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潇洒:我在帮哥身上学到的格局和逻辑。(下)

梁潇洒 2023-12-29 04:15:18

大家好,我是梁潇洒。

两个月没更新了,马上就到2024,我记得我在年初的时候,参加淑萍老师的《我们的文学课》,在上面我就有跟大家说,我希望今年每三天就更新一篇文章,希望自己能够热爱创作,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后来才发现难以做到,不过我也看了一些关于写作的、关于创作的、并且也有创作了一些文章和动态。

比如说齐老师的这一本写作指南,我在年中的时候,五六月份,在华南摩尔的一家奶茶店,每天都点一杯12块的奶茶,一坐就是一整天,反复地在阅读和写作。去多了之后,店里的几个奶茶妹全都认识我了。

所以当我反复地在翻阅这些写作的指南之后,多少都学到了一点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大部分的内容都忘记了,所以需要再回头深度阅读一遍。

所以如果大家仔细观察我的更新频率,在五六月份是比较高的,在年初和年底是比较低的,虽然我写的不怎么样,内容也被朋友批评不够垂直,也没什么人看,但是没关系,我不依靠写作来吃饭,只是想纯粹用文字记录一下生活,记录一下我和我朋友之间的一些故事,和自己的一些灵感和想法。

如果大家也想跟我一样,去成为一个文字记录者,但是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可以参考一下齐老师的这本书,不管是什么内容的创作,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创作,不管是 视频 文字和 图文,都有它的底层方法和技巧,我们只需要做的是 学习 实践 和不断的学习 实践 以及复盘,沿着你想要的方向去走,你终将可以到达目的地。

为什么今年没有做到一定频率的更新呢?说白了就是懒,不够自律,有时候注意力太分散,做的事太多,想的事太杂,想得太多行动力就会下降,所以我吸取经验教训,希望在明年会创作出一些高质量的作品给大家。

最近几个月除了参加一些线下的读书会,和线上的一些内容创作,偶尔还拍拍戏,偶尔还参加一些朋友的社区论坛。

回头来看终归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会给自己定一些目标,很多时候都没办法达成,因为内心的驱动力还不够,所以我希望自己明年能够少做一些事情,做最重要的几件事,然后深度聚焦,时间和注意力聚焦,努力把几件事情做好。

事情做得太多,想要的太多,目标定得太多 太广,不是一件什么好的事情,优秀的人总是在一件事上 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做好 做到极致 ,而失败的人总是以为自己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发光发亮,过于高估自己,殊不知 ,个体的力量在时代的洪流中相当的渺小。

五六月份,我在国贸的覔书店,参加毕啸南老师的新书《生而为人》发布会,他就有提到,时代的轮船滚滚向前,有很多人就像依附在轮船上的一粒沙子,跟着时代的方向去远行,虽然渺小,但是也吃到了时代的红利,但是不要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你只不过是走对了方向,运气也占了一部分,那些没吃到时代红利的,也不要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你只是没随着时代的趋势在走而已。

所以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短视频和直播的时代,如果我还依赖写作谋生,那我就已经落伍了。观众喜欢短视频,短平快的视频,能够即时调动大家的情绪,即时引起大家的 快乐 以及悲伤,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看完超过一分钟的视频,也没有耐心深度了解知识,我们以前在《我们的文学课》活动里提到过,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越是即时能够触动大家感官的内容,大家就越是喜欢,但是往往很多需要动脑的 有深度的 ,内容很多 很长的,大家就是不喜欢看。

所以为了迎合大家,我最近也加入了短视频和直播的大军,我从两三年前其实就已经开始视频创作,但是内容比较少,一般都是才艺展示比较多,比如唱歌 比如吃饭,没有什么内容。

