比如,《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本上,把怎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摆在了明面上,对方知道又能如何?脱离群众的人,他就不会走群众路线,又缺乏一些客观条件,改变不了等死的命运。

建设社会主义,情况要复杂一点,有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这时候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但仍然是强调,人要积极主动,不断认识和掌握规律,达成自己改造世界的目的。

当代人所面临的环境,与以前不同。

但人与人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却还是那样。

无论是恋人之间,还是职场、学校之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人相对强势,那是不是不强势的,就要俯首称臣。如果两个人都不那么强势,要怎么推动关系?两个强势的人,又要如何共事?几个人一起干一件事的时候,要怎么推动工作?

这些说到底,都是掌握或者分享主动权的问题。

当代文献有个常用的句法:牢牢掌握某项工作的主导权(或主动权),也有可能并用。

这里都强调的是,取得、维系、巩固、用好主动权(这个句式颇有点越南语的思维方式了)。

比如,在一段关系中,无论是男女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都有可能有人画饼,有人被迫吃饼。那是不是都要把希望寄托在画饼那个人手里?

如果掌握了《毛选》,就会感受到:一旦有人让你交出所有底牌,那么自己就只能起义,迅速夺取这段关系的主动权,要么就是另行开启一段关系。

这就相当于,国民党要共产党缴械投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底牌不可能给出去,必须把握在自己手中。我可以有枪不用,我可以跟你共享主动权,但是让我百分之百依靠你,那不可能。一旦你对我不利,那不好意思,我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夺取主动权。只是我现在为天下苍生计,所以我跟你谈。

从这个角度说,家庭主妇/煮夫,把主动权全都交出去了。舔狗,不仅全部交出主动权还过早地交出了主动权。以及任劳任怨打工却不知在老板那里,前面排了多少人的人,都属于需要赶紧觉醒的人。

所以,不仅是情侣之间需要势均力敌,需要互动,其他的关系,哪怕是看起来上下级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也需要互相需要,也需要各自占有一些主动权,要是全部被一方给占据所有的,或者主要的主动权,那就被物化,变成附属物了。

那肯定有朋友说了,我跟男友/女友就是他或她决定一切,我没有办法改变。领导就是决定一切,我啥都没办法。这种情况下只能说,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斗争精神,或者需要这种斗争必要的。但是不能解除自己精神上的武装,需要知道,万一出现了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形,应该怎么改变。

而不是,形势明明对自己极端不利,对方暴露了本来面目,还想着给对方找理由,还想着对方会回心转意。在一个没有给出主动权的人那里,或许对方会回心转意,但全部给出了,丝毫不可能。即使是对方回心转意了,也没有必要,应该让他记住,然后自己走人。

至于职场环境,那就方便了,只要不是体制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是体制内,上下级互动的方法可太多了,这就是需要其他文章来描述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可以全身心的对一个人好,但是也要防范被人辜负。主动权这个东西,有而不用,和完全没有,是两码事。能够共享主动权,自然是最好的。

11 阅读:231
评论列表
  • 2024-01-03 04:26

    既要有撒豆成兵的本领,又要有捏沙成团的手段,还要能够从不可进取处进取!——精通三十七计!

艾里克评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