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真存在?秦始皇:她不姓姜,丈夫不叫万喜良,没我事

柏萱奇迹 2024-03-06 13:51:25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贯休《杞梁妻》

真知堂上古史:民间传说,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北逐匈奴,命蒙恬筑长城,耗费民力,死者无数。有人名为万喜良,死后亦埋于长城内。其妻孟姜女千里寻夫,悲痛莫名,感天动地,哭倒长城。后人诗曰:“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是近年来科普后的知识。然而事实真相真是这样吗?

真知堂探寻后得出结论:

孟姜女不姓姜!丈夫不叫万喜良!这事,也没秦始皇什么事。

孟姜女姓姜吗?

民间版本,一说孟姜女之夫叫万喜良,一说叫范喜梁。一说修长城的是秦始皇,一说修长城的是魏王。

孟姜女之夫万喜良被征召服役去修长城,结果病死,死后尸骨埋于长城下。孟姜女在家思念丈夫,千里送寒衣,却听闻噩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悲痛欲绝,一夜之间哭倒长城八百里。

真知堂上古史: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表现的是民间夫妇“生同裘,死同穴”的坚贞爱情。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战争的残酷和民间的疾苦,因此深获共鸣,流传千古。

当代网络大神科普曰:孟姜女不姓孟,姓姜。

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孟姜女的本义确实是指姜家的长女。

《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古代序齿排行,孟和伯是老大,老二叫仲,往下都叫叔,最小的叫季。

汉高祖刘邦本叫刘季,就是刘家的小儿子,北方俗称的老疙瘩。

其实这个孟姜女,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美女。

《诗经》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又说:“齐侯之子,卫侯之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在那个时代,能娶到齐国的姜姓公室之女,那绝对是祖坟上烧了高香,几世修来的福气。

《毛传》:“孟姜,齐之长女。”

所以,千万别被民间故事骗了!

不管是秦王还是魏王修的长城,这个哭倒长城的女子如果真是孟姜女的话,那她来头不小,出身勋贵,绝不是普通老百姓。

这孟姜女肯定不姓孟,也不姓姜!编这个故事的人,不懂先秦史。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由来

真知堂上古史: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始于唐代一个不读书的和尚-贯休。

贯休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学佛之余,关心起民间老百姓的夫妻生活来。

他写了一首诗叫做《杞粱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这贯休和尚想象力丰富,说这个哭倒秦始皇长城的杞梁贞妇(注意是贞洁之妇)孤苦伶仃,既没有父亲,也没有丈夫和儿子。

这首诗,学界公认就是后世“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原始版本,只不过此时贯休和尚还不知道这女子后世叫孟姜。后世的万喜良就是杞梁的谐音。

贯休和尚写这个诗是何意,为何提出“贞妇”一词,我们就不深究了。他虽然不学无术,却也不是全凭捏造。真知堂估计,他读的书是当时的科普版本《九十洲绣像列女传》。

真知堂上古史:《列女传》是西汉王室刘向编撰的,讲述历代著名女性的故事:“杞粱之妻……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

只不过刘向说的杞粱之妻哭倒的是城,而贯休演绎为长城。

真知堂估计贯休和尚看的《列女传》还是个盗版,所以他不知道刘向所说的故事本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真事。

这个故事记录于《礼记》一书中。

《礼记·檀弓下•杞梁妻》记载:

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搞清楚这个故事,孟姜女之谜即将解开。

真知堂上古史:杞梁(?-前550)一作杞殖。春秋时齐国大夫。春秋齐庄公四年(前550年),齐庄公先伐卫、晋,回师袭莒。杞梁被俘而死。其妻在路上拜迎其灵柩,齐庄公派人吊唁。

这位奇女子竟然不接受国君使节之吊唁,提出:我夫君如果有罪,您就把他的尸体在市井公开展示,把妻妾绑起来。如果我夫君无罪,那就请您去我家里吊唁。这在路上吊唁,算什么事?

古人重视礼节,丧礼极为重要。齐庄公在路边吊唁战死的杞梁,足见其对死者的不尊重。所以杞梁妻义正词严的拒绝了齐庄公的美意。

后来,齐庄公果然亲自去他家吊唁。

“齐侯吊诸其室”。《左传 襄公十二年》

后世,西汉刘向褒奖之,在《列女传》中给她添了"投淄水"的情节,还在《说苑·善说篇》添加了了“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的故事情节。

王充、邯郸淳等人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杞城五丈。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杞梁妻》, 杞植妻妹明月之所作也。。。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

到了唐代,爱读《列女传》的贯休和尚则演绎为杞梁妻哭倒秦长城。

那么,这个春秋齐国贵族杞梁之妻什么时候变成了孟姜女的呢?不要划走,密码即将破解。

杞梁之妻变成孟姜之女

真知堂上古史:唐代和尚贯休不学无术,依据《列女传》就写出了“杞梁妻哭倒秦长城”的故事。到了宋代,有位不学无术的大儒写了本书,叫做《孟子注疏》。

这本书中说:“或云齐庄公袭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长城而哭,城为之崩。”

杞梁之妻有了名字——孟姜!

说这位大儒不学无术,还真不是真知堂嘴欠。

齐庄公是姜太公吕尚之后代。

齐庄公没死,死的是他手下的大夫杞梁。此其谬一也。

周代礼制:‘同姓不婚’,齐庄公娶妻孟姜,此其谬二也。

虽说古代确有兄妹乱伦一类事,但绝不会明目张胆的娶妻于同姓,更何况一国之君。

所以,《列女传》说的本是历代贞洁烈女之故事,宋代这位大儒不学无术的一句“或曰”,随着《孟子注疏》广为流传,后世就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了。

所谓孟姜女,其实就是现代两广人民俗称的“美女”。

杞梁

真知堂上古史:杞梁,乃夏朝大禹的后裔,姓姒。

周武王灭商后,寻找夏王之后,找到了杞东楼公,封他为公爵,建国于河南杞县。

春秋早期,杞国灭淳于国迁都取地。

春秋中期,淮夷病杞,杞国迁都缘陵。

春秋晚期,杞人再次迁徙到鲁国北部一带。与齐国接壤。

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

杞梁应该是杞国一个小支,入仕于齐。以此推之,他的妻子不太可能是姜姓女子。

要知道那时候娶妻于姜的,都是国君一级的人物。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姜女之美,姜女之贵,岂会下嫁于一个齐国武士?

再者,齐庄公的行为也能看出他对杞梁的轻视。如果杞梁娶妻真的是孟姜,那齐庄公看在姜女的面子上,也不会做出吊唁于路的失礼之事。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所谓的“孟姜女寻夫万喜良哭倒秦长城”的故事,始于唐代贯休和尚读完《列女传》后的一首歪诗,到了宋代又有不学无术的大儒把故事写入《孟子注疏》给她以孟姜之名。随着《孟子注疏》的流传,“齐国大夫杞梁之妻拒绝国君吊唁于路”的真实历史演绎成了“秦始皇暴虐,孟姜女寻夫万喜良哭倒长城”的民间神话。这才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神话故事的历史真相。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真知堂给各位读者拜年了!感谢您的点赞和转发。

声明:本文由原创作者瓷器鉴定真知堂上古史 授权转载发布

0 阅读:40

柏萱奇迹

简介:每一段辉煌的历史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