最近几个月,我和我朋友小蓉 在做线下的 全新的读书会,我们误打误撞开了直播以后,发现其实也可以通过输出一些内容给大家,所以才有了大家看到的访谈内容,全新的账号:梁潇洒和他的朋友们。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我觉得这个内容的创作不是我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大家一起完成的,我们一起对话 一起输出很多内容给大家,所以名字就叫:“梁潇洒和他的朋友们” ,也是参考了一下我的偶像 罗永浩,他之前好像有个公司叫 “老罗和他的朋友们”。

帮哥看完以后,他觉得我这个账号不行,没有固定的主题,内容太广,而且我自身也没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的朋友也不是什么 明星和网红,所以流量很难进来,很难吸引到陌生人的关注。

我在家想了几天,我觉得也有道理,我之前一直是想做成《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之类的访谈节目,但是人家都是名人,我是普通人,出了东莞没人知道我是谁,所以这样子做,在前期来讲,数据不会很高。

从数据来讲,除了我发朋友圈那几条,还有几条蹭热点 的视频数据比较高以外,其他的视频数据都是一般般,都没超过一千,所以我就在想,如何把这个数据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我昨天就买了一台新手机,还没到货,新号全网取名:梁潇洒的文学课 又或者 梁潇洒爱读书 ,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帮助的书,希望我创作的内容是对大家有帮助和有收获的。只有在大家喜欢我的内容的时候,对我的内容认可的时候,才会有一键三连的动作,要不然是不会有的,作为二十多年的老网民,这点我非常的确信。

我一定努力创作一些优质的内容给大家。

前几天有个朋友约我出来谈谈新媒体的事情,说想要找一些朋友去拍拍视频,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帮哥,叫他过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毕竟他们工作的地方离得比较近。

我们在一起聊了很多,喝了咖啡,然后他们走了之后,帮哥拉着我去奶茶店聊到人家关门,然后又拉着我在他车上聊到大半夜两点多。

他给了我很多的意见和想法。比如 我们创作的时候,往往不是自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而是需要考虑你的创作给别人带来什么?情绪价值?实用价值?我们在网上的任何一个动态都需要在想,你的动态给别人带来了什么价值,而不是记录自己的生活。

就好像我写这篇文章,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价值,而不是像写日记一样,用我的视角写给我自己看。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帮哥都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2023年 我主要在做 读书会、拍戏 和写作。帮哥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他说读书会不应该参加太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跟我目前的领域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充分参考了他的意见之后,最近一段时间就把时间聚焦到了线上,从传播的角度 和 影响力的角度来讲,线下走得太慢,线上更容易传播。

线下读书会,我只能分享给在座的十几个人听,而在线上,通过互联网的杠杆,每个人都可能刷到我的视频,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看到我的分享,所以,我从2020年底,通过大蓝的视频得到启发,开启了我的短视频生涯,也有偶尔做一下直播,做了很多账号,但是都没能做得很好。

所以我确实错过了短视频和直播的最好的时期,但是我觉得2024也有很大的机会,只是说 我愿不愿意付出 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梦想和目标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制定目标和计划,然后付出行动 去努力。

再说到写作这个事情,帮哥专门来邀请我录视频做访谈,叫我聊聊对写作这个事情的理解。

比如说,写作怎么赚钱?为什么写作?写作到底难不难?

就因为这个话题我们聊了一个晚上,说实话我通过写作直接创造的收入不多,但是写作 的确是让大家了解我,认识我的一个过程。

有一个朋友看了我的一篇文章,觉得我这个人真不错,很真诚,就一直邀请我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最终我们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朋友。除了私人交情,我也给她创造了一点收益,她也给我创造了一点收益。

我帮 帮哥写的两篇文章,在全网都有不错的点击率,帮别的朋友写了一些文章,数据也不错,别人看到以后,可能有相关的需求就有可能通过我的关系找到他,就有可能产生合作和互动,这也是我写作的的价值之一。

同时,我觉得需要提升的就是 我写作的效率 速度,和内容的质量需要多提升一下。

写作不是写论文 也不是写文案,希望大家都能够读懂,也能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 和灵感。

