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颂(一七三)八路军(61)派兵去山东(下)作者李渊慧

历史新体诗 2024-04-06 21:00:38
鉴于山东八路军很长一段时间 一直主要存在着互相隔开的115师和山东纵队两套人马 1939年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 徐向前任司令员 朱瑞任政委 统一指挥山东纵队和115师与冀鲁边、苏北等地区的八路军各部队对敌人打仗,正在冀南的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和在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驻地的朱瑞 分别带上1个小分队和从八路军总部、抗大一分校选调的干部于6月29日到达在沂蒙山区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 马上领导军民粉碎了日伪军2万余人对鲁中地区的大“扫荡”。 反"扫荡”一结束 两人立即开始着手统一部队建制 健全纵队领导机构的工作 8月1日八路军第一纵队正式成立 9日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 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 书记由朱瑞担当,由于种种情况山东八路军的统一指挥并没有真正实现 10月13日第一纵队机关直接与山东纵队合并办公 实际上形成主要指挥山东纵队的景况。 徐向前、朱瑞到达时 山东纵队成分复杂、组织松散、建制残缺 战斗力不强,根据地建设方面几乎没有 部队吃饭形同乞丐走到哪要到哪 形势严峻 敌丶 我丶 顽犬牙交错 我方处境尴尬 政治、党建方面亦无坚定方向。 在徐向前的主持下山东纵队被编为5个旅、4个支队 之后山东纵队从6月的4万人迅速发展到了40年初的8.3万人 同时开办学校、教导队、干部培训班把干部进行培养,练兵从战场实际需要出发:射击、劈刺、甩手榴弹、土工作业、攀爬、越障、判断方位、通信联络、夜间射击/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游击战的特征和要诀等等无不认真周详。 徐向前还经中央批准从115师抽调了2000多名干部到山东纵队增援领导工作 同时从山东纵队一次就拨给115师3.2万带装备的指战员增强了115师战斗力量,这些土生土长的战士容易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 使115师很快熟悉地理民情得到了保障。 部队在徐、朱领导下经过第二期第三期整训之后已进入正规化 各种制度均已建立 干部指挥能力与部队战斗力大大加强,地方武装形成较为完备体系 政权建设遍及绝大多数县并出现了创造性的秘密“两面政权"——实为我所掌。 半年之后山东境内公开建立了40多个抗日民选县级政权及一个行政主任公署 到一年时县级政权达90多个 各种抗日团体遍布山东城乡,山东面貌焕然一新 它从原先的难以立足已经发展到了拥有人口1500万 八路军正规军15万人另有50万人的地方武装。 徐向前制定了新的反“扫荡"策略 军民合力运用游击战、破袭战、麻雀战等方式不断进行了胜利的反“扫荡”,39年10月底指挥第一支队将1支日军围歼在临朐县五井镇的莲花山上 120余日伪军被毙伤 40年春根据群众送来的情报指挥第二支队埋伏在孙祖一带 当日军进入九峰山包围圈后 毙掉日军200余人 缴获了一批马匹武器弹药及车辆。 反顽方面该拉的拉、该摁的摁、该打的打 徐向前决定拉拢鲁苏战区司令掌握东北军51军、57军抗日的于学忠 使其答应保持中立景象, 孤立消极抗日 手底下只有实力不强的新四师 暗地里使绊子卡着八路军部队的补给和军饷的政客 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 使其虽有心搞事但翻不起大浪。 严厉打击明目张胆指挥地方武装部队 制造震惊全国的“太和惨案”杀害抗日军民百余人的国民党山东保安司令秦启荣 在39年8月徐向前亲自部署反顽战斗 指挥山东纵队的第1、3、4支队在鲁中淄河流域对秦启荣的部队打了个大胜仗, 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物资和人员并在淄川等地重新建立抗日根据地 让秦启荣再也没有能力威胁到抗日武装。 经济上提出合理负担 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 发行货币统一征粮,开源节流 严禁贪污腐败 发展手工业开办矿业、工厂。经过1年来的艰苦奋斗 山东纵队及根据地建设都已经颇具新气象。 徐向前按照党中央的安排 40年6月离开山东去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准备工作 其时已扭转了山东抗日斗争形势 为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和反“扫荡”打下了牢固的基桩,八路军山东纵队随即恢复 41年1月第一纵队番号被撤销 8月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决定 由山东分局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的工作 分局暂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 书记由朱瑞担当。 最后一支赴鲁的队伍是陈士榘为首的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共2个团 1940年初夏 八路军总部命令陈支队归属山东八路军115师建制 开赴山东敌后战场,陈支队是从晋西创建壮大的 故土难离 他们把由演剧队刘白羽作词贺绿汀作曲连夜创作的《游击队之歌》一路高唱 先抵达太行山深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 彭副总讲话鼓励大家去山东:齐鲁大地是个好地方 山绿水美稻谷香/ 6000多指战员就地换上灰色新军装 补充了给养 继续行军越过东阳关/ 从5月8号到10月20号陈支队翻越4座大山 涉过6道河水 跨越3条铁路线 转战晋鲁豫十几个县 与日伪军作战40多次 毙俘伤日伪顽4000余人 行程5000多里长 胜利到达了鲁南费县东北地方 受到师部热烈欢迎 被罗政委誉为抗日战争中的小长征而大加赞扬。 罗荣桓坚决贯彻落实毛主席关于“要把发展武装力量作为一切工作中心”的重要指示 采取“最大的发展 猛烈地扩大”的方针 最大限度地发展武装,40年10月 115师将分散在鲁南、滨海、鲁西南丶冀鲁边和苏鲁豫坚持抗战的主力编为7个教导旅7万余人枪 成为我党领导和坚持山东抗战的中坚力量。 41年初根据中共中央为统一山东的我军指挥的指示方向,115师领导和机关离开鲁南转移到沂蒙、滨海地区与山东分局、山东纵队靠拢 一些部队仍然留在鲁南继续坚持罗荣桓总结的鲁南同日伪军、汉奸及地方反动顽固派作斗争的“插、争、挤、打、统、反”六字方针经验与敌人对抗。 至此115师主力部队先后挺进冀鲁边区、鲁西南、湖西、鲁西、鲁南等广大地区 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的贡献夺目辉煌,1943年9月罗荣桓被任命为山东分局书记 在整个山东军区实行了以罗荣桓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 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 黎玉任副政委 萧华任政治部主任 建立起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5个二级军区 成为我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之首 日寇占领的青岛、济南、枣庄这些大城市已陷入了解放区人民战争的一片汪洋! 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做出“派兵去山东”重大战略决策后115师和八路军其它主力部队陆续到来与山东地方武装并肩御敌 极大地增强了山东的抗战力量,由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雄韬伟略 使山东根据地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的基本以一省为范围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成为全国抗战到厎的重要战略基地 以及后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的重要战略枢纽地方。
0 阅读:0

历史新体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