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成梁把努尔哈赤杀了,后来还会有清朝吗?

敏敏的历史枕边书 2022-07-17 23:18:10

如果李成梁把努尔哈赤杀了,会有后来的大清吗?这个问题没有人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一定会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整个历史的走向也都将因此发生改变,而且如果没有努尔哈赤,明朝也不会存在太久。

很多历史专家对此也都有不同的看法,毕竟别说如果努尔哈赤被杀,就是再回到过去,改变努尔哈赤的一个决定,那么对于历史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第一种说法就是,有的专家说,即使努尔哈赤被李成梁杀了,也依然会有后来的大清。

但很多人都对这种说法抱有怀疑态度,毕竟当初努尔哈赤可是白手起家,历史上真正能做到白手起家征服天下的有几个?屈指可数,而且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努尔哈赤的崛起轨迹和当年的成吉思汗比较相似。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就是死在李成梁的手下,当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在女真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当时觉昌安凭借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在女真族这边靠着做生意,生活的也算富足。

当时女真族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叫王杲,于是觉昌安为了日后家族的繁荣,就前去投靠,并且还和王杲那边的女真族进行了联姻,这次联姻的结晶就是努尔哈赤了,但是由于王杲行事风格太过霸道嚣张,觉昌安暗知迟早要出事,于是就偷偷跑到明朝那,表示愿意为明朝当“卧底”。

在李成梁带兵清算王杲部落的时候,就是觉昌安做的向导,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成梁最后竟然会卸磨杀驴,在觉昌安帮助李成梁取得王杲相上人头之后,后来在对王杲儿子进行讨伐的时候,本来觉昌安都和李成梁说好了,要进去劝降。

但谁也没料到,觉昌安在城里刚劝降成功,这个李成梁看守卫松懈,就命令部队屠城,觉昌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在李成梁手下,但后来明朝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就说当时情况特殊,是“误杀”。

当时的努尔哈赤也在附近,李成梁自知有愧,就收养了努尔哈赤,就当是给觉昌安这一脉留个后,当时的努尔哈赤虽然年龄小,但也知道大概的情况,但奈何实力不允许,即使是被自己的杀父仇人收养,也得忍着。

当时李成梁在这一方面也没多想,认为努尔哈赤就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日后却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努尔哈赤在被李成梁收养的这段期间,认真学习兵法,李成梁也时不时的派给他一些任务去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成梁慢慢发现努尔哈赤身上,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品质,无论是心性还是胆识都有过人之处,于是,李成梁就渐渐开始关注努尔哈赤,发现这个努尔哈赤确实是个可造之才。

于是就明里暗里培养努尔哈赤,但后期李成梁心里也想过,毕竟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都死在自己手下,会不会给努尔哈赤培养起来之后,再反过来对付自己,于是又对努尔哈赤开始了漫长的考验。

但也没有任何迹象发现,努尔哈赤有谋逆之心,努尔哈赤甚至还当面表达过对李成梁的养育之恩,自此以后,李成梁也对努尔哈赤彻底放下了防备,之后就经常把努尔哈赤带在身边,大事小事都让努尔哈赤说出他的看法。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努尔哈赤也在李成梁的悉心培养下,各方面素质远超于超人,这也为他日后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期李成梁甚至都曾引荐努尔哈赤入朝为官。

努尔哈赤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就一直想着回到女真族这边大展拳脚,毕竟现在是时候着手准备为家人报仇了。

这些年,努尔哈赤也一直都没忘记曾经的杀父之仇,所以,努尔哈赤跟李成梁说要回故乡结婚,就返回了女真部落。

如果这时候,李成梁认为努尔哈赤重回故地,是要发展势力报复自己的话,李成梁肯定就会想着杀掉努尔哈赤,再不济也是要把努尔哈赤强行留在自己身边,但李成梁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当时的李成梁对努尔哈赤那绝对是信任有加,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李成梁不但没阻止努尔哈赤回去,甚至等到努尔哈赤回到女真部落之后,还曾多次暗中协助努尔哈赤,掌控女真部落。

努尔哈赤也成为了关外和关内的桥梁,任何规模大一点的贸易往来,都要经过努尔哈赤批准,努尔哈赤也时不时的,会把关外的风吹草动写信告诉李成梁,说白了就是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在关外的“代理人”。

在李成梁的帮助下,努尔哈赤很快就掌控了所在的部落,也就在这个时期,明朝的内部各种起义不断,一波又一波,搞得明朝是焦头烂额,所以对关外的关注,也会自然而然的松懈。

而努尔哈赤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野蛮生长,凭借着李成梁的势力,努尔哈赤开始迅速吞并其他女真各部。

等到明朝内部起义被暂时压下去,再看女真这边时,发现努尔哈赤的势力超乎想象的庞大,这是明朝绝对不允许的,当下就有很多大臣主张要拿李成梁问罪,但是别说一众大臣了,就是皇上也做不到对李成梁说杀就杀。

当时的李氏一族可是满门忠烈,而且李成梁训练的辽东铁骑,真是一时无两,他的儿子加起来,更是手握明朝半壁江山的军权,这要直接把李成梁杀了,那他那几个儿子能让嘛,不得直接发起兵变呀,而且,李成梁要是死了,那努尔哈赤很有可能会蠢蠢欲动。

