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评文化
  • 章太炎:佯狂未必不丈夫

    “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章太炎章太炎的疯是出了名的,癫是出了名的,狂也是出了名的,而他的味道又远远不止于疯、癫

    2024-06-14 12:58
  • 陌生的鲁迅

    很少有中国人完全没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我目不识丁的姥姥姥爷,念叨起鲁迅,也朗朗上口的。官方有官方的鲁迅,民间有民间的

    2024-06-14 12:58
  • 鲁迅——追寻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

    近年以来,一部名叫《觉醒年代》的电视剧热播并引来很多话题。这部电视剧反映中国社会由几千年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前夜,文

    2024-06-14 12:58
  •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自白:90秒内定生死

    每年的高考全国重视,全社会重视,也有许多人会营造气氛,热闹几个月,其实有许多重要环节被忽视了。每年高考一开始,传媒就不顾

    2024-06-13 08:47
  • “误尽苍生是语文”——再谈语文教学

    我的《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贴出后,十分希望得到批评意见,但评论者寥寥。在腾讯的语文群里看到湖南科技大学李山林教授的一篇文

    2024-06-13 08:46
  • 王安忆:小说写作能不能教与学?

    【编者按】著名作家、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的讲稿集《小说六讲》由世纪文景出版,《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

    2024-06-13 08:46
  • 温儒敏:再谈现代文学史写作的“边界”与“价值尺度”

    严家炎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1],几乎每一章都有某些原创性的内容,或有新资料的发现,以及那些读来能让人眼睛一

    2024-06-13 08:47
  • 汪丁丁:纪念王小波

    这篇文章最初是王小波辞世时写的,1997年,当时他的好友们,多为社会学家,与我交往甚密,故而,我听过他们介绍王小波的故事

    2024-06-13 08:47
  • 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

    当我父亲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以后,又过了一个时期,清皇室让出了中南海。我们就又从当时所住的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现在中国人民大学

    2024-06-13 08:47
  • 张鸣:尊严与权力

    在中国,一个人但凡有点权力,总是喜欢将权力延伸到原本不该进去的地方,损伤甚至干脆打掉被管者的尊严,据说只有这样,才算尝到

    2024-06-10 13:22
  • 文学,沈从文摆脱不了的念头

    一沈从文的一生,断为两截。前为作家,后为文物专家。沈从文的这一人生转折,开始是模糊的,即便是1948年3月,郭沫若等人在

    2024-06-10 13:22
  • 钱穆不入国民党

    读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书,其中记一事,颇有所感。钱穆先生在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教书时,接待一位旧日同事。此

    2024-06-10 13:22
  • 功利化是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

    现行的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把教育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了。我不认为今天能够改变这个局面。这是社会一定阶段的现象,

    2024-06-09 11:23
  • 傅国涌:秋瑾被杀害之后

    一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天亮之前,鉴湖女侠秋瑾在故乡浙江绍兴被清政府杀害。一个33岁的女性因政治原因而就义

    2024-06-09 14:38
  • 陈寅恪——“志业”与“心迹”

    近世文化巨擘梁启超先生,曾经深刻指出,中国文化史,可以分为三个时代:中国的中国时代,亚洲的中国时代,世界的中国时代。梁任

    2024-06-07 08:02
  • 爱因斯坦也解决不了高考公平问题

    奥地利学派、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说:恰好可以精确计量的,被当作是最重要的。哈耶克的话,反应了经济学领域的一种倾向:数量化和

    2024-06-02 06:13
  • 中山大学的新“笑剧”

    2013年7月13日,《广州日报》在头版报道:“今年考上中大的同学注意了,新生入学时须向院系辅导员提交‘公益囊’和‘悦’

    2024-06-02 06:13
  • 婚姻价值观崩溃后之断想

    1进入五十岁之后,和战友、大学同学、事业圈子里的朋友们有了越加频繁的联系。这是规律,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人们,重情重义了

    2024-05-31 07:16
  • 徐贲:为什么我们会对谎言深信不疑?

    法国社会学家雅克·埃吕指出,从来没有得到说理机会的人们,习惯了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相信。在不允许自由思想、独立判断

    2024-05-31 07:16
  • 考证热现象能终结?

    “近几年,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演愈烈:基础课有人逃,专业课有人逃,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更是‘逃课族’的首选。”[1]55

    2024-05-30 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