我有很多朋友喜欢 卢克文,他的内容就很有深度,干货满满,可以让大家学到很多知识,久而久之,他在大家心中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只要是他新出的作品,大家潜意识就会觉得,他的作品是很用心的,质量是很好的,就会马不停蹄地点开阅读。

所以谁能够占据用户心智,谁就能获得流量 赚到钱。

短视频的逻辑,和电视台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哪个节目收视高,观众爱看哪个,他们就会在哪个节目投入更多资源。

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后面我会专门写几篇文章,或者录几个视频来讲这个话题,系统性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会说话的人就会写作,只是可能有的人写得一般般,有的人写得非常好。前提是,愿意去写,每天愿意练习,而不是 光想不动笔。

所以,我也常常有跟很多来 东莞 做签售会的作家聊天,我问他们,如果才能成为一个像您这么优秀的作家?

他们的回答都差不多,1. 每天阅读 学习 2.每天写作  3. 经常复盘

就这几点,没有了。

我们在年初认识的时候,那时候我在做 小剧场 脱口秀,帮哥 说要 找一个项目,大项目,去赋能大家。这一点我也在其他文章提到。梁潇洒:我在帮哥身上学到的格局和逻辑。(中)

后来我为什么不去做线下的演出了呢?

因为帮哥说,线下走得太慢了。而且线下的演出 因为脱口秀 是不允许录音 录像的,导致传播得太慢,很多有名的 脱口秀演员 都是上了综艺节目才开始火的。

还有一个原因,我不热爱 且不擅长讲脱口秀,我跟朋友聊天是可以,即兴演讲也勉强OK,但是你要我 背段子很困难,好几次上台 聚光灯一照,一紧张,词儿就忘了一大半,讲了开头,忘了中间,结尾就随意来。

最后的结果就导致不好笑,观众没听懂,最后我的臭名声可能就传遍大湾区。

有很多全国优秀的脱口秀演员过来东莞开专场,比如说 邹澍老师,我看过几次,就觉得他的水平很不错。不忘词 很流利 很好笑,一个人能讲一个半小时,他私底下一定很努力地 在写在记。

所以在我名声还没有臭之前,退出了 脱口秀表演,和我同一批培训的朋友之中,还有几个人在坚持做这个事,我希望他们可以走得更好 走得更远。

有机会可以再跟大家多讲讲脱口秀这个领域的事情。

帮哥 常常跟我说,要有长期主义 和专业主义 的心态。因为我是同时有在做好几件事,其实最终也是为了 一个目标。

但是由于精力太多分散,我这个人平时也没有很勤奋,所以导致了没办法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所以他建议我专注 和聚焦,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专注于一件,其他事情可以作为辅助,但不是最重要。

我这几个月参考了他的方法,推掉了大量的活动 ,与我领域和目标无关的事情,一律不做,因此能够腾出大量的时间来做我想做的事。

因为他目前是专注 培养和孵化 个人IP,他的意见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很有用的。

很多话虽然听起来难听,但是可以给我很多思考和帮助。可以感受得到他是真的想帮我。

包括“长期主义”这个理念,就是说建议我目前不要太急功近利,收获和耕耘不在一个季节,需要去积累和沉淀。

最近有一个网红 一夜爆火,他叫闻会军,很多人只会妒忌眼红他 一天赚了一个亿,却不知道在背后他付出了好几年的努力。

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而不是躺平就会有奇迹。当然也会有人生在很好的家庭,会有拆迁 收租等被动收入。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所以我一直有在做有积累的事情,比如 写作 拍视频 读书,而不是 送外卖 做服务员 。

我有个朋友常说,你现在做的事,是不是一生所爱的?愿不愿意付出一生的时间去做 去努力?如果不是,那需要你继续寻找,一直找到为止。

小米的雷军 雷总,他的社交平台写着 :热爱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我深深记住了这句话,好像看一次就记住了,他这句话我是很有感触和体会。

帮哥这几年专注做IP孵化,他说,想要做 超级大IP是很难的,天时地利人和,同时自身很努力。

任何成功 成名的人,离不开运气,同时也要符合世界的规律。现在做短视频 和直播 是最好的时代。

完全没有必要去剧组跑龙套,没必要吃这个苦。上次我被一个朋友说了一顿,她说 你的目标和你的行为完全不符,你为什么不去北京 横店拍戏呢?还在东莞做什么 还养一条狗?

