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姆珊蒂——天龙八部续第一章大理见公主(6)

金沄文艺 2023-12-16 12:39:22

萧永宁被安排在一处偏殿歇息。殿外红墙灰瓦,飞檐翘角,气派雄伟。殿内檀木高椅,琉璃宝瓶,陈设华丽,香气氤氲。萧永宁哪见过这番帝王气象,一时间束手束脚,不知如何安放。

晚宴设在玉清宫。小宦在前引路,但见一路上红灯高挂,彩绸绕树,来往宦仆锦衣华服,脸上喜气洋洋。殿内紫炉焚香,明烛高照,各色茶花竞相开放,香气氤氲。西边上首坐着一位中年男子,长髯垂胸,气宇轩昂,下面坐着扎嘎、搭巴。东边上首有一空位,应是为王子所留,其下两位却是一身白衣,气宇轩昂,其余一色皆是皮衣裘帽,宽服大氅,一望而知均是异域来客。文武群臣坐在下首相陪,衣履鲜明,一派华贵盎然之气。周边宫女立于身后,随时听唤侍奉。萧永宁在小宦引导下坐于西边末席。

众人正在窃窃私语,殿外内侍洪声高叫:“殿下驾到!”众人立时止声不语,只见李仁友昂首挺胸,阔步而来。东边诸人齐齐躬身行礼。李仁友径直走到东首上席,环视殿内一圈,神色甚是倨傲。

过不多时,只听内侍又叫:“陛下驾到!”段誉头戴金冠,身穿龙袍,腰系紫带,来至殿上,居中而坐。下首群臣正衣立身,山呼万岁。

段誉道:“大喜之日,贵客来访。大夏与吐蕃一南一北,皆是大理友邦,世代相亲,百姓交好。两国谴使来访,大理上下,无不喜出望外,扫榻以待。两位殿下千里跋涉,今日终到大理,三国把手言欢,共庆邦谊,实是可喜可贺!”

众人一齐点头。李仁友道:“大夏大理相距虽远,人员时有往来。父皇风闻陛下以德治国,与民为善,更兼文武双全,神功盖世,心仪已久。屡次对小王提起,颇以未能亲见为憾。今命小王前来,以表钦敬之意。”说完举手一拱。

西边上首中年男子咳嗽了一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治……治国有方,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这个……”这个了半天,却说不下去了,只好大拇指一窍,冲段誉举个不休。原来这人正是下赞王赤赞朗,他高居王位,于汉语一窍不通,临行前抱佛脚跟扎嘎学了几句赞颂之辞,本就不甚流利,此时当着众人之前,更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众人哄堂大笑。扎嘎见势不妙,忙道:“大理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堪为表率。王爷奉赞普之命,特此前来,以为两国永久交好。”他职为纰论,本为外相,汉语却是流畅之极。下赞王正甚尴尬,本盼有人打个圆场,见纰论出场,虽然听不懂,却是频频点头。

段誉道:“两位不必客气。三国虽然山川阴隔,然则民风相近,正需你来我往,互补有无。两位不辞辛劳,千里来此,两国幸甚,百姓幸甚。朕略备薄酒,为两位接风洗尘。”说毕摆了摆手,一排宫女翩翩走进,手中端盘执盏,送上酒菜。

菜肴极是丰盛,皆是萧永宁从未食过之物。洱海砂锅鱼汤鲜肉美,黄焖鸡外酥里嫩,土八碗肉香色全,尽是大理本地佳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仁友道:“蒙陛下盛情,小王感激不尽。一路行来,但见山河壮丽,风物秀美,百姓淳朴,甚是可亲可敬。大理以白为贵,尊崇佛祖,大夏也是如此,两国民心相通,可惜相距千里之遥,不能常相往来。若是有朝一日,两国携手并肩,成为邻邦,结为永好,岂非美事一桩?” 说完紧盯段誉,目光炯炯,似有殷切之意。

其时大理与大夏相距遥远,中间隔着大宋、吐蕃诸部,邻邦一说从何谈起?众人心中疑问,段誉哈哈一笑,道:“殿下一番美意,朕心相同。山川虽远,只要民心相亲,常相往来,也是一样。”

哪知李仁友摇了摇头,道:“陛下生性善良,与人为善,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只是当今天下,虎狼犹在,众生难享太平。大夏立国百余年,素来谨身自守,不与人争。未料大宋狼子野心,屡犯边界,抢我财物,奸我妇女,是可忍孰不可忍。”

段誉吃了一惊,听李仁友之言,竟似大宋强横霸道,擅开战端,西夏被逼迎战一般,未及回答,扎嘎抢道:“殿下所言极是。大宋贪心不足,穷兵黩武,仗着国富兵强,四处侵掠,吐蕃也是不堪其扰,深受其害,恨不得天谴之,共灭之!”

众人更惊,大宋当真如此贪婪成性,同时对两国用兵?虽有疑虑,但两人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却不由得人不信。段誉心想此事干系甚大,两人所言未必属实,情况不明,贸然表态,大大不妥,不如顺水推舟,便道:“大夏以武立国,历代皇帝英明神武,原是不怕什么熊狼虎豹。”

李仁友点了点头,道:“大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大理距离虽远,若是挥兵南下,也是指日可待。贵我两国虽相隔千里,实则唇齿相依。”

段誉叹了口气,道:“大理国小力弱,原是不能抵挡虎狼之师。大夏兵强马壮,岂是大理之能相比?唇齿相依,却是大理高攀了。”

李仁友道:“陛下不必自谦。国虽小而力不穷,若是人人向战,齐心抗敌,大宋也未必占了便宜去。只是需要应对得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同心抗敌。眼下就有一件大大有利的好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段誉盯着李仁友,道:“殿下请讲。”

李仁友双目精光闪闪,道:“大夏受人欺辱,吾皇奋起神威,屡败强敌,现如今敌方锐气已挫。吐蕃位处西方,大理居于南方,若结为兄弟之邦,同气连枝,遥相呼应,环伺强敌之侧,进可开疆拓土,光耀列祖列宗,退可镇摄顽敌,阻敌侵扰,保百姓和平,岂非大大的美事?”

扎嘎不等段誉回答,道:“大夏武力强盛,吐蕃兵强马壮,两国怕过谁来?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三国结盟,互为奥援,即使大宋再强,也抵挡不住三国合围。大夏倡议结盟,实是大大的功德,大大的美事。”言下之意,似乎已同意结盟。

夏宋两国早年间连年交战,互有胜负,积怨极深。近年两国休战,早已不动刀兵。此事人所共知。段誉心想大理皇室源出中原武林,世代与大宋和平共处,百年来未有争战,岂可因一人之言,置黎民百姓于不顾,妄动战事?况且大理弱小,以弱攻强,是为大忌,沉吟一番,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大理以佛教立国,百余年以慈悲为念,从未与人开战。若是擅启战端,恐非百姓之福。”

李仁友未料段誉直言相拒,不禁呆了一呆。忽然座下白衣男子站了起来,一揖到地,道:“启禀陛下,在下乃是大夏御前带刀侍卫统领李翊文。有一事不明,要斗胆请问陛下。”

段誉道:“李统领有话请讲?”

李翊文昂首挺胸,道:“敢问陛下,大宋与大夏实力如何?”

段誉一呆,他生性平和,不喜争斗,年轻时因为不愿习武与父祖屡起争执,甚至愤而离家出走。即位后平时南面为君,时时亲善为民,处理政务之余便携家着游山玩水,兼与高僧讲论佛法,于各国情势不感兴趣,殊无研究,此时听李翊文问起,一时不备,不禁一时无词。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