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看完《奇袭白虎团》后,问肖华:严伟才这人有原型吗

墨甲子 2023-06-12 19:57:09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5月23日,一位老妇人从济南打电话来询问她丈夫的情况,她说:“自从美国攻击我国在南斯拉夫的领事馆以来,就有很多人来找你,要你汇报情况。”

杨育才在电话中对妻子说:“这件事,你先帮我处理好了,我很快就回来。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要求我去报告,是因为他们相信我,这也是我的职责。”

然而,杨育才只坚持了三天就去世了,次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自前往杨育才的医院,看望他的家人,表达了自己的哀悼。迟副总和杨育才太太握手,说道:

“老嫂子,你要好好保重,育才同志走得这么快,我这个老朋友,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出席中央一次会议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我下午来看了一下,请节哀顺变,好好照顾身体。我希望您能把悲伤转化成力量,好好教育孩子……”

迟浩田副主席拿出了自己写的一副挽联:“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名扬华夏。”

杨育才究竟是什么人,中央军委对他如此重视,他有过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

奇袭白虎团

在我国现代京剧史上有这么一则著名的故事:

50年代中,京剧演员方荣翔在一次为志愿军的官兵表演节目后,看到《战地简报》中有一则关于杨育才率领尖刀班深入敌后,一举歼灭李伪军“白虎团”的故事,他被深深打动,就决定把他的事迹搬上了京剧舞台。

方荣翔

很快,他和剧团的李师斌和李贵华,经过没完没了的苦练,创作了一部《奇袭白虎团》,在该剧中,李师斌饰演杨伟才,后来被江青改成了严伟才,方荣翔饰演了一位志愿军团长。

这出戏虽然还保持着传统戏剧的风格,但因为它的主题比较新颖,特别是在舞蹈和武打技巧上的创新,所以一上演就得到了志愿军的一致好评,演了每一次演出的重头戏。

50年代末,由于志愿军已经结束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共中央决定将他们都送回祖国。为了这件事,周总理特意去了一趟朝鲜。

在宴会上,为志愿军战士接风洗尘,周总理对方荣祥剧团成员说:“我们的战士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正在返回我们的家园。你的剧组也马上就要回国了,打算带什么礼物回去跟大家汇报呀?”

方荣翔答道:“总理,我们排练过《奇袭白虎团》,这是一部反映志愿军英勇无畏的京剧,在战场后方演出,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们这就汇去,将修改后的内容,跟中央文艺部汇报一下。”周总理大喜过望。

1964年,为了促进京剧的发展,文化部决定,在北京举办一次京剧表演研讨会。山东省京剧团打算将《奇袭白虎团》作为演出剧目参加本次大会。

《奇袭白虎团》以抗美援朝为题材,首演时,朱德,贺龙,陈席都亲临现场观摩,赞不绝口,还同所有演员一起合影。朱德,贺龙,陈毅和其他一些老将还专门就本剧作了讨论。

1964年 8月,毛泽东与艺术家肖华来到北戴河,欣赏了《奇袭白虎团》的演出,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对这部戏剧声情并茂的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毛泽东的会见和评点,对全片上下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毛主席看了后很是高兴,连忙问道:

“这剧中的严伟才确有其人吗?”

肖华说:“有,原名叫杨育才。”

“此人现在在何处?担任什么职务?”

“不太清楚。”

毛主席立马叫人寻找杨育才,1964年6月的一天,济南军区政治部接到了中央军委的一通电话。

毛主席和剧团

“我们找杨育才,毛主席想要了解他的情况。”

政治部的同志一听是毛主席的指示,不敢怠慢,立刻查询了杨育才的信息,进一步沟通得知了毛主席寻找杨育才的原因,然后立马致电给203师,杨育才在这里担任侦察连副连长。

当杨育才接通电话,一听是毛主席找自己,简直受宠若惊,政治部的同志说:“毛主席看了《奇袭白虎团》这一部剧,被剧中严伟才的智谋和勇气打动,得知原型角色是你,所以想了解你的情况,你可以写封信介绍一下自己。”

杨育才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很是欣喜,身边的同志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由于毛主席这一问,杨育才在军中很受重视,在部队服役多年,最高职务升到了203师的副师长。后来还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那么我们接下来去看看杨育才到底是如何完成这一次作战任务的呢?

胆大心细

1926年,杨育才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的杨家山村,家境贫寒。解放战争中,杨育才曾被军阀抓壮丁,到阎锡山的一个排去做交通员。

1949年三月,杨育才被人民解放军俘获,他立即选择加入解放军,并且骁勇善战,在战斗的空隙中刻苦修炼军事技能,闲暇之余则是在学习文化课。

杨育才在1950年五月,因工作积极主动,在领导同志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六月,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不久便从一位普通士兵成长为68军二零三师六百零七团侦察队的副排长,他的机智和勇气得到了同志们口中的“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的绰号。

1953年,就在朝鲜休战会谈即将结束的时候,李承晚一伙却故意破坏了释放战俘的协定,大喊着要“单独干”。

为了打击敌军的气焰,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金城南部发动一次夏季反攻行动,并将此任务交给了第20兵团。

为了探明敌人的底细,203师的侦查部队用埋伏的方式消灭了1个联队的搜捕队伍,并抓获5个战俘。通过审讯,了解到了敌人的兵力布置、防御工事的修筑等情况。

203师团决定集中兵力,从第一师团和第26师团之间的空隙处突破,然后由第二师团沿着空隙进入敌人的腹地,从东西两侧包抄敌人,彻底的破坏敌人的防线

师长杨栋梁派了607团的临时侦察兵排长杨育才带队,并从全师中挑选了两名身经百战的朝鲜族士兵,韩淡年和金大柱担任联络人。

在杨育才的指挥下,组建了一支十三人的突袭小队,负责剿灭敌人的偷袭行动,而他们的目标,是号称南韩第一部队的白虎团。

在出发的当天晚上,杨育才扮作美国的参谋,韩淡年扮作朝鲜族义工,李伪军的一个连长,其余的人,都扮作李伪军的一员。他们很快就到达了敌人的第一个据点。

“你们什么人啊?”关卡的人喝问道。

“自己人”金大柱回答,又问道:“你在做什么?”