后来我跟她解释了半天,她也表示能够理解。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有才华,一定会被发现,而且不管你在哪,都可以在线上发光发热。不管你是歌手还是演员,企业家 还是 普通员工,老师还是律师,都可以通过赋能你的行业,打造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一个能变现的账号和 超级IP,一定是规划和设计出来的,从选择赛道 到视频呈现 到直播 音频 图文 包括表情包,是一个不断 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很多人急功近利,以为今天付出 明天就会有结果。

越是困难和繁琐的事,做的人就少,做成功的人也很少,所以我们要有强的执行力,和失败了很多次之后,仍然相信自己依然可以把这个事做成。

比如说李佳琦,他每天能直播十几个小时,长年累月的坚持,让他在众多主播里脱颖而出。有几个人能做到长期播十几个小时呢?先不说 认知和方法,勤奋确实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过于追求 趋势和风口,而不能在抓住风口后拼命地做,最终也没能做出大结果。

所以帮哥说,做成一个IP需要什么?

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精准的定位,热情 主动,投入时间 投入资金,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很强的执行力。

还要有 方法和技巧,和认知。最最重要的是 信念。相信自己能成,相信自己的故事可以成功。

我身边大多数成事的人,都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忱,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 还是自由职业,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如果你的工作 你的内心不认同,或者不喜欢,那尽快换掉,不要浪费时间。人最宝贵的就是 时间和精力,青春过了不再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很多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把事业做好,年纪越大 越难突破,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事业有成 年少成名,只要不飘,到了中年大概率也会过得不错。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说,很多人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做不了网红,没有那么好的表达能力,没有好的镜头感,觉得自己身高不够 长得丑什么的。

我觉得完全不用担心,一条狗都能成为网红,任何的物品 商品 人 动物 品牌,都可以有很好的知名度,一切都是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只要做到位了,就一定会有结果。

很多人都是每天 想啊想啊,不行动,不学习,吹了一万遍不如做一遍,只有开始做了,才会有结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劳而获,不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

从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很多人会专注于眼前的得失,这个无可厚非,毕竟养团队 交房租要赚钱,但是也要做一些长期的规划和准备。

一个人 或者 一个公司,他们的竞争力来自在一个领域 深耕和坚持,并且拥有核心的竞争力。

科技公司会去研发 自己的芯片 系统 和独有的技术,这就是自己核心竞争力,而个人来说,他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出自他的影响力 和知名度,有的来自于 业务能力特别强,比如 爱因斯坦 杨振宁 ,他们就是业务能力很强的物理学家,有的来自于 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有的人能登顶珠穆朗玛峰,有的人获得了奥运冠军,有的人能 成为高考状元,这就是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而我们为什么要做 个人IP,为什么要拥抱互联网,本质上就是希望能通过互联网的杠杆,把自己的业务能力放大。

每个人自身都有特点,哪怕你一无所长,也总能够分享一些 你知道 但别人不知道的知识。就算你觉得自己没文化,那其实也可以找到自身的一些特色,去放大 和呈现。比如说 吃饭其实也可以拍视频。