正好那时候的李成梁年事已高,所以就从辽东都督的位置退了下来,新上任的总管一看,恨不得立刻上奏把李成梁宰了,这努尔哈赤的势力,远比明朝想象的要大的多,就辽东这些兵,要努尔哈赤真打过来,也就只能依靠地形防守,主动出击灭了努尔哈赤,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不难看出,明朝内部当时早已混乱不堪,即使是努尔哈赤死在李成梁手里,也无法改变明朝覆灭的脚步,首先努尔哈赤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征服天下的,他身边的五大臣,和一众贝勒,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明朝内部的腐败,但要论根本上的原因,是南北方人性格的问题,是处理事情风格的问题。

其实要从综合角度来讲,明朝是得天时得地利,要钱有钱,地大物博的,有一些人说,是因为北方基本都是平原,容易形成战斗力,南方都是沟沟壑壑无法凝聚实力,这不就是废话嘛,就是因为南方地形原因,才更是易守难攻。要不然当初曹操能把穿连一起去打南方嘛,努尔哈赤一众部下,还不习水性,骑兵也不容易展开作战。

从地形来讲,绝对是南方占优势,努尔哈赤这边更容易被明朝攻打,而且从安史之乱后,南方一直都是经济的最中心,努尔哈赤那边哪有一个有钱的。论战力的话,当初明朝也绝不输努尔哈赤,比如说戚继光的戚家军,和李成梁的辽东骑军,那一个个打仗也老猛了,老话不都说嘛,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

那最后明朝怎么会被别人打得这么惨呢?上文也说了,原因就在于性格和做事风格,就这个缺陷,即使是没有努尔哈赤,明朝也必灭。

这点就是南方和北方的最大的差异,都说北方人直接没耐心,南方人就委婉有耐心,正常来讲,做事有耐心是好事,就比如做生意,有耐心的人出错就更少,更容易挣钱不容易赔本,但是,要是论打仗这一方面,那就不是什么好事,要是有“耐心”过了头,那就是致命的缺点。

毕竟打仗就讲究一个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明朝这群将领和大臣就因为太有“耐心”,所以共同成本特别高,当初明朝皇上就在朝堂上就提出,想出兵剿灭努尔哈赤的想法,打算看看这群大臣和将军的意见。

这时候这个“有耐心”的弊端就一览无余了,这帮大臣明明心里都知道,那时候就骑兵开战,胜算还是比较大的,但表面上就不说,都在那一见面就乐乐呵呵的,给明朝皇上整的之蒙圈,明朝皇上也整不明白这帮大臣是赞成还是反对,所以就天天开会研究到底出不出兵,内耗和沟通成本都特别高,都在那含含糊糊不明说,你猜我我猜你的,整的皇上也不知道这仗到底该不该打了,也分辨不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明朝皇帝也担心,别看现在这帮人一句准话不说,等到人家兵临城下再叛变了,所以,后期明朝在分辨忠臣和奸臣的事情上,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再看北方那边,一个个都穷,也没啥太大文化,但是就一点好,大哥说啥我做啥,努尔哈赤开个会说我要打哪里,底下那帮人支持还是反对都说得明明白白的,然后一起研究该怎么办,打仗这一方面效率比明朝强太多了。

所以,就这个形式风格在那个时期而言,真是太过关键了,就算没有努尔哈赤,肯定也有别人带领女真南下,努尔哈赤只不过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罢了,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女真那边大部分人的性格,都和努尔哈赤差不多,能打就打,打不了拉倒呗。主要还是执行力,女真这边是,努尔哈赤指哪打哪,谁敢明目张胆唱反调就看谁,而明朝那边则是有人唱反调,全员按兵不动,继续辩理讨论,想杀个典范,都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别看女真那地方要钱没钱的,打仗绝不含糊,执行力绝对强,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第一天职,明朝虽然兵多将广的,但是一遇到事,就互相掣肘,怎么可能有好结果。

最主要的是后期的明朝,有很多担任重要职位的君臣,都有开始摆烂的迹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刻在我们基因密码里的东西,真正能战胜自己劣根性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明朝一旦开始显露颓势,有些当官的就开始坐不住了,甚至有些人恨不得立刻卷铺盖走人,这一点可是非常致命的。

况且这诺大的一个王朝,哪天不出点事,有点事简直在正常不过了,在朝为官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都没有问题,那设置这么多官位没有任何意义,那时明朝内部是不是就闹起义,就说明了很大问题。

就证明有很多时候,该解决事的人关键时刻解决不了,或者选择逃避和纵容,才导致明朝百姓怨气太重,如果在问题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即使解决掉,或许才不会有后来的清朝。纵观历史,当感觉到一个王朝开始“怕事”的时候,那这个王朝的前路就断了。

毕竟明朝也有几百年的底蕴,管理得当的话,何愁外地来犯,那时候明朝的人才,也不比后金这边少,毕竟明朝有钱的多,再看努尔哈赤那边,能有几个有钱买书的,然而这一手好牌,到最后愣是没出去,估计就是朱元璋转世也无力回天了,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宿命吧。

就明朝天天磨磨唧唧的态度,才让努尔哈赤实现了统一女真,有了撼动明朝的实力。

由此可见,明朝的覆灭根本就不在于努尔哈赤,所以,即使没有努尔哈赤,也一定会有别的王朝建立在明朝的土地上,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真是古人用一个个王朝的诞生和覆灭,总结出来的真理。

0 阅读:94
评论列表
  • 2022-08-15 19:39

    天选之人不会败!一辈子没打过顺风仗,怎么打怎么赢l自己都乱不清楚,想怎么打就怎打?

敏敏的历史枕边书

简介:去谈五千年中国文化,在历史的海洋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