此时一名敌军哨兵走上前来,将金大柱拦在了身前,问道:“你们要去哪?”金大柱吼道:“你是不是瞎了?我们要把这位美国参谋带到我们的兵团总部!”

就在此时,杨育才飞快地对身旁的一名侦察兵打了个手势,侦察兵立刻走到那两名侦察兵面前,破口大骂道:“如果耽误了美国参谋,我砍了你们的脑袋。”

接着,杨育才假装美参谋,嘟囔了一句英语,吓得那两名侦察兵目瞪口呆。

“口令!”那名21岁的朝鲜族武士韩淡年见到敌人胆怯便第一个开口说道。

“谷论欧巴。(中文是“云雹”)”那名哨兵一脸紧张,吞吞吐吐道。

如此一来,侦查小队便机灵地得到了敌人的通讯信号,成功地绕过了数个哨卡,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敌后。

侦察小队转过一个弯,就看到前方一条沟壑的入口处,有两株高大的松树,杨育才等人确定,这条沟壑之后,就是伪军驻扎的二青洞了。

就在距离壕沟还有三四百米的时候,一支长长的车队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中。侦察小队正等着这支车队通过,然后从大路上走,忽然这支车队停了下来。

杨育才知道时间不能再耽搁了,他下令向敌军的车辆开火,随后则乘着敌军的慌乱,迅速地向伪军的总部冲去。

敌人在伪团部里开会。三辆小型吉普车停在门口,引擎发出刺耳的轰鸣声,有几个人从里面出来,往里面装东西,显然是要逃走了。

敌人哪里想到我们的人会出现在他们的老巢,杨育才立刻派了不到十名战士,分成三队,首先消灭了会议室内的敌人,然后摧毁了敌人的炮台。

侦察小队把几个手榴弹丢进了会堂,随着一阵雷鸣般的轰鸣,会堂里的灯光突然熄灭了。侦察兵趁着这个机会,冲了进来,打开手电筒,子弹立刻飞了出去。

幸存下来的敌军,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向南逃走,但很快就被追上,然后掉头向北逃走,却被杨育才等人追上。双面夹击下,四散奔逃的敌人惨叫着举起了双手。

“团长,我们拿下了白虎军的大旗!”一名战士激动地说道。

士兵们撕下一面中央绘有虎头,两旁绘有“优胜”字样的旗帜塞到自己的背包中,那正是韩军的“精锐”首都师团“白虎团”。

侦查小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了这场战斗,击杀了一百多名敌军,活捉了十多名俘虏,成功地完成了这次袭击,为金城的反击立下了汗马功劳。

炮火渐渐停歇,侦察兵们把俘虏带到了杨育才的面前。“团长,这位是人事部部长。这位是炮兵团的副团长。”

“还有机甲团的团长,当时正在一辆吉普上呼呼大睡!”

杨育才问道:“美军的参谋抓到他了吗?”“嗯,他的一条腿上中了我们的两枪,被我们打中,他只能穿着一条内裤和一件马甲,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

还嘱咐我们千万别弄死他。”经此一役,杨育才成为我军的一位著名的战争英雄,“突袭白虎营”的故事,也在全国流传开来。

为国奉献一生

1997年,杨育才作为中国老年协会组织的“全国百位英模赴京观光团”中的一员来到背景。因为他年纪大了,心脏和脑血管都有问题,几年前还做过胃部切除手术。

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虚弱,最近一直在发烧。他决定在入京之前,先去一趟解放军总医院,做个全面的体检,然后再让自己的大女儿杨军,跟他一起入京。

杨军从未想过,这一次来京,竟然会是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日子。

杨育才在中南海访问了毛主席的故居,随后又访问了毛泽东主席的纪念馆。夜里,杨育才又开始发烧,杨军怕自己的父亲身体不好,便让他不要再去探望。可杨育却是死活不同意。

从走上台的那一刻起,杨育才就兴奋的浑身发抖。他走到毛主席的遗体跟前,三个鞠躬,表示敬意。再抬头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

杨育才感慨道:“正是毛主席,使一个旧的中国变为一个新的中国;我和中国百姓,都受他老人家的恩惠,我不会忘记他的!我不会忘记他的!!”

杨育才从纪念馆回来以后,病情突然恶化,当天下午被送到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五月八日清晨,以美国为主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发射了一枚核弹。

杨育才躺在床上,听到这个消息,怒气冲冲地说道:“什么炸弹爆炸,什么地图错误,都是无稽之谈!这是有意为之。自从建国以来,美国就一直在针对我们。”

他慷慨激昂地说:“美国人就是个纸老虎,就算他们有本事,我们当年也会把他们打趴下的。只要国家需要,我杨育才一定义不容辞,再次奔赴沙场” 。

随后杨育才打算在公众面前做个外交报告,团结群众对抗美帝国主义的热情,可是由于病情恶化,没来得及赶上报告就去世了,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

5月30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杨育才同志的遗体被隆重地送别。张万年为杨育才献上了一个花圈,迟浩田也亲自出席了追悼仪式,为他做了最后的告别。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334

墨甲子

简介:历史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