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已经取得共识并完成商业模式闭环,下一步是赚钱。

Move 2024-04-13 11:54:08

八年前的2015年,SpaceX首次提出了星链计划,如今它已经拥有了八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段时间里,有人对该计划持负面态度,也有人对其抱有乐观看法。那么星链到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是否已得到广泛认可?星链的成本是否可行?其商业模式是否已经完善?

在探讨上述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星链目前所处的阶段:在商业模式上已实现闭环,在技术上已经完成首次串联。最关键的是,目前尚未出现第二家公司或第二个国家能够复制其成功,形成了技术壁垒,基本上确立了垄断地位。

2023年的进展:

在2023年,SpaceX在星链发射方面明显加快了速度,平均从2018年的10.7天缩短至了5.8天就能发射一批卫星。全年SpaceX成功通过猎鹰火箭进行了59次"星链"发射,总计部署了1903颗"星链"卫星。在轨卫星总规模已经达到了5559颗,这一数量实为惊人,若与过去60年全球发射的总卫星数量相对照,则发现星链卫星数量已超过全世界的总和。

星链的目的:

尽管全球的4G和5G网络运作良好,但为何还需要卫星通信?数据显示,全球5G基站已超过364万个,其中中国拥有231万个,然而5G网络仅覆盖全球30%的人口,其覆盖范围仍不及全球70%的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只有20%的人口受到覆盖。这一比例说明,4G和5G只能覆盖部分理想场景。由于世界经济、人口密度和地区环境严重不均衡,4G和5G无法实现全范围覆盖,这为星链的初衷提供了基础,因为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仍有通信需求。

星链的成本:

过去,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曾以失败收场,主要原因是高昂的成本。通信卫星的主要成本包括发射成本和卫星成本。SpaceX成功以内部研发制造方式,将卫星的各项方案设计、零部件和研制都在公司内部完全闭环生产,这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卫星的产能。

目前星链卫星的生产线规模是全球最大的,每月产量达到了120颗,平均每颗卫星的成本已降至50万美元,这样的价格才能够承载4.2万颗卫星的部署。此外,通过猎鹰9号火箭多次重复使用的方式,发射60颗星链卫星的成本可降至3000万美元,平均每颗卫星的成本也从而降至50万美元,而长远目标是将这一成本降至28万美元,而未来的"星舰"更将大幅减少发射成本。

星链的商业模式闭环:

Starlink不是第一家提供卫星网络服务的公司,休斯网络和卫讯是美国两大卫星网络服务提供商。休斯网络拥有123万宽带用户,遍布美国和拉丁美洲。卫讯也有60万宽带用户,年收入达12.11亿美元,因此用户需求已内在存在。

星链也采取了多种收费套餐模式,从家庭用户套餐(120美元)、企业套餐(140-500美元)、房车旅行套餐(200美元)到海事和应急响应套餐(5000美元),星链所提供的价格虽未优势于已有有线宽带接入条件的地区,但对于偏远地区和海上用户却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到2023年11月,Starlink已在全球七大洲六十多个国家提供服务,拥有230万户用户。其收费方式包括终端和流量套餐,基础终端价格为599美元/台,基础流量套餐价格为120美元/月。宣布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极为重要,说明它已克服了最大的困难。

星链已实现了网络初期部署、用户收入、卫星更新替换等良性循环。按照马斯克本人设定的目标,星链的首要目标是覆盖全球3%-5%的人口,即潜在市场规模为2.3亿至3.8亿人口,并计划每年实现30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

星链与运营商的定位:

虽然星链的通信场景并非与4G和5G网络通信场景相交叉,但5G永远无法覆盖到的场景却是星链的优势所在。2024年,星链将推出DTC功能,实现星链手机直连业务,采用的是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频段。这种直连业务会从运营商处收费,而不是直接向终端用户收费。

虽然星链与运营商短期内是合作和互补的关系,但从长远看,星链已将成为主导,成为以后5G、6G甚至更高G的主导,星链已实现了与运营商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综上所述,星链在商业模式、成本控制以及用户覆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与传统通信领域的差异化定位和先发优势,为未来的通信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0 阅读:12

Move

简介:坚持是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