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不断蔓延,父母毫不在意,还到处炫耀子女很优秀

小灵要分享 2023-12-17 21:23:35

所谓“啃老”,泛指一些年龄已到成人且有谋生能力的人,仍旧选择依赖父母供养过活的行为。这类行为历来很少得到认可,甚至被视为不负责任与不孝的表现。

然而,如今社会中这类现象呈多样化和隐蔽化之势,即所谓的“新型啃老”。

“新型啃老”表面上看,当事人已达就业年龄,有工作有收入,甚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实质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仍高度依赖父母——吃穿用度全仰仗父母,遇到重大选择也要求父母主导,面临困境第一念头依然是求助家长。

这与过去那种直白型“坦荡荡”的啃老已经有了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新型啃老”并不像貌象里那样稳定务实,他们依然停留在一种幼稚和延续的童年期。表面繁荣下的不成熟将损及其个人发展与社会融入。

而过度满足他们需求的父母,也难辞导致这问题恶化的责任。

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沦为“新型啃老”,这背后有着时代的印记。首先,他们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无论是升学就业还是购房置业,难度系数都远高于上一代人。

心理压力驱使他们选择回归父母怀抱

其次,都市生活的高消费也是重要因素。物价飞涨,各类支出攀升,年轻人的经济压力骤增。失去经济独立基础的他们,再难单飞。

最后,成功标准多元化也促成了这类现象。年轻一代不再一味追求事业家庭等传统成就,而是更看重生活品质与个人发展。

为实现自身价值,他们甘愿选择“啃老”

种种社会风向都是“新型啃老”盛行的肥沃土壤。家长若再一味满足溺爱,问题将愈演愈烈。此时,引导年轻人正确认知和树立远见,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面对这类“新型啃老”现象,很多父母的反应也颇为奇特。他们不仅浑然未觉问题的严重性,反而欣然接受甚至乐在其中。

第一,他们倾向于美化这种依赖。父母们会感到被需要与回报的满足,这满足了他们的自我价值。第二,他们认为子女是自己的延伸和骄傲,供养子女是理所应当。

第三,退休父母本身也缺乏经济来源与精神寄托,这种关系互惠互利。

在这三大偏差支持下,父母们心安理得,并且到处向亲朋好友炫耀自己有多成功,孩子有多优秀。他们浇灌着这种“新型啃老”关系,任其生根发芽。

这种满足与麻痹更让本已脆弱的年轻人安于现状,妨碍其独立。

这种“新型啃老”关系,表面上看来温馨和睦,父母子女相互依存,一派其乐融融。

第一,对年轻一代个人发展的危害。长期环境依赖会使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停滞不前,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他们容易流于安逸和优柔寡断,主动性大打折扣,积极性骤减。

长此以往,便会一蹶不振,终其一生也离不开父母的庇荫。

第二,对家庭关系的损毁。“新型啃老”关系建立在父母对子女无条件溺爱的基础上,这容易酿成代际矛盾。父母的资源投入和情感输出并不对等,积聚的怨气终将爆发。

年轻人仗着父母宠爱骄纵任性,父母操心害怕子女不成才,种下了分崩离析的隐患。

第三,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这种依赖关系占用了本可投入更多社会价值创造中的资源,同时束缚了本可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

一个消极懒散、软弱无力的年轻世代,足以严重制约一个国家进步。

如此种种,“新型啃老”关系中的种种看似“光鲜”的外衣下,实则潜藏着令人忧虑的问题与危机。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采取应对之策。

“新型啃老”的弊端已历历在目

第一,完善教育,从源头防微杜渐。我们必须正视家庭教育的失范也是当前“新型啃老”成风的重要原因,许多90后甚至00后从小生活无忧,缺乏独立意识和生存技能训练。

因此,家长必须正视问题,检讨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让孩子逐步经历生活的诸多难题,进而培养责任心与担当精神。

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依赖情绪。完善的养老金、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体系,可以大幅度减轻老年人对子女经济支持的需要,由此避免子女沦为“把父母当ATM”的状况。

同时,如能充分保障青年创业就业、购房创业、技能培训等,也可使其摆脱对父母金钱资助的依赖。这是解决问题的体制之道。

第三,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调整心态。“新型啃老”的形成有家长的因果和责任。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家长正确认识这种关系的危害,调整心态,严格要求子女独立,必要时可以施加适当压力,逼其自食其力。

这是解决问题的思想之道。

若能从上述多个层面发力,相信“新型啃老”这一社会痼疾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乃至根治。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新型啃老”之所以成为时代痼疾,其根源还是社会道德失范和价值迷失。这一问题突显出当前社会在家庭教育、道德建设、文化氛围燃起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与不足。

首当其冲的,是家庭教育的失责。许多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忽视内在品格的培养,或迁就放纵子女,缺乏必要的管教与约束。

这辜负了当代年轻人,也辜负了家长自身。

其次,成功标准单一也是关键所在。主流社会只注重追求金钱、地位和物质成就,却忽视思想道德、人格魅力、情感关系等更丰富的人生价值。

这造成了许多年轻人在标准化的主流价值驱动下扭曲变形,才选择“退而不出”。

再次,当前文化环境中正能量不足。浮躁比较、热情消失、人情淡漠、暴戾娱乐......这些负面因素践踏着年轻人脆弱的内心世界,让其丧失自我和活力,也无疑为“啃老”现象的蔓延火上浇油。

可以说,“新型啃老”背后是整个社会道德失衡与价值迷茫的集中反映。这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并反思存在的种种深层次问题,重新审视和定义主流价值体系,以启迪人心,护佑下一代。

0 阅读:1970
评论列表

小灵要分享

简介:用心做好每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