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年前的今天,北宋与金国之间利益风险的权衡及策略博弈

鱼鱼说历史 2024-04-27 03:08:27

1118年4月27日,宋徽宗派遣使臣从山东登州出发,渡过渤海来到金国,签订了共同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合作盟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的一段往事——海上之盟,成为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篇章。

这场盟约,不仅揭开了宋金关系的序幕,更对后来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上之盟前辽金局势

当时间回溯到北宋末年,女真族在白山黑水之间悄然崛起,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辽朝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时的辽朝,已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国力日渐式微。

与此同时,宋朝虽然与辽朝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但在内心深处,对于被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始终念念不忘。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不仅是中原王朝的门户,更是北方防线的重要支撑。

因此,宋朝对于收复这片失地的渴望日益强烈。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金国的崛起为宋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宋朝看到了金国的强大和辽国的衰落,认为联合金国进攻辽国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

既可以借助金国之手削弱辽国的实力,又可以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于是,宋朝派遣使节,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海路到达金国,商议联合灭辽的事宜。

双方的接触频繁而紧张。

宋朝使臣们向金国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并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两国的谈判并不顺利。

大宋宣和年间,童贯靠着与西夏的小胜和河湟的战功,开始盯上了辽国这块肥肉。

他主动请缨出使辽朝,意在试探虚实,为之后的侵略行动寻找借口。

不仅如此,童贯更是借机与辽朝的叛臣马植勾结,两人一拍即合,共谋大计。

马植,这位辽朝的大族后裔,因为对辽朝的前途绝望,寄希望于宋朝能够给予他新的生机。

李良嗣,这是马植在宋朝的新名字。

他藏身于童贯的府中,暗中为宋朝谋划,不断向朝廷进献关于辽朝的情报。

他声称辽朝已是民不聊生,政治腐败,而女真族的崛起更是给辽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李良嗣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朝廷中的一些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经过蔡京和童贯的讨论,宋朝决定与李良嗣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他们派出使者前往金朝,意图与金朝结为盟友,共同对付辽朝。

童贯

然而,在谈判的过程中,宋朝却显得犹豫不决,政策游移不定,这给了金朝以可乘之机。

宣和七年秋七月,宋朝派遣高药师等人前往金朝进行试探性的接触。

然而,这次行动却以失败告终。

高药师等人因为害怕金朝的巡逻船只,竟然在还未抵达金朝时就返回了青州。

尽管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宋朝并未放弃与金朝结盟的想法。

重和元年,宋朝再次派遣马政等人前往金朝,向金太祖表达了“欲与通好,共行伐辽”的意向。

这一次,宋朝的态度要坚决得多。

他们希望能够与金朝共同进攻辽朝,并承诺在攻占辽朝土地后,将归还宋朝在五代时期陷落的汉地。

然而,金朝对于宋朝的提议并不完全认同。

他们认为,如果要攻打辽朝,那么攻占的土地应该归谁所有。

这一提议让宋朝感到有些尴尬。

他们原本想要讨回失地,但现在看来,这并非易事。

辽北宋西夏时期版图

在谈判的过程中,宋朝还遭遇到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阻力。

一些朝廷重臣如郑居中、邓洵武等人都对与金朝结盟持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与金朝合作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宋朝的利益造成损害。

而一些小民如广安军的安尧臣也上书反对与金朝结盟。

他们的反对意见虽然并未改变宋朝与金朝结盟的决定,但却给谈判进程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在与金朝的谈判中,宋朝的使者们还遭遇到了被俘和扣留的险境。

与金朝相比,宋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显得较为落后。

这使得他们在与金朝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最终,在经过了长达数年的艰难谈判后,宋朝与金朝终于达成了协议。

然而,这个协议对于宋朝来说却并非完全有利。

他们不仅要向金朝交纳大量的金银财物作为“岁币”以维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而且在与金朝共同进攻辽朝的过程中也损失惨重。

可以说,在与金朝的谈判和合作中,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宋朝在与金朝的谈判中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除了因为自身实力不足之外,也与他们政策游移不定、对外部形势判断失误等因素有关。

在对外关系中,只有坚持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审时度势、务求实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金灭辽、北宋路线图

海上之盟虽然为宋朝带来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但同时也埋下了日后的祸根。

宋朝与金国之间的合作并不稳固,双方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渐显现。

而这场盟约,最终也成为了宋朝覆灭的导火索之一。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把燕云十六州寄拖在不确定不知此国是敌是友身上是莫大的无能,而且自身实力是别人居高临下

鱼鱼说历史

简介:江湖行路人❤️ 您的历史分享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