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奇特讲究你肯定一个也没听说过!苗乡侗寨里被遗忘的汉文化孤岛,隆里古城

小题行迹 2024-01-19 09:20:48

地处锦屏县与黎平县交界处的隆里古城,被誉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城内依然保留着沿袭数百年的建筑布局和生活传统,古色古香,少被外界打扰。虽为4A级旅游景区,却不收取一分钱门票,相当的良心。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后不久,便在此建设“龙里卫”。1378年,由于明王朝对边区的高压残暴统治,爆发了以吴勉为首的大规模农民武装抵抗起义。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调集江南九省官军镇压义军后,留千余名官兵屯垦戍边,在隆里兴建城池,设千户所。清顺治年间,改“龙里”为“隆里”,取“隆盛”之意。

隆里古城东门清阳门隆里古城是湘贵交界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汉文化色彩军事屯堡,也是一座“苗乡侗寨里的汉文化孤岛”。古城建在一处云贵高原上难得一见的狭小平地中央,城西有河流由南向北绕城而过,周遭多肥沃农田。城内建设布局一切严格遵循当时的战事需要,亦兵亦农、能战能防。当时留守屯垦戍边的官兵大都是江西、安徽人,故而进入城中,映入眼帘的建筑大都是徽派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马头墙。古城民居每家每户必留后门,户户相通、巷道相连,为的是战乱时进退自如。古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主城门东门叫清阳门,门上建有三层高的戌楼,城头挂有匾额,上书”紫气东来”。

隆里古城街巷南门正阳门和西门迎恩门,门上亦建有戌楼,这两座城门除了设置有内外两道城门外,还在门洞前筑墙一堵,出门洞后需转过墙方能到达城外,当地人称“勒马回头”,据说如此可有效阻挡来犯之敌攻城破门。古城虽有北门,却长年闭门不开,古语中“北”、“败”音相近意可互通,为兵家所忌,故而关闭,寓意藏风聚气。北门城楼上设有寺庙,庙中供奉有菩萨,祈求一方平安。同样讲究寓意、风水的还有城内街道。城中主街相交均采用“丁”字结构,不见“十”字型,据说是因“十”与“失”谐音,为守城所忌,“丁”字则寓意“人丁兴旺,城池永固”。

隆里古城民居更奇特的是南门蜈蚣街,以鹅卵石铺设出巨型蝎子图案。其来历中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清初吴三桂被封平西王镇守西南,他派人来到隆里古城收缴千户所官印,将隆里世袭军户变成民户,当地人自觉身份地位下降,为发泄心中不满,便将路面砌成蜈蚣图案,寓意人人可踩蜈蚣(吴公)。从街巷上已经被磨得光滑的镶嵌蜈蚣、钱币等各种鹅卵石图案的龟背形花街路面,我们也能看出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

隆里古城龙标书院古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龙标书院。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因一首《梨花赋》遭人中伤,官场失意,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得知后,还曾赠诗一首:“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见当时的龙标被士人视为畏途。

王昌龄在龙标的8年时间,进一步远离了黑暗的政治倾轧,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当地的文化教育发展中,由他设置的“龙标学宫”影响深广,穿透千年历史时空。如今,龙标书院是贵州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书院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后,王昌龄离开龙标北归故里,路经安徽亳州时,被嫉贤妒能的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数月后,安禄山叛军将领尹子奇攻睢阳,河南节度使张镐传檄闾丘晓引兵出救张巡,闾丘晓畏敌不进,被张镐怒而杖杀(镐怒晓 即杖杀之),也算恶有恶报。

行刑时,闾丘晓乞求张镐饶他一条狗命:“有老母需要我去养老送终,求您放我一马(有亲乞贷余命)。”张镐冷冷地反问道:“那王昌龄家里的亲人谁来赡养?”(王昌龄之亲 欲与谁养?)

黔东南自驾旅行线路

0 阅读:7

小题行迹

简介:旅行家,自媒体运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