总有一些可以展示的点。给大家看到。

帮哥看完了之后,他的建议就是调整内容,然后聚焦。不要太广,要做一些细分的领域。所以我目前也是在一边做一边调整的一个状态。

走得慢一点,也更稳一些。

对于直播我也在做调整。我这两年做直播大部分都是闲聊,所以就留不住人,很多人都是刷到了,直接划走,除非是朋友会停下来聊两句,所以直播一定要有内容的输出。

除非你本身具有流量基础,或者有很高的颜值 和特点,如果没有的话,大部分的人被你吸引的,一定是你直播的内容。

我有剖析过我喜欢的博主,我为什么会喜欢他们?因为我喜欢他们 这个人 气质 直播间风格 视频风格 还有输出的内容。

如果是同样的内容,换成其他人来讲,可能我就没有那么喜欢,同时,你的内容对我来说要有价值,让我有启发和参考。

所以我会从 我的形象 穿搭,直播间的风格,内容输出 各种方面来改变自己,没有流量就要变,懂得变通,认识到不足 加以改正。

另外,我觉得 我希望我的内容 我的创作是有温度的,简单来讲,就是 通俗易懂 说人话。

很多人在表达的时候,过于生硬 没有表情 让人感觉在背课文一样,我希望给大家传递的是 有温度的 有情感的,就好像朋友之间聊天 一样。

我们不是工具人,我们在创作内容的时候,除了要 有温度 有价值 ,还要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帮哥说的要有情绪,情绪就是节目效果。每个直播间就好像电视里的每个节目,别人在你的直播停留,一定就会有某个点是吸引到他们的,内容泛滥且爆炸的时代,别人为什么会在你的内容上停留?

什么样的人会被你吸引,愿意信任你 并且付费,我觉得这是一个每个想打造IP的朋友去思考的问题。

好的作品其实都是策划出来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音乐专辑,唱片公司都会有一个企划部门,负责整张专辑的一个大概内容和方向,一般是 爱情 和苦情歌比较容易火,这个是有数据的。

而一张专辑一般有十首歌以上,就选一首主打,就用一首主打歌出圈,或者一个月推一首,一年推完十首。

创作者如果想通过音乐赚钱,一定是写大众都普遍喜欢的旋律,普遍喜欢的主题,还要花很多推广费,才能够达到家喻户晓的传播。

我在看很多内容创作的书,他们都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大部分的爆款都是重复的,你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只需要分析别人火的原因,然后拿过来修修改改,变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还是比较大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最后说说聚焦这个事情,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挺有感触。

他的大概意思是说,一旦确认目标后,你所有的行为 和 时间大部分都应该放在你的目标上。不要太分散,应该把大部分的资源 时间 团队 金钱 砸进去,直到把这个事干好。

我觉得这个理念是特别重要的,但是往往是知道 但是做不到,很多人想要得太多这个也不实际,懂得 “专注” 很关键,人应该做热爱且擅长的事情,像我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去尝试一些不懂 不熟悉的领域,结果自己又没时间去研究,最后很多事情都是只做了一半。

帮哥常常说的一个词叫 :死磕。就是这个事我要做好,但是就是拿不到结果,因此我们要死磕。一天十几个小时,玩命地去做 去研究。

很多朋友在视频里说,选择一个赛道深耕,做三个月 半年,一定会有一些结果,我觉得这个理论上是成立,但是就是很多人不够热爱 没有那么执着的精神,包括年轻时的我。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和大家的交往中,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我和帮哥都是一路在学习,一直在实践,我们坚决不躺平,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很多的朋友。

刘帮 的帮,就是帮助的帮。

最后,我和帮哥 说的所有话,都仅供大家参考,不一定全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结合 自己的经验 实践和学习。

所有成功的人走过的路,我们也没办法完全复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不同,就算他们重来一遍,也不一定能走到今天的高度。

希望大家在即将到来的2024,能比2023更快乐 更幸福 更有能量。

刘帮 、梁潇洒

2023. 12.27 东莞万江

梁潇洒:我在帮哥身上学到的格局和逻辑。(上)

梁潇洒:我在帮哥身上学到的格局和逻辑。(中)​

0 阅读:7

梁潇洒

简介:大家好,我是歌手梁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